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的魅力

 东西二王 2014-05-31

       世界上文字几乎都是表音的,也就是拼音文字。唯独汉字,既不是拼音文字,又不是象形文字,尽管有的汉字偏旁表音,有的偏旁表意,尽管有的汉字来源于象形符 号。汉字是世界上一种十分独特的又具有魅力的文字。说汉字独特,首先因为它古老。现代西方主要文字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埃字。古埃及字母被希腊人借去,改造成 古希腊字母。古罗马人又把古希腊字母改造成拉丁字母。拉丁字母又衍生出英文字母、法文字母、意大利字母等等。古希腊字母衍生出的另一系子孙是斯拉夫语系的 各种文字用的字母。古埃及先被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被阿拉伯人同化。古埃及文化的发展中断了。古希腊被罗马人征服而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随后, 罗马帝国解体了,用拉丁文发展起来的罗马文化被英、法、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亚文化所取代。而从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最近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化的 起源可追溯到一万年前的长江流域)中华文化从未被外来文化征服过。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一直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变化着,不曾被外族人改造过(这里不提 汉语外来语)。现代汉语中的汉字可以到甲骨文中,到铭文中,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去寻找其渊源。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连续使用了几千年而且还在使用中的文 字。和世界上主要的其他文字比,汉字是最简洁的。有人说汉字总数六万多个,而英文字母只有26个。为何汉字比英文简洁?汉字再多而常用字有限。日语中常用 汉字称当用汉字。韩国定1781个汉字为常用字。汉字再多,数目不再增加。英文字母再少,英文单词数目一直在增长。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有新进展。用 少数汉字即可轻易衍生新的词汇来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和科技的新发现。英语要不断制造新词来适应。例如iscosoft   taxi, internet, robot,等等英文词汇在莎士比亚时代的词典中是找不到的。但中国人用祖先用了几千年的汉字,可以轻易地衍生新词来表达这些概念。据一位英国语言学家的 研究,在每份《纽约时报》上都可以找到100个以上在现代英语词典中找不到的新单词。而任何新科学技术的中文词汇(不论是电子、宇航,还是分子生物)所用 的汉字,都罗列在古老的《康熙字典》中。而且,同样的信息量,用汉字表达是最简洁的。不信请翻翻联合国的文件。联合国的文件往往要翻译成英、法、西班牙、 中文等几种文字。同一个文件,中文版总是最薄的。汉字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文字。没有人不知道汉字书法有其他文字书法不能比拟的魅力。行如流水的草书,秀丽 的楷书,端庄的大篆小篆,不仅使中国人、海外华人着迷,而且有的洋人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也把汉字条幅挂在中堂,以示对中华文化的向往。


       世 界上最重视写字的民族,大概就是中华民族了。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完美的汉字,这是世界上最精美缜密的文字,它为中华文明的演化提供了无穷无尽 的可能性,培养了中华民族比黄河长江还要雄浑博大的心灵世界。文字对中国人极之重要。在中国古代,只要家庭有学习条件的,五六岁的孩子就要操觚练字,而且 老师特别严格,写不好要挨板子的,幼小习字,从此一辈子也就与笔分不开了。武者刀枪,文者笔墨,都是中国人的终生随身之物。文者或许不谙刀枪之术,但武者 十之七八也兼沾染笔墨,如张飞、岳飞等武将,都是著名的书家。
      任何一个爱国者,都会深深热爱自己的 母语。许多中国人为汉字之美而骄傲。中国古代书法家灿若星辰,照耀着华夏文明的进程,留下了大量碑帖、碑刻、书简等文化遗产。中国人更视文字乃人之门面, 所谓字如其人是也。中国人向来喜好写字、练字,写字可以让人教化附身,练字可以修身养性,专心于练字,如宿禅院,身心俱敛,进入一种忘我境界。
       固然,任何一种文字的产生与演化都符合自身的发展逻辑。西方世界的文字自有其科学性。二三十个字母以其不同顺序排列,可以组合成成千上万个迥然相异的词 汇。如同数学一样,对其所涵盖的事物说来,是一种高度的浓缩,它科学,准确,易学,易传播。中国文字则不同,它精深复杂,卓然独立,要掌握它,决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比之西方文字,汉语更讲究意境与美感。比之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似乎更原始、更古老、更有内涵,渗透着一种珍贵遗产的精髓。


