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山蛮与梅山张氏

 谦谦书生 2014-06-01

“梅山蛮”是古代对居住在今湖南新化、安化为中心,土地面积将近5万平方公里的资江与沅江流域先民的统称。据《宋史·梅山蛮传》载:“上下梅山峒蛮,其地千里,东接潭(潭州,今长沙),南接邵(邵州,今邵阳),其西则辰(辰州,今沅陵),其北则鼎(鼎州,今常德),而梅山居其中。”梅山为雪峰山余脉,地处荆楚腹地,汉代时属益阳、昭陵二县边界地带。这一带多深山密林、幽谷深涧和山洞,几乎与外界隔绝。相传这里的居民乃盘瓠(即盘古氏,“盘古”为“盘瓠”的转音)的后裔。后来,越人、白虎夷人、巴人、苗人、瑶人等陆续来到梅山,并在不同时期占据梅山。再后来汉人亦迁入并与诸苗蛮混居在一起。清同治《安化县志》载:大福坪的崇福寺、东坪辰山白云寺,今涟源境内青莲庵、星罗寺、湖泉寺都是唐及五代汉人禅师修建。

历代史籍对“梅山蛮”称谓不尽相同,春秋战国时称“荆蛮”,汉代称“长沙蛮”,隋代称“莫徭”,唐代称为“梅山蛮”。最早迁入梅山的异族,相传为越人梅鋗后裔,据《粤中见闻·名宦部·梅鋗传》载梅氏原为“越勾践子孙,避楚走丹阳,更姓梅。秦并六国,越复称王,遂喻零往南,梅鋗绕之至南海家焉。”汉高祖五年,吴芮封长沙王,梅鋗跟着来到湖南,“以益阳梅林为家,遂世有其地。”现安化、涟源境内的梅姓相传为梅鋗之后,很多地方也都以梅字命名。后越人北迁,梅山遂为白虎夷人扶氏据之。据何光岳《南蛮源流史》载白虎夷人原本是黄帝时古国虎方属黄帝族系的一个胞族。商代曾为商的属国,后遭商王朝征伐,被迫南迁至今河南东南部与今安徽一带,在淮南曾与东夷人部落杂处聚居,吸收东夷人部分语言、风俗、被称为虎夷。他们崇尚白虎,以白虎为图腾,故又称白虎夷。战国中期遭到楚国的打击,顺汉水南迁至今湖北鄂城一带。秦灭楚时,虎夷人乘虚沿长江西迁,散居鄂西清江流域及川东、黔东北和湘西等地。秦末,虎夷人扶嘉等助汉高祖灭秦,封官并赐姓扶氏,食邑胸忍(今四川云阳西部)。扶姓白虎夷人在此繁衍发展,唐末乘梅山越人衰弱之际来到梅山,占据梅山十峒,与原已陆续来此的汉、瑶、苗、巴人聚居一起。唐僖宗光启二年(公元886年)潭州阅琐、衡州周岳、邵州邓处纳互相攻伐,石门峒酋向瑰趁机召梅山十峒獠断邵州道,梅山遂为梅山蛮所据。

“梅山蛮”分为十峒,为首者称为“左甲首领”、“右甲首领”或“峒主”、“峒长”等。峒民有扶、苏、向、兰、青、赵、卜等姓,还有为逃避战祸迁入梅山定居的外姓,如张、陈、邹、刘、罗等。

梅山蛮与梅山张氏

梅山区域图

“梅山蛮”长期居住山林,勇猛顽强。历代统治者想用武力征服他们,但都没能成功。五代时,梅山蛮在梅山司徒岭阻击并杀死楚王马殷的指挥使王仝。马殷死后,辰州、溆州蛮及梅山蛮共同攻陷潭州,“州库积宝,尽入蛮落”。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北宋太宗在平定南唐之后,派兵进攻梅山,俘斩峒民数千,激起峒民的反抗。次年,梅山峒民在左甲首领扶汉阳率领下,攻打北宋边界。宋太宗令客省使翟守素调潭州兵镇压,俘斩峒民2万五千余人,梅王扶汉阳亦战死,“梅山蛮”虽未屈服,但白虎夷人从此元气大损,势力日衰。凡被俘或招谕者,多数融入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一部份南逃资水上游扶夷到(今新宁县东北)加入原在那里的白虎夷人部落;一部份逃去今湘西,与那里的巴人结合,成为现代土家族的一支先民。梅山的白虎夷人从此销声匿迹了。

