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王朝》为清世宗翻案?(上)

 yingenwuxin 2014-05-29

2009-12-14 16:08:31

归档在 我所喜欢的电视剧 | 浏览 4868 次 | 评论 10 条

 

对于雍正皇帝的印象,最早来自于许多电影,编剧们将这样一个奇特的君王,描述成杀人不眨眼的恐怖主义信徒。

血滴子,这种从未存在于历史中的幻想武器,是小说家虚拟的一环。

乾隆身世之谜,除了特别耐人寻味,更在一些绘声绘影的传说中,变为金庸武侠杜撰的重点。

清世宗雍正皇帝,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大陆女导演胡玫真正的成名之作,就是这出《雍正王朝》,剧中虽然字幕打出是根据二月河的小说改编,不过细审之下,可以很轻易就看出剧本和小说的差异。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是大陆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他的帝王系列小说,最有名的就是《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曲,若论文字,大部分的人都会偏重康熙或者乾隆两位皇帝,毕竟在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之中,雍正的父亲和儿子,都在位超过六十年。

话说回来,康熙晚年,整个王朝已经负债累累,官员积弊丛生,六十年后期的财政困境,让雍正皇帝接了一个烫手山芋,他所坐上的王位,已是摇摇欲坠。

承先启后,说的就是雍正皇帝,他只在位十三年,后面有超过六十年的乾隆,号称三朝盛世,朝廷府库充盈,雍正皇帝将康熙时期亏空的银子,由接手时的几百万两,全都在任上增加为超过五千万两,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一个帮国家富强的皇帝,究竟是怎么办到的呢?

小说的戏剧张力足够,但是在考证和补遗的程度上,我必须感谢有一位了不起的编剧:刘和平。

刘和平先生的文学功底和文字素养,都令我相当敬佩,即使他增添了一些未经过历史学家证实的虚构情节,还是无损于本剧的经典性。

刘和平是我的同乡,我当初去找他的资料,看到他说自己「跪着写历史」,我心里是很感慨的。

一个编剧能够对历史戏剧如此认真,就算编写的内容与史实有一点出入,但是在大方向上面,也是瑕不掩瑜,况且刘和平只是其中一名编写人员,不过大部分架构都是他所完成,他独力成就的优秀编剧作品,日后会继续介绍。

这出戏所建立的形象,特别是关于爱新觉罗?胤祯其人,看似颠覆了一般人的印象,其实是重塑了一个被汉族普遍丑化过头的皇帝身影。

首先:雍正皇帝真的是个残忍好杀的皇帝吗?

我要说:所有的皇帝都是残忍好杀的。

杀政敌,自然;杀敌人,自然;杀叛徒,自然。

这样的雍正皇帝在封建时代,做的是一个皇权维护者必须做的事情。

在清朝的历史上,没有人会否认,康雍乾三人创造了百年盛世。

作为这样承先启后的皇帝,而且是对于汉族仕绅和读书人特别不优待的皇帝,他的异族地位被无限放大,恨他的人,说他害死父亲康熙皇帝、逼死母亲德妃、害死兄弟、杀死亲儿子弘时,光是这些杀父弒母的罪状,两百多年来让雍正皇帝蒙受不白之冤。

汉人小说家更是强调了莫须有的罪名,比如反清复明的吕四娘、金庸小说里面的乾隆为汉人女子所生,都是杜撰出来的故事。

我必须赞叹这些小说,由于写得活灵活现,雍正皇帝遭到两百多年的污名化。

编剧的真的都是骗子吗?

还是我们在许多枝枝节节上面,做出无关乎大方向的判断,以至于扭曲历史人物的人格,将一个帝王视为万恶的魔鬼?

又比如「九龙夺嫡」的历史,那是整个清朝最惊心动魄的争夺储位过程,康熙最疼爱的太子,两度被废,而且两件事情都充满了玄机,编剧在这上面花的功夫,让人佩服。

当然我还是得感谢原著作者二月河。

二月河和刘和平先生对于雍正皇帝的考证,比如核对御批的过程,还有查证史籍的严谨态度,是台湾本地的编剧或作家十分需要学习的。

我特别欣赏的是《雍正王朝》的几位主角,比如饰演雍正的国宝级演员唐国强,化妆后的扮相,简直就是让肖像画中的雍正复活了,他精湛的演技,还有那略带忧郁的神情,让我迷上了这个演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饰演八贤王的王绘春。

良好的演员,是一出好戏不可或缺的要件,如何诠释出一出戏的灵魂,剧本写得好很重要,更要紧的是找到适合的演员,还要表演得入木三分;在《雍正王朝》之前,港台拍摄过许多清宫戏,这些辫子戏让人看了倒胃口,就是因为大同小异,演员欠佳。

《雍正王朝》的演员,可以说每一个都是最佳选择。

皇子间的斗争与攀比,从头到尾都是《雍正王朝》的重头戏。

十三阿哥胤祥由王辉饰演,早年有急躁、正直,嫉恶如仇的豪侠性格,侠王一脸的正气和爽朗,到后期因为被康熙皇帝圈禁十年,导致性格从此大变,显得深思熟虑,还有过分的世故和阴沉,层递式的表演非常突出。

十四阿哥胤桢(也就是后来的允禵),那种表面貌似冲动嚣张,起先年轻气盛,后来暗藏居心的模样,也让人印象深刻,我比较诧异的是这个长得还算端正高瘦的男演员,竟然在《汉武大帝》扮演凶悍粗犷的落腮胡周亚夫,内陆演员的多样性,使人不得不多赞叹两句。