   我们的先人,用汉字创造了无数美妙的意象。古人为充分实现汉语的表现力而付出了呕心沥血的努力。汉语讲究词语美,更重视行文的气势:高低疾徐,抑扬顿挫, 一个个方块字以不同的排列叠加,锻造出精粹凝炼而又含蓄蕴藉的文句,变幻出一个个全然不同的意境,其美妙,令人沉醉。而中国的书法,这一由汉字派生出的艺 术,其丰厚的内涵,其外形之美折射出的思想之美,其一撇一折挥洒的情感与气质,更是令人为之深深倾倒、折服、击掌赞叹!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重视审美。文字,既是一种符号形式,更是一种审美手段。它的难度在于其无与伦比的清晰性与准确度,正如中国人视为绝美境界的“增之一分则 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尺度必须是恰到好处的。这种书法上的“唯美主义”曾在历史上愈演愈烈,甚至严重地影响到了中国的科举制度,据说到了明清,书法 不出众者休想榜上题名,甚至被取消考试资格。书法大于学问,明显是走了极端。
   所以当20世纪引进了西洋的钢笔、圆珠笔等快捷便当的书写工具后,毛笔便逐渐淡出了国人的生活。古代中国人偏重于审美的价值取向,现代中国人却来了个彻底 的掉头,偏重于实用的价值取向。这也许是否终则泰,泰终则否吧。随着以自然科学为代表的实用思潮席卷华夏大地,中国人在这一百年中几乎解构了所有的文化传 统。毛笔书写习惯的丧失,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如今,毛笔在中国,远不如在日本普及。而有了电脑后,中国人甚至连写字的习惯也逐渐丧失了,人与人的联 络方式由写信逐渐改为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信成了稀罕之物,不得已才写,而且越写越短,三言两语,甚至是公文式的,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也很少有浓浓 的人情味,过去那种缠绵温暖多情善感的书信基本没有了。人们为了实用放弃了写字。若干年前,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还会将自己幼小的孩子送去学学写字,练练书 法,现在大概很少了,书法不时髦也不实用了。前些年更流传一种说法,说是汉字的发展最终会朝着拼音文字的方向过渡,原因是汉字书写复杂,不利于电脑输入, 难于与世界文化接轨云云。也许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人们的实用观念越来越强,已无暇去细细欣赏与品味祖先留下的完美的文字,更顾不上什么修身养性、心平气 和、审美情趣了。
   然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这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上的腾飞,中文越来越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成了一门热门语言。报上和网上不断有诸如此类的 新闻:欧洲流行“汉语托福”,美国兴起了“中文热”……人民日报去年5月23日报道:欧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挂牌成立,这是中国在海外成立的 第三所孔子学院。据了解,中国将陆续在世界各地开办100所中外合作的孔子学院,以推广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100所孔子学院的背后,是海外3000万人 学习和使用汉语的热潮。在欧洲,曾被视为“难若天书”的汉语,正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修。在全球,参加中国设立的HSK(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正以每年 45%的速度增加。去年4月7日路透社报道:根据美国语言学习先进研究中心的调查,640所美国大学已经开始提供专门的中文学习计划,至少102所从幼儿 园到12年级的美国中小学已经将中文列为“沉浸”式教学课程。1998年以来,登记上“中文”语言课的美国大学生陡增了20%。今年3月30日报 道:美国人口普查局3月27日公布的数据称,中文已成为继西班牙语之后美国的第二大外语。
   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遗产之丰厚与魅力举世公认。其实,许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都十分感兴趣,比如中国结艺、剪纸、京剧、武术、烹调等,当然也包括 汉字。在西方人看来,东方之所以神秘,和汉字不无渊源,每一个方块字,都是一个神秘的符号,都散发着原始绘画与图腾的气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感到,忽略了 中国文化,世界会失去许多色彩斑斓的东西。
   这些消息无疑都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当然,最牢靠的根基还是我们中国人自己。
   中国人往往容易走极端。尤其在一个急功近利之风劲吹的实用主义年代。这些年来,这股风已非常迅猛地扫荡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引起国人的认真反思。我们的 祖先留给了子孙后代无比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倍加爱护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同时也应该为后人着想,对后人负责。千万不要在我们手里失去了 艺术,失去了传统,失去了流传数千年的文化认同。
