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植技术—当前几种食用菌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老刻刀 2014-05-30

种植技术当前几种食用菌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相关专题: 种植技术

时间:2012-03-30 17:25

阿里巴巴农业

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湿泡病等病菇幼时受侵,无法进一步分化发育,后期形成畸形菇,常在面着生一层白毛,即其病原菌菌丝体。温度在20℃以上时,45天的时间,病菇色泽变暗,继而腐败,渗出褐色(酱油状)液汁并腐烂、发臭;低于20℃,该过程变长。子实体中期受侵时,菌盖出现褐色病斑,菌柄呈肿胀粗胖状,继之菇休变软。切开病菇,发现其内部由白色变为乌白色,菇体软腐后为乌褐色。该病病原菌为疣孢霉。

  褐斑病 又称干泡病、黑斑病等。早期发病时,使原基不规则发生,畸形发展;侵染幼菇时,可使菌柄出现褐色条纹,菌盖上布有褐色斑点,病菇向一侧生长。切开病菇观察,其组织内部呈黄褐色、干燥、松散,但菇体不腐烂、无臭味。该病病原菌为轮枝霉。

  软腐病又称霜霉病、湿腐病等。菇被病菌灰白色菌丝覆盖后,变为暗灰绿色或暗褐色,食用菌菌丝因缺乏氧气和受病菌分泌物毒害而失去活力,此后很难出菇;病菇从基部发病,并向上伸延至菌盖,菌盖初期出现淡褐色大小不一的水渍状病斑,继之即被病菌所覆盖,继尔腐烂,手触即倒。该病病原菌为树状葡枝霉。

  锈斑病 又称斑点病。病原菌在菌盖上形成铁锈色(暗黄红)病斑,边缘整齐,中间凹陷,斑点干缩后,菌盖裂开,菌柄及菌褶上较少染病,水珠聚集在菌盖表面久不散发时,该处发病率高。该病为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托兰氏假单孢杆菌。

  黄斑病 染病初期菌盖上有小斑点状浅黄色病区,随菇的生长而扩大,并传染其他子实体,继之色泽变深,并扩大到整个菌盖,染病后期菇体分泌出黄褐色水珠,病株停止生长,继尔萎缩、死亡,该病为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假单孢杆菌。

  以上病害在持续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加之选用菌种不良、生产工艺不当、环境脏乱,导致发病率较高,故防治时要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提倡熟料栽培。发酵拌料时加入适量的阿姆斯增温发酵剂、净霉灵、必洁士及立信菌王等,增强本身抗病能力。严格发酵、灭菌、接种及培养等工艺,避免发菌期高温。覆土材料要用甲醛处理。老菇棚用硫磺熏蒸。头潮菇采收后停水2天,喷1次波尔多液等。连喷2次,现蕾后再喷1次。覆土栽培的,头潮菇后用波尔多液漫灌。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菇,刮除料面,喷洒10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波尔多液、有效氯150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100200国际单位的农用链霉素等。床栽的要清除病料,并撒石灰粉、漂白粉,消除传染源,避免人为传播。  

(香山)

 

种植技术食用菌菌盖斑点病防治方法

相关专题: 种植技术

时间:2012-03-30 17:25

阿里巴巴农业

 一、症状  发病初期菇盖表面凹凸不平,后呈圆形或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菇床上病菇长有白色子实体,严重的菌褶粘连在一起。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一般由覆土带入菇房,经气流传播。菇房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时利其发病。
  三、防治方法
  (一)发病后要加强菇房通气,降低空气湿度,防止病害蔓延。
  (二)及时挖除病菇,并将其进行集中处理。
  (三)发病初期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的防霉宝超600倍液进行防治。        (书阳)

 

种植技术食用菌八种病虫害的防治简法

相关专题: 种植技术

时间:2012-03-30 15:21

阿里巴巴农业

在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平菇、银耳、黑木耳、皱环球盖菇、滑菇、松菇等20余种。近几年,食用菌栽培更是成果可喜,但据栽培户尽映,时常有食用菌病虫害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现介绍八种病虫害的防治简法。

