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窗叶:《被动的人成不了发动机》(一百七十九)

 小虫贝贝 2014-05-29
    今天,朱玛文章《被动的人成不了发动机》,读后许多心理疙瘩似乎被水溶解一样,觉得豁然了许多。
    只有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组织,这就是团队。有团队就有管理,就如机器一般,要有人指挥,有人看护,有人维修。但管理者跟这样一部机器永远是处于一种矛盾之中。机器会顺畅运转,但有时就不那么听话,今天这个毛病,明天那个问题,有时叫管理者手忙脚乱,应接不暇。
    作为一个人,无论是谁,都是这部机器的一颗螺丝钉。雷锋说:“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结和固定,才成为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问题就出在这里。有的人,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大材小用,让其做个“螺丝钉”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管理者,觉得机器上的“螺丝钉”总是出问题,或磨损废弃,或功能丢失,严重影响了机器的正常运作。一个要有理想,有目标,如果做好一颗螺丝钉的心理准备,并付出一颗螺丝钉的实际行动,那些高远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都有实现的可能。
    摆弄过机器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有的零部件、螺丝钉很坚固耐用,像是金刚石做成的,无论机器如何震荡,它们都稳如泰山;有的很脆弱易损,像是泥土拿捏的,经不起机器的强烈震动,常常是机器“熄火”最直接的动因之一。那些优质的螺丝钉就是团队的中坚分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最能经得起机器长年累月的运行。正如《被动的人成不了发动机》一文所说的,“没有鼓励,没有认可,没有帮助,没有理解,没有宽容,没有退路,只有压力的情况下,一起和团队获得胜利”。这样的人,是勇者,是智者,因为只有这些人,才是团队的最能依靠的力量。一个团队,正是有了这样的核心力量,才能战胜困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反之,那些常常埋怨于不得志的人,利益面前伸长手,困难时候撂担子,遭受委屈发牢骚,挫折时候说风凉。他们看上去是个螺丝钉,其实,在机器这个系统中,便是深深地埋下了“问题”的种子,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长出“刺”来。
 
    对待团队这部机器中那些有这样或那样问题的“螺丝钉”,我们不能随意抛弃,不能轻率处置,要区别对待,指出问题所在,让他们“回炉”,精密加工,重新返回自己的“位置”,贡献出自己的应尽责任和义务。如果这样,这个团队的机器,结构会得到很好的优化,功能会得到很好的发挥,效率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附录:《被动的人成不了发动机》
  作为职场人,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觉得自己所处的平台没有给自己足够的发展空间;而作为管理者,有些人会觉得单位中的下属好像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觉得员工以享受生活、关注家庭为借口,在职场上不是那么拼命了,没有取得更高的成就,这是蛮遗憾的。
    一位职场智者曾经说过:任何企业的核心骨干成员,必须学会在没有鼓励,没有认可,没有帮助,没有理解,没有宽容,没有退路,只有压力的情况下,一起和团队获得胜利。如果一个人靠别人的鼓励才能发光最多只能算个灯泡。企业需要的骨干者是发动机,我们必须成为发动机,让队员发光,你自然就是核心。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决定,这样团队才能无坚不摧。
  “职场发动机”这个概念,是相对“齿轮文化”而言的,可以从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写给员工的一封信中找到。柳传志发现联想在香港的员工办事严谨,老老实实执行老板命令,这就好像齿轮,是一个好用的小零件,效率可以很高,但是本身不产生动力。而联想提倡的是“发动机文化”,意思是最高管理层是大发动机,中基层领导则是同步的小发动机。
  这种做发动机完成任务的感觉,和做齿轮完成任务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充满了成就感。而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设计、执行之中,主人翁的感觉也越来越浓,小发动机苗子涌现得越来越多。这些小发动机不但可以不断输送人才,而且自己也想要更大的平台。
  一个主动的人,无论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够主动发光发热,甚至带动周围的人。而一个被动的人,没有可能成为发动机,只能作为齿轮长年累月转动,结局可能是齿轮变旧,被更新更好的齿轮代替。
  有多少人怀才不遇,觉得是当前的境遇埋没了自己;而真正的金子,在沙中也能发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