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查研究如何取“真经”

 指间飞歌 2014-05-31
调查研究如何取“真经”

2014年05月14日 14:51:26
来源: 求是理论网 作者: 吴东平

调查研究是知事之本、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更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基本功、看家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没有决策权,更做不好工作。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部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深入搞好调查研究。但在现实中,不少干部调查研究流于形式,看不到实情、听不到真话、找不到真味。亟须引起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重视、思考。

说起调研失真,先举一个真实案例:前不久,某地领导机关干部下乡调研,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拼凑了十几个村民看书读报,有人不识字将书倒起看,成为笑柄。

日常工作中,类似调研失真现象不时上演。有些习惯事前发通知、打招呼,结果人还没下去,基层已忙作一团,走访线路、调研对象、汇报材料早已精心备好。有些车马未行,调子先定,主观色彩浓厚,诱导基层群众顺杆爬,反对不同意见。有些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只看前庭不看后院,把表象当实质,把个案当普遍,挂一漏万。有些热衷看亮点听特色,哪里有先进典型就往哪里奔,抢摘“桃子”,往脸上贴金。有些无的放矢,随心所欲,狐假虎威,下基层变成吓基层,干部群众备受折腾。有些纯属作秀,打官腔,摆架势,为的是电视上露脸,广播里传声,报刊上留名。有些打着调研的幌子,游山玩水、大吃大喝,临走还捎点土特产。个别地方甚至弄虚作假,让干部扮群众,让群众当观众、背台词……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调研失真变味,不仅采不到真民意,决策不接地气,还增加基层负担,引发群众反感,损害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形象。

老百姓最喜实打实,最烦“客里空”。要解决调研线路被安排、真相被掩盖、民意被彩排的问题,避免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亟须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从以下四个方面切实加以改进。

调查研究,要真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科学认知的土壤,是汲取智慧力量的源泉,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县委书记好榜样焦裕禄下乡,从不坐吉普车,全凭一辆破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跑遍全县120多个生产队。新时期“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兰辉长年累月下基层,手机里2000多个号码多是普通群众,他穿着朴素,常被当作村民。正是由于长期深入群众,群众才拿他们当亲人,愿意和他们说真话。调查研究,要像焦裕禄、兰辉一样,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主动淡化“官念”、放下“官样”、丢掉“官架”,化成普通群众,轻车简从,深入厂矿车间,走进背街里巷,下到田野院坝,与“草根”面对面、手拉手、背靠背。调查研究,不仅姿态要低,更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甘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与百姓交友,用心感知“草根”的酸甜苦辣、所思所盼。要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了解情况、搜集材料,与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群众的呼声意见,感知百姓的酸甜苦辣,吸纳群众的经验智慧。这是搞好调查研究的根本途径。

调查研究,要听得进真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真话不讲情面,不献媚于人,是带刺的玫瑰,容易让人不舒服。如果领导心胸狭窄,不爱听真话,甚至恼羞成怒、打击报复,基层干部、群众自然会“话到嘴边留半句”,或闭上嘴巴、闷在心里,甚至溜须拍马、言不由衷。《古文辑要》载:裴矩在隋炀帝面前,溜须拍马,是佞臣。到唐太宗时,正直敢谏,成了诤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感慨,“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因此,只有听真话人们才讲真话。调查研究中愿不愿、敢不敢听真话,不只是作风问题,更是胸襟气度和党性修养问题。有人认为,调研失真,是基层干部长了一张不讲真话的“嘴巴”。其实,根子在领导干部长没长爱听真话的“耳朵”。如果“耳朵”好大喜功,听喜不听忧;或偏听偏信,听风就是雨;或胸中无数,任凭“嘴巴”胡诌……就不可能听到真话、摸到实情。古语说得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要根治踩点式、作秀式、定调式、彩排式调研,必须从净化“耳朵”开始。要既听顺耳话,更听逆耳言,真心实意请群众提意见。坚持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唯其如此,群众才愿意讲真话,“耳朵”才听得到真话。这是搞好调查研究的重要基础。

调查研究,要善讲群众语言。讲什么话、怎么讲话?看似小问题,实则关系“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大问题。言为心声,语言好比一面镜子,能照出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强不强、群众基础牢不牢、群众工作实不实。熟悉和了解孔繁森的人都知道,他讲话一般不念稿子,而是用平时积累和练就的群众语言。他不论走到哪里,都很受群众欢迎,很快融入群众之中,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干部下基层调研,要学习孔繁森,善于倾听、学习、运用群众语言,切忌打官腔、唱高调。老百姓的话,源自生产生活,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反映群众心声,集中群众智慧,容易引起共鸣,干部要善于把老百姓的家常话、泥土话吸收、提炼为己所用。与群众交流,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切忌放空炮、吹大牛。要把自己当成群众一员,真心实意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群众才会掏出心窝子,打开话匣子,调查研究才能捉到“活鱼”、挖出“富矿”。这是搞好调查研究的有力武器。

调查研究,要解难题办实事。调研有没有成效、成效有多大,最终取决于能不能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让群众受益。孔繁森下乡,看到藏族大妈双脚被冰雪冻僵了,毫不犹豫把大妈的双脚搂进怀里。郑培民得知苗家汉子受伤,送去衣服、家具和黄羊,帮群众增收脱困。靠着这样一种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的情怀,人民对他们永远“信得过、忘不了”。调查研究,要像孔繁森、郑培民一样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调查研究下到哪里?了解哪些情况?解决什么问题?都要认真“备课”。要带着“问号”搞调研,背着任务下基层。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到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研究问题。要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既发现个性问题,又看到共性问题,通过条分缕析、研机析理,找准问题症结,开出破解良方。切忌光打雷、不下雨,要真心实意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为老百姓办实事,以调研工作的扎实成效赢得群众信赖、支持。这是搞好调查研究的最终归宿。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要“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更加凸显了调查研究对改进作风、深化改革的紧迫性、重要性。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活力在基层。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当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切实转变作风,扎实搞好调查研究,不断提升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更好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作者单位:重庆市委宣传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