  一、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水泡病,主要危害草菇、蘑菇等的子实体。若覆土被污染,在覆土上喷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可杀灭病菌孢子。发病时立即停止喷水,加大菇房通风量,将室温降至15℃;病区喷洒50%多菌灵500倍液,也可喷1%~2%甲醛溶液灭菌。发病严重时,可去掉原有覆土,更换新土,将病菇烧毁,所用工具用4%甲醛溶液消毒。

  二、绿霉菌主要危害香菇、黑木耳、银耳、蘑菇等。初染病时,可用pH值为10的石灰水擦净料面。菌块上出现绿霉时,要及时用多菌灵800倍液擦洗。

  三、菇蝇主要危害蘑菇。出菇前发生菇蝇时,可喷洒敌敌畏1000倍液,也可用01%鱼藤精溶液,在菇床无菇时喷洒23次;出菇以后,只能喷洒除虫菊酯,或杀灭菊酯溶液(此法也适用于消灭菌蛆)。

  四、菌螨又称菌虱,主要危害香菇、黑木耳等。虫体很小,肉眼不易见到,多在料面或土粒上集中成团,呈咖啡色。发生时,可每平方米喷洒500毫升05%敌敌畏溶液防治。黑耳木上的菌螨,可用20%可湿性杀螨矾800倍液喷雾防治。

  五、蛞蝓又名水蜒蛐、鼻涕虫,主要危害香菇、银耳、平菇、黑木耳、蘑菇等。多为白天潜伏,夜晚出来咬食子实体,会影响食用菌产量。可在傍晚蛞蝓活动的地方喷洒夹苏水,或在其爬行过的路线上洒高锰酸钾溶液。也可在蛞蝓活动处,用5%的食盐水喷洒,或每隔34天撒1次石灰粉。

  六、线虫线虫是一种无色的小蠕虫,体型极小,长1毫米左右,主要危害蘑菇、香菇、黑木耳、平菇等。可从春天出耳牙时起,用1%石灰水上清液,或5%食盐水溶液喷洒黑木耳,并在地面上撒石灰粉即可。局部发现线虫,要将其周围的培养料一起挖掉,并用01%碘化钾溶液喷洒。

  七、跳虫又叫烟灰虫,成虫灰色或紫色,若虫白色,可危害多种食用菌的菌丝和子实体,在高温潮湿条件下繁殖快,1年可发生57代。主要危害香菇、黑木耳、蘑菇、银耳等。防治时可在进料前的菇床架和进料后的料面上喷洒80%敌敌畏1000倍溶液或50%辛硫磷200500倍溶液杀虫。面无菇时,可喷洒02%乐果乳剂,或04%敌百虫或敌敌畏1000倍液加少量蜜糖进行诱杀。床面出菇后发生跳虫时,可用25%鱼藤精乳油或20%除虫菊醋8001000倍液杀灭。

  八、伪步行虫俗名黑壳子虫。其幼虫叫鱼儿虫,主要危害黑木耳。35月发生时,可用80%敌敌畏液喷洒耳场及其四周地面。伏前每隔10天,或每次采耳后喷一次鱼藤精500800倍液。

(涵易)

种植技术食用菌不出菇和死菇的原因及防治

相关专题: 种植技术

时间:2012-03-30 16:25

阿里巴巴农业

不出菇的原因及防治

  一、菌种选用不当  秋季栽培香菇宜选用中温或低温型、早熟性品种,而春季栽培应选择中温或低温型、迟熟性品种。若秋栽选用的是迟熟性品种,接种后须经34个月,菌丝才能达到生理成熟,当年秋冬季不会出菇,要到翌年春季才能出菇。同样若春季栽培选用的是中温型、早熟性品种,接种后6070天发菌,到出菇时,气温升高,不适于子实体形成,就不能出菇。若菌筒完好,可保存越夏,待秋凉后能正常出菇。防治方法: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选用适宜的品种。

  二、菌丝发育不成熟菌丝接种到培养基上,当发育到生理成熟时才能形成子实体。菌龄的长短受种性制约和环境条件影响,且温度是影响菌丝生理成熟的关键。中、低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7℃,若菌丝长期处在20℃以下,尤其在10℃以下,虽然菌丝培养很长时间,但所需的积温不够,菌丝发育不成熟,也就不会出菇。防治方法:将菌袋置于20℃25℃条件下继续培养,或把菌筒堆积起来,覆盖薄膜提高堆温,促使菌丝发育。

