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

 悟道参禅学习 2014-05-28

【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注释】
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
缧绁:音léi xiè,捆绑犯人用的绳索,这里借指牢狱。
子:古时无论儿、女均称子。
【译文】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原文】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南容:姓南宫名适(音kuò),字子容。孔子的学生,通称他为南容。
道:孔子这里所讲的道,是说国家的政治符合最高的和最好的原则。
废:废置,不任用。
刑戮:刑罚。
【译文】
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原文】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注释】
子贱:姓宓(音fú)名不齐,字子贱。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49岁。
若人:这个,此人。
斯焉取斯:斯,此。第一个“斯”指子贱,第二个“斯”字指子贱的品德。
【译文】
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评析】
孔子在这里称子贱为君子。这是第一个层次,但接下来说,鲁国如无君子,子贱也不可能学到君子的品德。言下之意,是说他自己就是君子,而子贱的君子之德是由他一手培养的。

【原文】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注释】
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
【译文】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评析】
孔子把子贡比作瑚琏,肯定子贡有一定的才能,因为瑚琏是古代祭器中贵重而华美的一种。但如果与上二章联系起来分析,可见孔子看不起子贡,认为他还没有达到“君子之器”那样的程度,仅有某一方面的才干。

【原文】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释】
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学生。
佞:音nìng,能言善辩,有口才。
口给:言语便捷、嘴快话多。
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与否不可知。
【译文】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评析】
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利齿,这两者在孔子观念中是对立的。善说的人肯定没有仁德,而有仁德者则不必有辩才。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

【原文】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注释】
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一说字子若,生于公元前540年,孔子的门徒。
说:音yuè,同“悦”。
【译文】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原文】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释】
桴:音fū,用来过河的木筏子。
从:跟随、随从。
【译文】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
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
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释】

赋:兵赋,向居民征收的军事费用。

千室之邑:邑是古代居民的聚居点,大致相当于后来城镇。有一千户人家的大邑。

百乘之家:指卿大夫的采地,当时大夫有车百乘,是采地中的较大者。

宰:家臣、总管。

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学生。

束带立于朝:指穿着礼服立于朝廷。

宾客:指一般客人和来宾。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原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注释】

愈:胜过、超过。

十:指数的全体,旧注云:“一,数之数;十,数之终。”

二:旧注云:“二者,一之对也。”

与:赞同、同意。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释】

粪土:腐土、脏土。

杇:音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

诛:意为责备、批评。

与:语气词。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评析】
孔子的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对他大加非难。这件事并不似表面所说的那么简单。结合前后篇章有关内容可以看出,宰予对孔子学说存有异端思想,所以受到孔子斥责。此外,孔子在这里还提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即听其言而观其行。

【原文】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注释】
申枨:枨,音chéng。姓申名枨,字周,孔子的学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评析】

孔子向来认为,一个人的欲望多了,他就会违背周礼。从这一章来看,人的欲望过多不仅做不到“义”,甚至也做不到“刚”。孔子不普遍地反对人们的欲望,但如果想成为有崇高理想的君子,那就要舍弃各种欲望,一心向道。

【原文】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原文】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注释】

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

性:人性。《阳货篇》第十七中谈到性。

天道:天命。《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译文】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评析】

在子贡看来,孔子所讲的礼乐诗书等具体知识是有形的,只靠耳闻就可以学到了,但关于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深奥神秘,不是通过耳闻就可以学到的,必须从事内心的体验,才有可能把握得住。 

【原文】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

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敏:敏捷、勤勉。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评析】

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二是学于百姓,在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这同样可从《论语》书中找到许多根据。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原文】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释】

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做过正卿,是郑穆公的孙子,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译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评析】

本章孔子讲的君子之道,就是为政之道。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之时执政22年。其时,于晋国当悼公、平公、昭公、顷公、定公五世,于楚国当共王、康王、郏敖、灵王、平王五世,正是两国争强、战乱不息的时候。郑国地处要冲,而周旋于这两大国之间,子产却能不低声下气,也不妄自尊大,使国家得到尊敬和安全,的确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对子产的评价甚高,认为治国安邦就应当具有子产的这四种道德。

【原文】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注释】

晏平仲:齐国的贤大夫,名婴。《史记》卷六十二有他的传。“平”是他的谥号。

久而敬之:“之”在这里指代晏平仲。

【译文】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相识久了,别人仍然尊敬他。”

【评析】

孔子在这里称赞齐国大夫晏婴,认为他与人为善,能够获得别人对他的尊敬,这是很不容易的。孔子这里一方面是对晏婴的称赞,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他的学生,向晏婴学习,做到“善与人交”,互敬互爱,成为有道德的人。

【原文】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注释】

臧文仲:姓臧孙名辰,“文”是他的谥号。因不遵守周礼,被孔子指责为“不仁”、“不智”。

蔡:国君用以占卜的大龟。蔡这个地方产龟,所以把大龟叫做蔡。

山节藻棁:节,柱上的斗拱。棁,音zhuō,房梁上的短柱。把斗拱雕成山形,在棁上绘以水草花纹。这是古时装饰天子宗庙的做法。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龟,藏龟的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状,短柱上画以水草花纹,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