        前些年流传一种说法,说是汉字的发展最终将会朝着拼音文字的方向过渡。原因是汉字书写复杂,且不利于电脑输入,难于与世界文化接 轨云云。当然,我相信这只是一种传言,而非官方声明。也许,时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现代人已无暇去细细欣赏与品味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字,因而不那么强烈地 意识到汉字的完美。但在我心中,汉字是世界上最精美缜密的文字,汉字,为中国文明的演化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培育了中华民族比黄河长江还要雄浑博大的 心灵世界。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如果没有了这如同粮食一般的方方正正的汉字的滋养,他们便会失去辽阔的天空与脚下的大地。
  任何一个爱国者,都会深深热爱自己的母语,都会认为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但我却执拗地认为,汉字之美为世界之冠。虽然,许多国家的文字我并不通晓。
   当然,任何一种文字的产生与演化,都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西方世界的文字自有其科学性。二、三十个字母以不同顺序排列,可以组合成成千上万个迥然相异的 词汇。如同数学一样,对其所涵盖的事物说来,是一种高度的凝缩。它科学、准确、易学、易传播。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字也大同小异。中国文字则不同,它精深复 杂,卓然独立。要掌握它,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比之西方文字,汉语更讲究意境与美感。也许,比之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似乎更原始一些。但所谓原始,正是 一种珍贵遗产的精髓。确实,汉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丢掉古老的根系,而这正是汉字的特色与魅力。
  我们的先人,用汉字创造了无数美妙的意象。让我们回味一下古人用“雨”字造出的句子吧:“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汉字不同的排列叠加,可以变幻出一个个全然不同的意境。其美妙,令人陶醉。
   在此,我们不能不钦敬古人为充分实现汉语的表现力而付出的呕心沥血的努力。语言,它既是一种符号形式,更是一种表达工具。它的难度,在于其无与伦比的清 晰性与准确性,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法国作家福楼拜有段名言在中国广为流传:“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是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 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许多有出息有作为的中国作家,对这“唯一”的句子与词深信不疑,而且时时殚精竭虑地 寻找着这“唯一”的一个。
  这“唯一”的目标,也使我们想到中国人视为绝美境界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尺度必须是恰到好处。 古人还说过:“一名之立,旬日踟蹰。”要使每个方块字,每个词语都尽可能发挥功能,达到简练、明澈、准确、质朴、缜密、美妙的境界,决难做到。许多作家在 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矛盾中苦苦探索,衣带渐宽终不悔。而汉字,只有汉字,才能以其博大精深,为他们提供探索的天地。
  汉语讲究词语美,重视行文 的气势:高低疾徐,抑扬顿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讲究格律与旋律。这些,可以通过句子的长短、字句的骈散、虚词的变化、标点的运用体现出来。杰出的汉语大 师,总是如同调兵遣将一样,指挥着笔下千军万马的方块字,精心设置句法,讲究对仗,注意语音的节奏与和谐,锻造出精粹凝练而又含蓄蕴藉的文句。“咬文嚼 字”,我想,恐怕只有汉语作家才最能体会其中的奥妙与甘苦吧。
  至于中国的书法,这一由汉字派生出来的艺术,其丰厚的内涵,其外形之美折射出的思想之美,其一撇一折挥洒的情感与气质,更是享誉全球,令人为之深深折服,击掌赞叹!
  汉字是永远无法被任何一种文字所取代的。因为它太完美,太伟大了。汉字展现了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也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那点横撇捺织就的精美绝伦的符号,闪烁着神圣之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不灭的星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