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游运营手册:产品更新流程的关键点

 Jo_Shang 2014-05-30

王坚的《结网》主要是讲一个产品从无到有,从概念到形式、风格、结构、外观的全过程。而产品经理在日常工作中,更多的工作是已发布产品的运营,产品的改进。 产品的改进会涉及改进原则,改进目标,改进思路和方法,决策,改进方案的实施,改进的质量保证,改进效果的发布和评估等关键流程。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产品改进流程的15个关键点。

产品改进要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产品的改进往往是对已有功能的修改,或者增加新的功能,以及删除陈旧的功能。但是这些改进都必须满足一个前提,就是产品的改进要给用户带来新的价值,同时不损害产品其它功能点带来的固有价值。
看看别人的产品是怎么做的。学习优秀的产品的特点,借鉴过来;屏除不好的产品的缺点,反思自己是否有类似的问题。选择行业的标杆产品,先跟随,后创新,再超越。跟随期,要定期总结标杆游戏的特点并分析。
明确目标。这一点最简洁,却往往容易被忽略,产品会议的时候,头脑一热,列出几十个改进计划,最后发现多数都偏离了产品的目标。同时目标具有阶段性,阶段性产品目标的制定,是产品改进规划的基础,进而是改进计划的基础。再而,就是产品改进的推进的保障,目标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终点。
规划产品,制定计划。没有规划的产品是盲目的、缺乏愿景和动力。规划产品有利于公司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协助各个部门合理分配时间,同时也是制定工作计划的依据。而制定计划、细化计划、推进计划实施、反馈结果是产品改进的流程保障,精细、敏捷、有效的项目管理可以保证改进的结果。
每天都要使用自己的产品,成为产品的第一用户。使用产品还有三中要求:1,平常心:把自己当做用户的一员来使用产品,这是最简单的;2,把自己当做普通用户来使用产品,考虑用户的感受;3,至少多个账号使用,一个账号保持逐步升级,另外尝试多次从零开始。
投入和收益。产品经理可以拿到一系列的产品改进方案,各有长处和目的。那么产品经理需要通过产品的目标来做一次筛选。之后要通过产品的成本投入和预期收益来进行第二次筛选。同时对于成本的考虑要重视往往被忽略的非研发成本。
用户参与(customer engagement,CE)的原则。鼓励用户参与到产品的改进,保持跟用户的接触。不要闭门造车,而是走近用户,跟用户零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真实的操作,通过不断的积累,来总结出用户的内在需求。
听一听行家的建议。产品在一定的时期往往遇到瓶颈,这时候作为产品经理应该走出去。多听其它同行,或者专家的建议。他们往往可以能够提出专业的建议,只是产品经理需要有虚心请教的勇气。
积极创新。首先要相信“每个细节”都是可以创新的,并且积极努力的去创新每个细节。之后,产品创新可以通过腾讯内部的“代合调改用消排”的方法来尝试,可以用“头脑风暴”和“用户参与”的方式来获得方案。最终产品经理要决策,通过“成本和收益”来判断是否实施这些创新。
拥抱变革,勇于试错。产品经理往往没有勇气去改变,或习惯性拒绝一些“伟大”的想法。事实上,产品经理应该拿出开放的心态,明确目标和底线,考虑变革的成本和收益。而对于错误要尽量避免,而不应逃避,所有好的互联网产品,都是改出来的,所以不要怕犯错,而是迭代开发,逐步改进。
敏捷开发。互联网公司产品追求的一是品质,二是速度。速度上的保证就需要敏捷方法,这里敏捷是狭义的,指有效推进产品计划执行的具体方法。比如每日立会(5分钟)、日报周报、单元测试、迭代开发。
使用PDCA环来控制质量。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在产品改进的每个模块里,使用PDCA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控制产品改进的细节和质量。
群众参与。产品经理更高的境界是发动产品团队外的资源,公司同事,热心用户,专家等参与到产品的改进中来。经常的获取来自不同渠道的积极的反馈,对每个阶段的改进效果及时反馈和评估。从多维视角反思产品,在群众的压力和激励下,更有利于产品改进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反思和总结。每个阶段任务完成改进之后,都需要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下一个阶段的工作开展打下基础。总结不仅仅包括产品本身,还包括产品改进的流程,执行,最终结果。反思,并且去改进。
挑剔!把挑剔放到最后,因为改进的结果要禁得起挑剔,同时产品经理自己也要有一个挑剔的视角。产品经理千万不能因为时间、资源的问题,个人审美的问题,跟研发部门沟通的问题,同类产品水平低等问题来降低对产品的要求。
任何时刻产品人员都要坚守底线:做最好的产品,给用户最佳的体验。
来源:拇指巴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