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胤禛从康熙老爷子手中接过皇帝的衣钵之后,没过多久,便重操旧业,开启了新一轮的“追比国库欠款”行动。并打算率先从山西入手。
这时候,在康熙传位之夜宣读至关重要的传位诏书的隆科多, 适时地站出来,推荐诺敏前去山西担任巡抚。
看到老多子这么积极主动地安利诺敏,没等张廷玉发表看法,雍正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话说老多子如此积极地举荐诺敏,自然不是为国举贤。因为诺敏这个人没什么特别的长处,唯一令雍正眼前一亮的,是他曾经顶撞过八阿哥。
八阿哥和雍正是什么关系,不用我多说什么了。
老多子举荐诺敏,就是想利用诺敏的这个属性,向雍正暗示自己此时已经和八阿哥“分道扬镳”。因为此前雍正没继位之前,就曾经怀疑自己和八阿哥有来往。自己此举,就是想打消雍正对自己的疑虑。
至于诺敏能不能追回来欠款,只有天知道,反正那不是老多子所关心的。
随后,大家都知道,诺敏到山西上任后不到半年,便放了堪称整个雍正朝最大的一颗窜天猴:自己已然将山西多年来拖欠国库的300万两银子全部追了回来。
雍正激动得一晚上睡不好觉,不仅特别允许山西籍小太监秦顺在皇宫内唱原本不能登入皇宫的山西小曲,还连夜让造办处做了“天下第一巡抚”的牌匾,用特快专递包邮送到山西,并且让此事火速登上了头条热搜,让全天下人都知道了。
或许我们会疑问了,就连李卫都能看出这其中透着邪性,曾经走南闯北、六部办差,并亲手办理过追缴国库欠款的雍正,为什么不会怀疑其中的真伪呢?就一门心思地选择相信诺敏呢?
我想,主要理由有以下:
一、雍正和隆科多之间那非比寻常的关系。
诺敏是隆科多所推荐,隆科多在关键时刻全力支持自己上位。因此,雍正顺利登基后,把隆科多视为自己最值得信赖的大臣之一,毕竟隆科多还是自己的舅舅嘛。雍正基于自己和隆科多之间这诸多关联,自然对他所举荐的诺敏不会有什么怀疑。
二、雍正当年按照康熙老爷子的命令,在京城追缴诸多王公大臣们的欠款,用十余天时间,就追回了总欠款的三成。在铁腕治国的雍正看来,半年之内追回所有欠款似乎也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事,自然不会对诺敏半年还清欠款产生太多疑问。
三、以上两点能够令雍正认为行得通的一个大前提,还是在于雍正刚继位之初,就怀着一颗急于求成以至于有点急功近利的心。
他是在康熙临终之际才最终确认自己是新一任的国君,此前康熙丝毫没有释放出任何征兆,更令众阿哥和群臣难以理解和信服,因此便对雍正继位的合法性产生了诸多质疑。
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唯有通过干几件拿得出手的政绩,向众兄弟和朝臣们证明自己的确有能力担当这个大位。追比国库欠款,让国库充盈起来,是自己干一切大事的物质基础。因此,雍正对于诺敏在山西的这番作为格外关注,看到诺敏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了任务,正符合自己当下的计划。
所以雍正不仅选择相信诺敏,还借机想利用此事,制造一波热度,把诺敏的这件“大功劳”传得沸沸扬扬。
结果,热度有多高,脸就被打得有多肿。
从客观原因上来看,雍正忽略了当年自己之所以能够在十余天内追回三成欠款,那是因为他是以郡王的身份亲自坐镇户部,震慑住了众王公贵族以及文武百官,还有头脑一根筋的田文镜和处世八面玲珑的年羹尧亲自操办。
而在山西没有任何根基的诺敏,仅仅拿着刚继位的雍正颁布的一份圣旨,就想在深水不见底的山西把欠款追回来,谈何容易?
如果不是自己心急听不进去任何反对意见,想来以雍正的精明,也不会看不透这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