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与“关梅” 吴荣先 关山月的画的梅花,高雅而热烈,飘逸而凝重,潇洒而朴茂,不论是红梅、白梅或墨梅,都枝繁花茂,色调饱满,淋漓腴润,繁花灼灼似火焰,枝干铮铮如铁骨,满纸洋洋洒洒,热情奔放,一洗前人疏枝瘦萼、孤傲绝尘的清冷低迎之气。他画的梅花,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这是跳出了前人画梅套路的一大突破,体现了我们的时代精神,形成了他的个人风格,使人一见便知是他画的梅花,所以有人索性把它们称为“关梅”。 关于画梅,他有一段夫子自道的自白,他说:“我爱画梅花,亦无非托意‘俏不争春’,或寄情‘千家暖笑’,有时标榜画梅的浩然清气,也无非表现我们乾坤正气。”可见他画梅是注进了自己的感情,寄托了自己的理想的。不仅鸿篇巨构如《国香赞》等,有深刻的寓意和宏大的气概,就是小幅梅花,也有寄托。名画《俏不争春》自然是写“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诗意。《一笑暖千家》写梅花破寒而笑,是为了给千家送暖,这种意境令人想起苏东坡“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挽春回竟是谁”的诗句,讴歌梅花凝霜斗雪,冲破严寒,第一个把春天唤回人间的崇高品格。总之他每一幅梅花都力求有一个新的意境,无论在立意、构图、形象上都有所创新,决不重复前人和自己。所以他画了许多梅花,都各有姿态,各具特色。 1981年,关山月到香港访问,培侨中学要举行一次修建校舍的义卖画展,校长请求他提供作品参加义卖。他觉得支持教育事业是个义举,把一幅精品红梅拿出来,后来被一位富商以六十万港元购去。由于关山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所以对教育事业特别关心,近十年来他曾经将自己的稿酬捐赠给广州的教育事业作经费。 1982年9月29日,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纪念日,邮电部特发行一套纪念邮票,全套二枚,分别采用国画家肖淑芳的《扶桑》和关山月的《梅花》。画面上,红艳艳的梅花与怒放的扶桑交相辉映,象征着中日友好红红火火。 同年10月7日,关山月画展代表中国,在日本最高级的画廊高岛屋展出。日本艺术界对这次画展高度重视,开幕前几天,日本各大报纸已预发消息,东京街头到处贴满醒目的广告,开幕日,成群结队的参观者涌向展厅。7天后,画展移至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展出5天。12天里,日本《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报纸,几乎天天都刊登画展盛况与评论。关山月的梅花,特别令日本观众倾倒。《朝日新闻》在每周三的世界名画栏上,选取关山月的《俏不争春》,日本画家川赖雅夫专访关山月后写了一篇评介文章,给予高度评价。 访谈中,川赖问:“您为何喜欢梅花?” 关答:“我的父亲是个小学教员,他很喜欢作画。家中园内种有红梅、白梅,我从小跟着父亲管理种植。另外,在我读小学的校园旁边一所庙的周围是一片老梅林。我的老师的老师居廉喜欢画梅,我临摹了许多。从那个时候起便和梅花结下缘分,我喜欢梅花不争春、不妖艳的性格。” 问:“您是否每次画梅花都要有一个固定的形象?”答:“早年写生需要,现在不需要了!” 问:“那么现在您是否经常到有梅花的地方去看看?” 答:“画梅是画梅花的感情、性格和它的意境,通过梅花表现作者感情、态度和时代精神,不是单纯客观的描摹,而是有主观的东西在里面。” 关山月的梅花,已经到了随心所欲、挥洒自如,不仅画得形似,而且画得神似,画出了个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1983年初,中共中央决定于10月召开十三大,整理装修人民大会堂,用一幅巨型中国画代替东大厅的马恩列斯画像。创作这幅中国画的任务落在关山月身上。3月间关山月接到通知后立即进行构思。画山水吧,1959年他与傅抱石合作画的《江山如此多娇》,还挂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进口处。他思量再三,决定画梅花,他想到梅花有高贵的品格:“梅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它凌霜傲雪,风骨高洁,历来为中国人民所推崇。以梅花为题材放在首都的人民大会堂是很有意义的。 然而,在六百二十厘米宽的巨幛上画梅难度是相当大的。我国历代的画家的梅花卷轴浩如烟海,却从未有过如此巨大篇幅。关山月进入创作后曾经四易其稿,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艰苦构思过程中,草稿未成,却先成了一首诗,诗云:“腾龙披火舞,万壑动风云。铁骨傲冰雪,幽香透国魂。”过去他是“图罢急提诗”,画完后乘兴抒情,或画龙点睛,或寄情画外。这回却先有了诗然后有画。他借龙腾似的树干以体现力度和气势,借势去打破传统写梅的清冷、孤高,而以梅花傲冰雪的豪迈气概,隐喻民族历千万劫而钢骨仍铮的品格,创造清香沁大千的境界。 草图既定,即动手挥毫。那时正是酷暑,他在两位弟子关怡、关伟的帮助下,挥汗如雨,一口气画了20天,至8月中旬终告完稿,画题为《国香赞》。这幅巨画挂上后,人们都感到惊奇:如此巨大的篇幅画的只是梅花,却丰富饱满,千姿百态,毫不单调。著名老诗人端木蕻良填词云:“是天香,出晓风前;是国香,接眉月后;似海潮,映月连波,千山万谷飘香透。”画家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谦虚地说:“画这么大一幅画,是时代的产物,因为有一个人民大会堂,又需要有这么大的画悬挂其间,才产生这幅画的创造,才产生这种艺术的探索。”其实他在创作这幅巨画时,是把六十多年对梅花的爱,画梅的感受、经验,以及自己的感情和寄托倾注到画中的,是客观描写对象和画家主观情感交融的结晶。 1987年8月底,北京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进门最当眼的宽敞的东大厅张挂起关山月的新作《国香赞》。这是人民大会堂继《江山如此多娇》之后第二幅最大的中国画,宽六百二十厘米、高二百六十厘米,两株红白梅花怒放,龙腾一般从画外飞入画中,枝柯苍劲,繁花似锦,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画梅一脱疏影瘦寒之气,热烈烂漫。它的巨、重、宏显示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气魄,画上犹如巨龙腾空起舞的梅花枝干,象征着我国结束十年浩劫后,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画上题词“铁骨傲冰雪,幽香透国魂”,点出画的诗意。画下涧泉从岩谷飞出,向外奔涌,既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又带着梅花的幽香漂溢四方。这幅画寓意深刻,气势磅礴,气象万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