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徽宗赵佶《北苑春》诗帖

 率我真 2014-05-27

 

宋徽宗赵佶皇帝《北苑春》诗帖 - 北苑使者 - 北苑使者

宋徽宗赵佶画像

 

 赵 佶(1082-1135):宋朝第八任皇帝徽宗,在位二十五年,靖康二年(1127)为金兵俘虏,经十年折磨,死于五国城(今吉林省境内)。他擅长书画,自创瘦金体书法,存世有真书、草书《千字文卷》以及《雪江归棹》、《池塘秋晚》等画卷。诗词有相当造诣,并对茶叶也颇有研究,曾以北苑为研究对象,撰写《大观茶论》并在序中载:“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对中国和北苑茶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宋徽宗赵佶皇帝《北苑春》诗帖 - 北苑使者 - 北苑使者

宋徽宗赵佶《北苑春》诗帖 (局部)

 

 《北苑春》诗帖亦称《欲借风霜二诗帖》,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纸本,楷书,33.2x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 苑 春

       [宋] 赵 佶

 风霜正腊晨[1],早见几枝新[2]。

 预荷东皇化[3],偷回北苑春[4]。

 旗枪虽不类[5],荈蘖似堪伦[6]。

 已有清荣谕[7],终难混棘蓁[8]。

       《中国贡茶》111页

 

 

【注释】

 第一句:

   [1]腊:就是腊月。真正滴“正腊”就是冬至后第三个戊日,这天是要举行祭祀仪式的。

   [2]几枝新:就是“几新枝”,(几枝发芽的新枝)。可能是为了韵脚而倒置滴。或者为“薪”。

   就是说在风霜寒冷的腊月早上,见到了几枝发芽的新枝。

 

   第二句:

   [3]预:就是“娱”高兴的意思; 荷:不是荷花,这里是动词,荷恩(蒙受恩惠); 东皇:东皇太一,司春之神也。

   [4]北苑春:就泛指春天。

   这里就是说感谢东君在寒冷的腊月里,偷偷地让春天的消息回来了。

 

   第三句:

   [5]旗枪:和十八般兵器没关系,绿茶的名字,由带顶芽的小叶制作而成,茶叶刚刚舒展的叫“旗”,尚未舒展的叫“枪”,其实赵官家也是品茶的高手。 

   [6]荈:茶的老叶,粗茶也; 孽:我感觉应该是“蘖”也是指植物的芽; 伦:有个“不伦不类”,意思是什么都不是,“穿的不伦不类”,就是这个也叫不上,那个也不是。

   这里是说这几个新枝虽然不能和名贵的旗枪茶相比,但是和粗茶老叶相比似乎还是可以滴,毕竟这是东君偷偷滴让她发芽滴,尤为珍贵呀!

 

   第四句:

   [7]谕:是上级对下级说的话; 清荣:就是草木发芽繁盛滴意思。

   [8]棘蓁:荆棘丛生的样子。

   这句就是东君已经叫你发芽繁盛了,你还怎么混在棘蓁里面呢。你混在棘榛里我也发现不了啊。

  

 

 

标题左右移动式导航 - 北苑使者 - 北苑使者

 

附:宋徽宗赵佶的《欲借、风霜二诗帖》

宋徽宗赵佶皇帝《北苑春》诗帖 - 北苑使者 - 北苑使者

 

          

 《欲借风霜二诗帖》亦称“欲借、风霜二诗”帖,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纸本,楷书,33.2x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学者推测这可能是宋徽宗廿九岁(1110)时所作。

 赵佶自幼爱好笔墨、丹青,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他确实是中国历代帝王中,艺术天分最高的皇帝。
   宋徽宗在当上皇帝之前,确实也是一个多才多艺好学上进,相当讨人喜欢的好皇子,在宫廷内外,朝野上下都有很不错的口碑。据说,他从小就举止不凡,当时的皇家贵戚子弟大多喜欢追逐声色犬马,惟独宋徽宗每日沉浸在笔研、丹青、图史、射御之中,这显然是一些相当正派健康的嗜好,因此,到十六七岁时,他已经“盛名圣誉布于人间”。
   这位皇帝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超越。这种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感觉极佳。宋徽宗传世不朽的瘦金体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等。此后八百多年来,迄今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可称为古今第一人.
   《欲借、风霜二诗帖>>,就是展现了宋徽宗“瘦金书”神采的精品之一。帖上的每一个字都细瘦、挺拔,笔划舒展、遒丽。在转折处,都明显可见书家刻意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的痕迹保留下来,形成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似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似飞而乾脆等特点,通幅极具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