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与犯罪人格的形成

 tifaTse 2014-05-31
鉴于家庭教育对个体健全人格养成中所起的重大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培养家庭良性环境,促使个体正常社会化,形成健全人格,避免再次出现药家鑫此类的悲剧重演。
  首先,父母要采取更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要摒弃以往打骂为主的伤害性教育,以子女为中心,更加注重子女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平等的地位与子女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发展女子的兴趣。改逼迫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
  其次,更侧重子女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现代家庭教育往往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化,给子女造成了很大学习压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庭的期望,但是加强子女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远胜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先成人后成事,假如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素养,则很容易成为偏才,怪才,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选择错误的行为方式,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
  再次,与学校进行教育沟通。教育不仅仅限于家庭,很大程度上更是在学校进行的,因此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教育沟通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是必要的。通过交流子女在家庭和学校的行为表现,父母和教师更能对其成长阶段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交流,双方共同采取教育手段,遏制不良发展苗头,将问题在萌芽时期就解决,这对于子女的正常社会化是极其有益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家庭环境对于个体人格的养成影响不可忽视,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很有可能会导致个体不良的社会化,形成反社会人格,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在子女的教育中,父母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以子女的健康成长为中心,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顺利实现子女的社会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