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高考散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风吹爱心疏竹 2014-05-30

一、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1、为段落标序号

2、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线索(为分析文章结构和把握文章的主旨作准备)

一般情况: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

1)注意时间、空间词语

2)注意文中表示作者观点(对事、物的评价的词句)和感情的词、句、段(尤其关注首尾)

3、初步形成:作者通过记叙(描写)               …….,运用       的写法,表现了(抒发了、赞美了、揭露了)           思想感情(思想品质、社会现实)

二、浏览题目,仔细阅读题目,把握命题考查方向

考查方向(一)分析作品结构(谋篇布局)

1、考查重点:分析句段和穿插性材料在结构上的作用

2、考试必备常识

1)句段作用:

考查方式: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技巧点拨:(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比如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主旨,卒章显志。(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a.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奠定全文     感情基调;渲染    气氛,为后文     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       作辅垫。与后文       对比,突出      人物的      感情

  b. 文中:承上启下,对上文       总结(照应),引出下文对      的记叙(描写、议论);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c. 文末:总结全文,点明       中心;升华      感情,深化      主题;照应开头    ,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思考

2)结构类题型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3)穿插性材料作用

提问模式:文中(或某段)中的(记叙、景物描写、诗词引用、细节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1)该段文字记叙(描写、引用)       

2)与上文(下文或文中的什么)     形成对比(映衬),从而突出(表现、抒发)        /或:渲染(烘托、营造)       ,突出(表现、抒发)       

/或:引出后文对        的议论(抒情)

3、增分提示:

1)回答句段作用:主要看句段写了什么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回答结构作用无非是引出下文,过渡,铺垫,照应,点明(深化、升华)主旨、总结等,要根据他在结构上的位置和作用来答。

2)内容和结构作用往往结合在一起回答,因此回答结构作用要和针对的内容、情感结合起来。

考查方向(二)概括层意和主题(归纳要点)

一、主题概括方法

1、关注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窗口,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就能比较简便地窥探散文的心灵”——中心。

标题的作用:1.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2.标题点明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标题怎样展开。

3.运用“    “手法,含蓄形象地象征(点明)富有“   “形象。

4. 一语双关,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提问模式:如何理解文章标题?请结合全文分析。或:文章的标题换成“   ”可不可以,为什么?

答题模式:1、题目的基本含义;2、题目根据文中的隐含含义;3、题目与主旨(思想感情)的关系;4、题目与文章结构(线索)的关系;5、题目与文中形象的关系;6、手法与效果

2、关注开头结尾

开头的几种模式:(1)欲扬先抑;(2)先言他事他物,从一种现象起笔引入;(3)对比、映衬。这几种开头都是巧妙地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有时还具有增添情趣、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问题常设置为文章开头这样写(安排)有什么作用?答时基本可分三步进行:首先答出这是一种什么手法,然后答这种表现手法的一般作用,最后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写出具体的作用。

结尾:有的照应文题,有的呼应开头,有的点明主旨而深化中心,是谓卒章显志。很多散文都是在层层铺垫递进后揭示主旨的。还有的文章结尾处故意宕开一笔,间接、含蓄的抒情。或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两种古人写文章的方法:

开门见山:就是文章开头不兜圈子,直奔主题。开门见山的表达角度很多,可以直叙其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地揭示文章主旨,也可以单刀直人地点明要害等等。

    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的结束段表明文章的主题。多为抒情议论句段。

3紧抓主旨句、文眼句不放松(主要是议论抒情句段)

主旨句主要是指那些思想深刻、含义丰富能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

4、关注散文的写作背景

    任何作品都是社会的反映,绝不是空中楼阁。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许多作品只有在了解了它产生的背景后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与感情,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准确地概括作品的主题。

5逐层归纳段意,总结文章主题

    在阅读文章过程中,给每一段标上序号,边读边概括每一段写了些什么,即所谓这一个段落的段意。然后运用合并的方法直至总结出文章的主题。

二、归纳要点

提问模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或: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或:请从某某角度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作者情感变化)

答题模式:四步法

——审清题意,确定问题区间位置;

