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恨水抒巴渝情吟竹枝词

 竹枝词广场 2014-05-29

张恨水抒巴渝情吟竹枝词

2013年10月21日 06:08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

原标题:张恨水抒巴渝情吟竹枝词

张望/重庆合川区

竹枝词是古代巴渝地区的民间歌谣,每首七言四句,语言通俗优美,多写风土人情和男女恋情。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夔州(今重庆奉节),虚心向三峡地区的人民群众学习竹枝词,并创作出了新竹枝词十余首,其中最为有名的一首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刘禹锡这一创新,带有民歌色彩的巴渝竹枝词,从此成为了正统文人竞相写作的诗体。

张恨水是安徽省潜山县人,抗战期间,他在重庆工作、生活了七八年,其间接触了不少竹枝词,并逐渐喜欢上了这种文体。而他特别喜欢的,又是刘禹锡的新竹枝词,经常置于案头,大声朗读,几乎成诵。陪都时期,物价飞涨,为了养家糊口,张恨水不得不身兼数职。白天,他要去报社从事繁忙的采编工作;晚上,他回到家里,又要忙着写章回小说。因此,他根本无暇去尝试他十分喜爱的这种文体。

解放后,张恨水举家迁往北京,居住在一个小四合院里。他年龄大了,工作轻闲了不少,章回小说也不写了,于是便重拾起写竹枝词的兴致,潜心研习了不少竹枝词。1953年冬天,张恨水大病一场,不得不在家休养。病势稍有好转,他就常常一个人策杖独行,到北京城外去踏青,郊区拔地而起的高楼,使他由衷地感到喜悦。每次逛了回来,他的心情就格外的舒畅,心中便涌起了写竹枝词的冲动。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借用古老的巴渝竹枝词,反映京城的新生活,应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于是,他便模仿刘禹锡竹枝词的音律,在案头上写下了一首首竹枝词。冬天过去了,他拿起诗笺,从头数了数,共得诗18首。他兴致颇高,提起毛笔,给这18首竹枝词取了一个总名:《冬日竹枝词》。

现选录其中几首:

其一

风娇日嫩不须猜,落锁城门面面开;

户籍人逾三百万,依然潮涌客频來。

其二

长安街上地常平,万点灯光不夜城。

安步当车街树下,夕阳西落路边情。

其三

溜冰队子去如梭,十里平铺太液波。

独立五龙亭外望,夕阳群岛彩云多。

其四

太液湖边一镜悬,湖边洗眼梦如仙。

群阴岛上登高望,万里长空月正圆。

张恨水一生,竹枝词写得虽不多,仅仅18首。但这18首竹枝词,以寓庄于谐的语言,用巴渝特有的文体样式刻画了北京市井百态。这18首竹枝词,也成了张恨水对重庆的难忘情怀。

标签:竹枝 研习 文人
分享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