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練氣公式

 jgfzgz 2014-05-30

《道藏》是中國道書的總匯,共收道書1,476種、5,485卷,是經歷唐、宋、金、明四代帝王組織編篡而成的,可謂卷軼浩繁,工程巨大。但在浩瀚如海的道書裏面,似乎沒有任何修道家對「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這個練氣公式提出異議,頂多有人主張從前半段修起,有人主張從後半段修起罷了。

既然修道家都認同這個公式,那麼,現代人練功是否都依照公式進行呢?未必,為甚麼?現在先來檢視這個公式。一般練氣功都是從呼吸吐納着手,也就是不斷的吸氣、吐氣。那麼,練「氣」應該是功法的第一步,但是這個公式的第一個就是「練精化氣」,「精」是甚麼?「練精」該怎麼個練法?一開始就讓人如墜五里霧中。中國道書有一個通病,就是故意隱藏入門功法不提。



想要明白道家練氣公式,必須先認識「精」是甚麼,唯有分析基礎材料的性質,才有辦法瞭解其練化機制。《黃帝內經》說﹕「人始生,先成精。」「夫精者,身之本也。」再進一步指出﹕「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由這三句的相互關係得知,精是構成身體的基本元素,然而精是陰氣、陽氣結合的產物。我們身體狀況好的時候稱為「精力充沛」,身體狀況差的時候稱為「精疲力盡」,表示「精」是供給身體活動力的能量,它可增可減,是一種常會消耗、補充的元素。

人體透過兩個管道攝取能量﹕一是飲食,二是呼吸,我們平常所吃的動植物,除了含有一般的營養如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之外,存在動植物之中的一些能量也會被我們所吸收,這叫做「食補」;當我們生病,身體虛弱的時候,常選擇用能量較強的藥材來補充我們的元氣,這叫做「藥補」。

《素問?經脈別論》﹕「食入於胃,淫精於脈;飲入於胃,游溢精氣。」我們將食物吃進消化系統之後,其中有甚麼成分可以進入我們的經脈中游動?那是因為我們也吸收了動植物的精氣,這些精氣便可以進入我們的經絡和臟腑。食物是越新鮮越好,因為食物經過長途運送之後,其能量會大量流失;現代流行的生機飲食,其目的即在避免食物過度精製造成能量的耗減。此外,當我們身體細胞年輕的時候,吸收食物精氣的功能較強,但隨着年紀增長,細胞逐漸老化,吸收的功能就越來越差。

既然呼吸吐納是將體外的空氣吸進丹田,因此練功的第一個步驟應該是「練氣」才對,正確的練氣步驟應該是﹕將空氣中的陽氣吸到丹田,與陰氣媾合,先把它練成「精」,精足之後,把它練成先天氣,再進一步將先天氣練成更純粹的「神」,最終的步驟是讓我們的元神返回宇宙本體,所以叫做「練神還虛」。

唐代崔希范《入藥鏡》云﹕「先天炁,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炁」這個字古代與「氣」通用,而且同音,自古以來有許多人把這兩個字的意義混淆了,其實先天氣應該寫做「炁」,後天氣才寫做「氣」,如此才能辨別後天氣與先天氣的不同。《性命圭旨》一書中明白寫着「練精化炁」的字句;龍門派代代相傳的心法也都寫做「練精化炁,練炁化神」,因此,道家練氣公式應該是「練氣化精,練精化炁,練炁化神,練神還虛」才是正確而完整的。

參考資料﹕《圖解﹕氣的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