雍正继位时的老八胤禩,王绘春的演出堪称一绝。

八阿哥成熟风流、温文儒雅、以退为进、阴险狡诈,这个聪明绝顶(好吧,清朝男人都得剃光头顶)的英俊皇子,内心戏演得精采无比,从眼神的变化,还有高傲虚伪的态度,是本剧最值得赞赏的配角。

饰演隆科多的李定保,我相信在台湾没人听过,隆科多此人具有关键性的角色,特别是在四阿哥胤祯的夺嫡计划中,是最重要的一步棋。

隆科多是雍正的姻亲,在康熙皇帝病危时,封锁京师出入的九门,还以重兵屯驻,压倒性的军事力量,并且控制了京畿兵权,让北京的皇亲国戚俯首,隆科多是第一功臣。

和四阿哥胤祯对抗最力的,是博得汉人绝大多数好感的八贤王胤禩,人在京城却手中无兵,所以只能拱手让出皇位。

手中握有几十万大军的十四阿哥、康熙御封大将军王的胤桢,在父亲去世时,人在西北,无法赶回京城,所以也只得称臣。

雍正即位之谜,或者雍正如何嗜权,甚至于,雍正在建立情报网的利害程度,都是历史上为许多人所探讨的主题。

雍正皇帝为何要杀死亲生长子弘时?

为什么后来要对付年羹尧与隆科这两个对他最重要的功臣?

《红楼梦》书中描写的荣国府,以及曹雪芹家族的败亡,是不是和雍正皇帝有关系?北静王是不是暗示着废太子胤礽?

清朝最知名的「铁面皇帝」雍正,据称私生活淫乱不堪,最后导致暴亡,到底是不是真的?根据考证,雍正皇帝只活到五十八岁,他即位后喜欢找道士炼丹,以丹药来补身体,这是他暴卒的原因吗?还是他遭到谋杀?

像是雍正重用的官员,如孙嘉诚和田文镜,面对案件的处理与政策的调整,比如火耗归公与摊丁入亩的政策,在诸多历史学家和《雍正王朝》诠释中,拥有近乎颠倒的评断。

比如田文镜虽然努力办差,有时却显得不择手段,他逼迫欠国库钱的官员还债,施压仕绅和官员来修筑黄河河堤,在朝堂上对抗高官,在地方打击富人。他的下场呢?

《雍正王朝》将田文镜这个人,从历史的模糊形象,升华为爱民爱国忠君的好人,虽然手段比较强势,但在乾隆朝的《天下粮仓》一剧,因丈量归田的严酷,反而被讥评为酷吏。

究竟官应该怎么当?贪官该不该杀?清官会不会误国?

我认为在看过这出电视剧之后,许多问题都能得着另一种角度的诠释。


桐华的言情小说《步步惊心》,也在描述雍正夺嫡的故事,不过这部小说明显偏向幻想,只有历史概要的框架。

然而,内陆小说家对于满族长久所受到的史学家扭曲,做出了相当的平反,并且从小细节上,写出皇族斗争下的惨烈后果。

比如废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是在木兰围猎场(皇家圈地来狩猎的地方)发生,就让人觉得事有蹊翘,戏剧中忽略了十八阿哥的猝死,只是把胤礽偷窥康熙帐幕的事情演绎出来。

小说里面,则暗示两者可能有关连性,史书中说康熙年弱的十八子夭折,让老皇帝很伤心,即便可能没有牵涉直接的因素,在此之后,十三阿哥胤祥遭到圈禁,也是历史上的谜团。

分析这些谜团,或者就各种情况予以另加解释,是小说家不可避免的遐想空间,毕竟悬案没有答案,有赖后人找出各种拼图来凑出真相。

雍正年间的各种皇家谜团,多不胜数,我曾经在一个节目中,看到相关的臆测,说是雍正皇帝的陵墓,和康熙皇帝东西相距,说明了父子之间可能有不合的问题。

更多的猜想,则是雍正皇帝心中有愧,特别是康熙的死因并不单纯,看似更不简单的九门提督隆科多,以兵权和强势作风,将北京城封锁起来,更让人怀疑雍正是否得位不正,暗中耍了些什么手段。

唐国强是我很欣赏的演员,他将历史评价为「严酷」的雍正皇帝,表现出情欲、软弱、坚强、顽固、凶悍,在铁石心肠般的意志之下,还有眼角眉梢在面对情人心动的一抹温柔。

不留情面的铁面王,或者拿着佛珠在家里耕作念经的闲散王爷,到后来一脸忧郁冷酷的皇帝,唐国强将种种面相演得丝丝入扣,比如面对家奴李卫与年羹尧,对带谋士邬思道的策划和疑虑,都刻画的十分细腻。

我第一次见到唐国强,是他在《三国演义》演诸葛亮,阴沉冷酷的皇帝,也有完全不同的风格,他所扮演的孔明,气质儒雅,目光精悍,是另外一出经典好戏,我不认为有其他饰演诸葛孔明的演员能比得上他。

至于唐国强对雍正形象的塑造,剧本的丰满度,让人把那个睚眦必报、刻薄寡恩的皇帝,转变为一种人性的缺点和刚强,甚至是负面的软弱,不得不说,他让这个角色鲜活起来,最后成为我永远的偶像。

《雍正王朝》的主题曲,充满了雄浑的气魄,刘欢的演唱,将歌词那「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的主旨,建立了全剧的基调。

雍正是否得了民心?我认为这会是未来史学家们继续探讨的一个课题。

 

您可能也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