【评析】

臧文仲在当时被人们称为“智者”,但他对礼则并不在意。他不顾周礼的规定,竟然修建了藏龟的大屋子,装饰成天子宗庙的式样,这在孔子看来就是“越礼”之举了。所以,孔子指责他“不仁”、“不智”。

【原文】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

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子文是楚国的著名宰相。

三已:三,指多次。已,罢免。

崔文:齐国大夫崔杼(音zhù)曾杀死齐庄公,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应。

弑:地位在下的人杀了地位在上的人。

齐君:即指被崔杼所杀的齐庄公。

陈文子:陈国的大夫,名须无。

【译文】

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

【评析】

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高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因为在孔子看来,“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维护礼而献身的殉道精神。所以,仅有忠和清高还是远远不够的。 

【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注释】

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

斯:就。

【译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评析】

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并不同意季文子的这种做法呢?有人说:“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官懋庸:《论语稽》)当时季文子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所以就会发生各种弊病。从某个角度看,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

【原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评析】

春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臣弑君、子弑父的犯上作乱之事时有发生。为了维护宗法家族制度,孔子就特别强调“孝”。所以这一章还是谈“孝”,要求子女从内心深处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绝对服从父母,这是要给予批评的。

【原文】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

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评析】

孔子一贯主张谨言慎行,不轻易允诺,不轻易表态,如果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你的威信也就降低了。所以孔子说,古人就不轻易说话,更不说随心所欲的话,因为他们以不能兑现允诺而感到耻辱。这一思想是可取的。

【原文】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注释】

约:约束。这里指“约之以礼”。

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原文】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注释】

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

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原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原文】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数:音shuò,屡次、多次,引申为烦琐的意思。

斯:就。

【译文】

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代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论语》中也有很多对我们有所教益的小道理。

对父母和颜悦色是孝的最好表达

《论语》这样记载,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色难。”孔子的意思很明白,不要以为你给父母买了好东西,保证他们有吃有穿就是孝,你还要对他们和颜悦色。只有心里对父母很恭敬,才会对他们很和气,父母有什么想法才敢说出来,他们心里才会舒服。这一点,说起来简单,却并不容易做到。待人接物,从对自己的父母和气开始做起。

不勉强别人

《论语》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句子,意思是说,要用自己的心去体谅别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求别人去做。很多人会都会犯这样的毛病: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却要求别人做到。如果深刻理解了《论语》中的这句话,就能做到不勉强别人。就算是自己做到了,别人也未必愿意去做。有了这一点通达,就不会因为对别人希望太高而失望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论语》中有这样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曾经有人问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多年研究数学有何感受,他说:“数学好玩。”这四个字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对什么事产生了兴趣,就能把许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做这件事情上,乐此就能不疲。

鲁哀公:生时不能用孔子 孔子死后才追悔莫及

鲁哀公:生时不能用孔子 死后才追悔莫及

鲁哀公问孔子

孔子活着的时候鲁哀公不珍惜,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公元前484年,孔子结束了十四年周游列国的岁月,应季康子之召回到了鲁国。此时,鲁国的国君就是鲁哀公。得知大名鼎鼎的孔子回国,鲁哀公赶紧向其咨询,他修身的问题请教孔子,说:“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意思是自己从小就生活在蜜罐中,“不知哀”,“不知忧”,“不知劳”,“不知惧”,“不知危”,该怎么办?

孔子跟他说:“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这段话的大意是,您到祖庙祭拜,祖先生前所使用的器物尚在,而他们的人已经不在了,这样不就可以“思哀”了吗?您上朝听政,一件事情没处理好,祸乱就有了开端,如此用心,就是“思忧”;您上朝听政,大臣们总是在庭下听从您的调遣,您由此即可“思劳”;您若走出鲁国国门,到郊外看看,您会看到从前亡国朝代的废墟,这就是“思惧”呀;国君是船,百姓是水,想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便是“思危”。

孔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告诉鲁哀公如何“思哀”、“思忧”、“思劳”、“思惧”、“思危”,今日读之,亦能感受到孔子教学水平之高妙。可惜,鲁哀公并没有按照孔子说的去做。他不但没有好好修身,反而带头违反礼法,非要将宠妾立为夫人,将妾所生公子立为太子。他的这个动议遭到了众人反对,但他仍一意孤行,结果,“国人始恶之”。两年之后,孔子去世。孔子去世后,鲁哀公伤心不已。他亲自发表诔文(悼念文章):“旻天不吊,不憗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毋自律!”这段话很深情,大意是:老天呀,你真不够慈悲,就不肯为留下一位智慧老人,让他帮助我当好国君。现在,我一个人茕茕孤立,忧苦万分。呜呼哀哉!失去了仲尼先生,我都没效法、学习的对象了。

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曾说:“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这段话不光对爱情适用,对其他事情也适用。鲁哀公之于孔子就是如此。孔子活着的时候鲁哀公不珍惜,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如果再追问:为什么不懂得珍惜?原因也很简单,一切珍惜都需要先从“正己”做起。肯在“正己”上下功夫,自己成了明白人,才会知道什么值得珍惜并懂得用什么方式珍惜;如果不肯“正己”,自己一身毛病,珍惜之说便无从谈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