分享

农业示范“屈原模式”引领县域经济蓄势腾飞

 阅读人生988 2014-05-26

        

       

                                                    屈原管理区管委会主任许平亚接受媒体访问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屈原管理区(前身为国营屈原农场)地处碧波万顷的洞庭之滨。这里有江南最大的饲料生产基地和生猪生产基地,最大的肉食品加工基地。这里还是江南最大的生猪、鸡、鸭、鱼饲料生产基地和全国著名的饲料之乡。近年来,在屈原管理区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屈原管理区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世人面前。这里成为投资者的乐园、兴业者的家园、开发者的花园。

五轮驱动  “屈原模式”指向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屈原管理区218平方公里的沃野平畴,发展现代农业基础扎实。如何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优势?”屈原管理区管委会主任许平亚表示,一个区域的发展不能凌空虚蹈,必须要合乎特色选准路径。多年来,我们按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的目标要求,凭借原国有大型农场的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优势,依靠新的强农惠农政策背景下巨大项目和资金投入,尤其注重先进技术推广,加快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围绕生猪、粮食两大主导产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屈原模式”,实现了现代农业综合效益的大幅提升。
        ——推进规模化生产,形成集群效益。生猪养殖方面,年出栏规模已达到85万头,规模养殖比重达92%,居全省第一。优质稻种植面积13.8万亩,高产创建示范面积12.6万亩,双季稻面积比例达97.2%,优质稻产量12.4万吨,比2011年增加粮食生产面积1.2万亩,增加粮食产量5880吨。
        ——推进标准化生产,形成品牌效应。制定了养殖管理技术标准47个,种植业标准36个,饲料企业标准545个,水产养殖标准3个,水产专利7项,通过示范区9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猪养殖企业。全区有6个公司、7个基地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6个公司、8个产品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产品实现了绿色食品认证。饲料、生猪和水产品连续10年质量安全抽检100%合格。
        ——推进机械化生产,形成产能效应。拥有各类农机具1.9万台套,总功率22.3万千瓦,机耕、机收、机运率100%,农机水平居全省首位。生猪养殖业实现自动喂料、自动饮水、高位产床、水帘降温、畜禽舍空调、电视监控、沼气工程及沼气发电等。水稻业实行全程机械化,从良种选育、自动化催芽器、全自动流水播种生产线、多层硬盘基质育秧、控温湿光到大田机械化耕作。栽插、配方施肥、专业化植保飞机统防统治、机械化收割、烘干及优质米的精深加工,同时实现了稻谷收购烘干全程不接地。
       ——推进产业化生产,形成带动效应。该区经过4年的努力,目前有6个公司、7个基地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6个公司、8个产品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产品实现了绿色食品认证,正虹饲料和湘天科技被授予“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1家企业被授予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企业被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企业被授予“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打造了市场品牌,树立了企业形象,拓展了市场销售渠道,并引进南京雨润、深圳普利、江西双胞胎等公司投资发展合作。
        ——推进信息化生产,形成网络效应。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高体现。全区实现农村电视覆盖率达100%,农村居民电话通话达100%,乡镇村100%通宽带,17个规模标准化猪场、标准化大棚和农产品加工厂、饲料加工企业都实行全程电子视频监控。2013年被科技部列为新农村农业物联网建设单位,并启动数字屈原建设实现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体系。

“钱罐”发力 规避资金短缺解农户后顾之忧

        近四年来,屈原管理区引进了农业、工商、农发、国开、邮政、信合和村镇银行等金融单位加入到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中。农业银行给予农业企业贷款年投入达2亿元,工商行达1.5亿元,国开行达1.5亿元,邮政达7000万元,农村信用合作社达1400万元,村镇银行达1000多万元。这些资金的注入大大缓解了农业发展资金的不足。
        与此同时,创立农户小额创业贷款,支持规模农户的发展。农业银行屈原支行推出“农民创业小额贷款”,并实行贴息政策,每个农户凭信用担保手续可以贷款5万元,两年归还,目前已发放年达6000多万元。这些银行深入企业,帮助农户解决资金困难,支持农户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其次,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自然灾害是农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大隐患,往往会造成一个农业企业或农户破产倒闭,让许多农户望而却步。为此,屈原管理区积极引进农业保险,除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保险之外,养殖业、种植业都引进农业保险机制。3.62万头母猪全部实现了母猪政策性保险,14.7万亩水稻实行农业灾害保险,水产养殖、禽类养殖和肉牛养殖场大户都引入农业保险。通过这些保险机构的参与,大大地降低了自然灾害对农户的影响,确保农户可持续发展农业和增加了涉农企业投资农业的信心。
       此外,屈原管理区境内惠农补贴政策全部实行一卡通,国家对农民的惠农政策通过财政全部实行一卡通发放,直接到农户手中,包括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规模猪场建设投资、粮食直补等都落实项目要求,直接用于现代农业发展建设之中。 

辐射引领 俯首描绘幸福屈原美丽画卷 

        “以前有谁会认为种田的地方也能旅游观光啊,但自从引进了彩色水稻,加上政府的一系列构想,政策给力、扶持力度大、资金链条不担心等,如今种粮食已经不再是难事。”种粮大户阳岳球高兴地说道。据了解,屈原管理区大面积的种植和养殖产业布局都在海拔50m高程之内,是原洞庭湖围垦而成,水稻种植都是在低海拔26m高程之内。根据这一特点,示范区大力发展湿地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如湘莲种植基地、水生蔬菜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等,大力开发观光旅游农业、端午节粽子产业、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古罗子国遗址”的综合开发利用,并建立了农业休闲园、农家乐等观光农业基地。
       如今,走进屈原管理区,身临30里“绿色长廊”尚磊路,“生态茶园”凤凰山,“天然氧吧”荞麦湖,“湘江终结的地标性景点、潇湘八景‘洞庭秋月’所在地”磊石山和2000公顷湿地生态保护区,绿色葱茏、碧波涟涟、白鹭凌空的美景尽收眼底。201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1.25亿元,增长8%;完成财政总收入3亿元,增长18.2%;实现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5.19亿元,增长7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83亿元,增长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2元,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12824元,增长16.2%;万元GDP能耗下降7.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弱5.7%;非林区森林覆盖率23.5%;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95.1%;全区双季稻比例为97.2%;全区每个农业人口生产粮食2.583吨/人;人均出栏生猪14.5头,位居全省第一。经济发展的数量、质量、均量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岳阳网 记者 王 孜 通讯员 周 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