——借助标志抓住关键词句。关键词如关联词、表顺序的词、指代性词语、插入性词语,关键句如中心句、首括句、总结句、过渡句、呼应局、设问句、反问句等

——认真比较,去伪存真

——认真组合,重组输出。根据提干要求和内容,分条陈述,忌疏漏和重复。此外,分条是应根据分值大小确定,分值愈大,条数愈多。一般为2一条,偶尔也1分一条。

三、概括文章主旨

提问模式:联系全文,概括文章主旨。或:有人说本文主要反映了……..的主旨(思想感情),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题模式:本文通过“…….”的记叙(描写)(从手法和内容上),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抒发(表现)作者“…….”的情感、观点。或:不是,因为“……”只是文章内容的一个方面,并非全文主旨,本文的主旨是“……..”

(三)体会关键语句含义

1、考查重点:(1)主旨句或情感丰富的句子;(2)表达有特色或抽象含蓄的句子

2、提问模式:理解下面句子(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作用)。或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某句(词)的理解

3、解题方法:(1)从句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入手,将句子的理解转化为词语的理解

            2)从分析修辞手法入手

            3)根据上下文,结合语段,从文章主旨或思想感情入手

4、增分提示:理解句子注意结合内容体会三层意思:表层含义、语境含义(深层含义)、句外含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常用比喻、双关、反语、婉曲)

考查方向(四)鉴赏表达特色

(一)人称表达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二)、修辞方法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 

(三)、表达方式类

1)明确五种表达方式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2)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1、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都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感情基调,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6)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7)写景技巧: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虚实结合、远近高低;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3、抒情、议论

1、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升华主题;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蕴藉。

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四)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人称等):,(修辞手法也可以纳入其中)

1、常见表现手法与作用

手法

作用

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抑扬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增强作品艺术效果,突出强调

托物言志

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白描

 

虚实结合

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借景抒情

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开门见山

文章开头直入主题,不拐弯抹角

衬托或渲染

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点面结合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表现人、事

联想或想象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动静结合

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2、提问模式:请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或:本文(本段)的主要主要表现手法什么(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或: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1: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节选自2003全国卷《乡土情结》)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答题示例2:(2004年高考题)(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答题示例3:(2004年高考题)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五)增分提示

1、区分表达特色”“表现技巧”“表达技巧”“修辞方法概念的异同。前三个概念问的是同一回事。注意:问表现手法时,先答狭义的表现手法(见常见的表现手法表),然后再从表达方式、修辞方法上考虑。

2、注意多角度切入分析,尽量全面,做好根据分值的大小来设计答题序号数目。

3、答题三步骤要做到位:技巧+内容+效果

4、尽量使用术语。尤其要注意效果术语,如比喻花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等。

考查方向(五)赏析形象内涵

考查重点:咏物散文中的事物形象和写人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答题技巧:

   (一)人物形象:

鉴赏技巧(1)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里以及细节描写等多个角度把握人物的外在形象、性格特征、精神品质。(2)注意把握题目中的要求或暗示,到原文中理清作者的思路、意图,结合散文的思想情感内涵,进行理性的分析(3)注意把握好文章的把握好感情内涵。注意文章中的写作背景、词语含义、表现手法,尤其关注议论抒情的词语与句段。(4)注意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鉴赏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怎样理解)文中的某某形象。或:文中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

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

(二)景物形象

      技巧基本与诗歌中的物象鉴赏相同。

      1)抓物象的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

2)关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比喻、拟人);

3)关注作者在文中对物象的外在形象(色、香、味、形)的描写的词句,关注文章的对事物(内在)中评价抒情议论的句子(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问模式:怎样理解某某形象?或某某形象具有哪些特征?某形象有什么寓意?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特点+例句+表现手法)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总结

考查方向(六)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答题技巧:(1)整体感知,,明确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筛选信息,根据题目分析要求的角度和层面,筛选出文中相关的最能体现文章思想内涵和作者观点的关键词句。

          3)评价要具体可观,要结合原文实际,并作为评价分析基础 

提问模式:作者在文中认为“             ”?你怎么理解?结合全文评价

或:有人认为文章反映了“          ”(使用了         手法)?你赞同吗?请简要分析。

或:你怎么理解文中作者所说的“           ”

 


责任编辑:zhr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