  三、播种期不适宜  不论栽培何种菇,都要选择最佳播种期,一般菇类的播种期为春秋季。我省秋季栽培适宜的播种期在8月中旬至10月。播种太早,温度高易感杂菌;播种太晚,若没有加温条件,因温度低而不可能出菇。春季栽培适宜的播种期在13月。若播种太晚,因气温已超出子实体形成所需的温度,也就不会出菇。但可将菌筒置于适宜条件下越夏,待秋季气温转凉时再管理出菇。防治方法: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四、菌种退化和制种不规范  由于菌种传代次数过多、过频,或保存不当、保存时间过长,或制作菌种时温度过高等,都会导致菌种优良性状逐渐退化。若使用已退化的菌种,菌丝萌发迟,发菌慢,菌丝抗逆性差,最终不出菇或出菇很少。另一个原因是制种不规范,菌种厂为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将原种再扩制成原种,或将栽培种再扩制成栽培种。这样的菌种在生产上现出迟迟不出菇。防治方法:生产菌种要严格控制传代次数,一般要控制在4次以内。菌种厂要有生产菌种的基本设施及保存菌种的条件。不允许原种再扩制原种,栽培种再次扩制栽培种。栽培者购买菌种时,要问清品种名称、特性,并挑选生长整齐健壮的适龄菌种,不用退化菌种和老化菌种。自己生产菌种时,要根据栽培时间,计算好菌种生长时间,以免菌种过久存放。

  五、病虫危害  病虫危害培养料后,影响食用菌菌丝正常生长,菇蕾不能形成,即便已形成的子实体也会萎缩死亡。一些潜伏在料里的菌蛆、线虫、菌螨等,可咬食菌丝及培养料,其排泄物使料变黏发臭,使食用菌丧失出菇能力。防治方法:保持菇房及周围环境卫生,认真做好消毒工作,杜绝病虫侵入,平时注意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应立即进行防治,争取早发现、早防治,把病虫害消灭在初期。

  一、温度过高  当菇蕾形成和生长时,菇棚(房)的温度突然升高或连续数天在20℃以上,再加上通气不良,菇蕾就会萎缩变黄,最后死亡。这种情况常发生在秋末或早春,因菇蕾在低温条件下形成,其营养是由菌丝向子实体运送,而当温度突然升高时,营养又由子实体倒流回菌丝体,菇蕾因得不到营养而死亡。防治方法:密切注意气温变化,根据天气预报调节好菇棚(房)的温度,使菇棚(房)温度保持在20℃以下,严防菇棚(房)温度突然升高。

  二、菇棚(房)通气不良冬季,菇农为保持菇棚(房)温度,常将菇棚(房)关闭严密,而忽略通气。也可能由于菇棚(房)过大,周围虽有通气孔,但通气不均匀,菇棚(房)内外气体不能交换,菇棚(房)内供气不足,菇蕾或幼菇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窒息死亡。防治方法: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注意菇棚(房)通气,每天通气12次,气温高时可在早上或晚上通气,气温低时可在中午前后通气,通气时间可适当短些。有风天,只开背风的通气孔,而无风的晴天,通气孔都开启,使空气充分流通。

  三、用水不当  在幼菇生长期间,直接向菇及菇体上喷水,使菇棚(房)内湿度过大,若菇棚(房)通气不良,使菇体上的积水不能及时散发,而在菇体表面形成水膜,被水渍死,或诱发细菌病害,使幼菇腐烂死亡。菌筒或覆土层缺水,幼菇得不到足够水分而枯死。也可能在菇棚(房)温度高时,直接向菇体喷水,菇蕾突然受刺激而死。防治方法:当菇棚(房)温度在20℃以上时,不能喷水;每次喷水时要注意通气,不喷闷水;在菇蕾或幼菇期不可直接将水喷在菇体及菇床上,应向地面及空间喷水,保持菇棚(房)适宜湿度;菌筒或覆土水分不足时,及时补水调湿。

  四、出菇过密  床栽的食用菌如双孢菇、鸡腿菇等由于培养料偏干或覆土太薄,覆土后菌丝生长快,在表层形成密集菇蕾,但因营养满足不了过多菇蕾的需要,使部分菇蕾死掉。袋栽菇类如香菇、平菇等,当菌丝还未发育成熟时,遇昼夜温差大,或菌袋翻动次数过多,浸水时间偏长,也会形成密集菇蕾,这些菇蕾大部分死亡。防治方法:覆土厚度控制在35厘米;覆土后及时喷水调湿,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8%~20%。菌袋栽培培养到菌丝体生理成熟,再进行催蕾。催蕾时温差刺激时间不可过长,34天即可。

  五、病虫危害及用药不当  病虫危害或喷药过多、用药浓度过大,都会使菇蕾或幼菇死亡,甚至栽培失败。防治方法:在出菇期间不用化学方法防治,可用诱杀和人工捕杀的方法进行防治。若必须使用农药时,也只能在菇采收后,选用低毒、低残留的药物,使用浓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青旋)

种植技术巧治食用菌生产中的虫害

相关专题: 种植技术

时间:2012-03-30 16:23

阿里巴巴农业

  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虫害(菇蚊、菇瘿、跳虫、螨类、线虫类等)的防治是让菇农头痛的事。现向菇农朋友介绍几种巧治食用菌虫害的方法,供菇农们参考。

  1、尽量采用发酵或熟料栽培,控制培养基地内虫口;双孢菇的栽培要采用发酵料。拌料时加入0.5%食盐、3%石灰、50-80%草木灰等,有较好的驱虫和预防效果。

  2、菌袋或培养料入棚前,要进行空棚消毒:用0.3%的敌敌畏+0.1%敌杀死喷熏;或磷化铝10/立方米熏蒸,封闭菇房(棚),20℃左右时熏48 小时,25℃以上时熏24小时,杀虫效果可达95-100%(注:磷化铝有剧毒,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主治菇线虫、菇蝇、菇蚊和螨类等。

  3、畦栽料面发生时,喷洒1-2%的洗衣粉溶液,对菇蝇、成螨、老幼螨均有极强的触杀作用。

  4、利用一些害虫喜欢在透光、阴凉等环境下活动的规律,将灭害灵等液喷在透光的塑料薄膜上,盖在畦床上,每天1-2次,连喷3-4次,可杀死飞虫成虫。

  5、在虫害菇房内安装几个15瓦灯泡或黑光灯,下面放一盆水,向水中滴入煤油,对诱杀菇蚊、菌蚊、黑腹果蝇等成虫效果极好。

  6、糖液诱杀:将糖、醋、白酒、敌敌畏、水按2:3:4:1:90的比例配成药液,用纱布或棉球浸药、拧干、置于料面上,害虫闻到糖醋味即爬到药布或药棉上而被毒死。

  7、将害虫喜欢吃的食物和毒药混拌,如将醋、糖、杀虫剂、炒黄的麸皮按1:5:10:84的比例拌匀,撒于菇床四周及料面让其取食;对菇蝇、菇蚊、线虫等害虫也可用草木灰+除虫菊(1/平方米)在料面上均匀撒一层,连撒2-3天,效果很好,既可治虫也可防病。

种植技术食用菌软腐病防治方法

相关专题: 种植技术

时间:2012-03-30 12:26

阿里巴巴农业

一、症状现发病时,菇床上出现白色菌丝,并迅速蔓延,若不及时控制,可扩展至整个菇床。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可把子实体全部吞噬而只看到一团白色的菌丝,后期白色菌丝变为水红色。蘑菇在整个发育期都会受到这种病菌的浸染,被浸染的子实体逐渐变为褐色直至腐烂。
  
  二、发生特点软腐病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在覆土或菇体表面形成菌落,并在短期内产生孢子,这些孢子借助气流、喷水时溅起的水滴及菇体渗出的汁液进行传播。在覆土过湿及低温的情况下易发生此病。这种病在菇房经常是小面积发生,很少大面积流行。
  
  三、防治方法(一)覆土消毒。(二)该病局部发生时应减少在菇喷水的次数,加强菇房通风,降低湿度。在患病部位喷2%%5%%的甲醛溶液或甲基托布津500倍液进行防治,也可撒生石灰粉进行防治。(夜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