梅山蛮与梅山张氏

梅王扶汉阳(910-977)

继扶氏之后占据梅山的是瑶族苏氏(苏方、苏甘),其控制区域东起宁乡司徒岭、西抵邵阳白沙寨,北界益阳泗里河、南止湘乡佛子岭,“其地千里”,虽较前代有所减少,但仍然严重威胁朝廷。因通过武力无法征服梅山蛮,宋仁宗开始改变对“梅山蛮”的政策,庆历七年(1047),潭州知州刘元瑜派人入梅山,招抚峒民四百余人。嘉佑末年(1063),益阳知县张颉向朝廷建议开拓经营梅山,取消不准峒民耕种与益阳接界之地的禁约。

宋神宗熙宁年间,通过王安石的改革,国力增强,“天子用兵以威四方” ,决意开疆拓土,解决南蛮之患。熙宁三年(1070),湖南转运副使范子奇奏请朝廷,对“梅山蛮”“宜臣属而郡县之”。蔡煜继为湖南转运副使后,又奏请朝廷,主张“变徭为汉”,对“梅山蛮” “使为士民,口授其田,略为贷助,使业其生,建邑置吏,使知有政”。宋神宗采纳臣下的意见,决定对“梅山蛮”实行怀柔政策,派专使进山言和。并任命章惇经制此事。

熙宁五年(1072年),潭州知州潘夙、湖南转运副使蔡煜等受命和平解决梅山问题。他们委托武冈县尹郭祥正等,分别与梅山各峒首领磋商,终于取得大部分首领的默许。这年十一月,梅山正式归附北宋中央王朝。北宋在梅山设立二邑,上梅山筑一邑,命名“新化”,取“王化之新地”之意;下梅山筑一邑,命名“安化”,取“人安德化”之意。上下梅山建立佛寺,以“熙宁”二字命名,新化建“承熙寺”、安化建“启宁寺”。

章惇先后作《开梅山歌》和《出梅山歌》,形象地记录了这段历史。章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开梅山歌》:

开梅山,梅山万仞摩星躔。扪萝鸟道,十步九曲折,时有僵木横岩巅。负岩直下视南岳,回首局曲犹平川。人家迤逦见板屋,火耕硗确多畲田。穿堂之鼓当壁穿,两头击鼓歌声传。白巾裹髻衣错结,野花山果青垂肩。如今丁口渐繁息,世界虽异如桃源。熙宁天子圣虑远,命奖传檄令开边。给牛贷种始开垦,植桑植稻输缗钱。人人欢呼愿归顺,裹头汉语淳风旋。不持寸刃得地一千里,王道荡荡尧为天。汉王黩武竟何益,性命百万涂戈铤。李广自杀马援死,寂寞铜柱并燕然。伊溪之源最沃壤,择地作邑民争先。大开庠序明礼乐,扶柔新俗威无专。小臣作诗谐乐府,梅山之岩诗可镌。此诗可勒不可泯,颂声万古长潺湲。 

《出梅山歌》:

出梅山,乘篮舆,荒榛已舒岩钼。

来时绝壁今坦途,来时椎髻今黔乌。

扶老抱婴遮路衢,为谢开禁争欢呼。

田既使我耕,酒亦使我酤。

吏既不我扰,瑶酋岂愿长逃逋。

开山之径谁为初,臣奕入奏陈地图,

臣敦专持使命车,臣夙协力力有余。

班班幕府授简书,不藉君山丈二殳,瑶酋三万争贡献。

如神之速上之化,刻铭永在梅山隅。

梅山张氏多为宣公后裔,入梅始祖分别为惟考公和万全公,惟考为宣公玄孙,父朝奉郎镗公。万全公为惟考公胞兄惟孝公之孙,父絅公。宋景炎三年(1278)镗公勤王靖难,元人购求其后,惟孝、惟考二公遂由谭州分逃宁乡。葬父于宁乡人字桥(今唐市仙女峰新屋湾,距官山祖墓约30公里),惟孝公庐于墓三年,后隐沩学道,人呼“千三郎”。后人建有“张千三郎”庙于镗公墓侧。清末民初时遗址尚存,惜今已湮。惟考公迁安化三洲,有《入梅歌》和《梅山绝句》传世。后万全公于洪武二十年(1387)迁居梅城,分为伯、叔、季、昆、玉、仲、金七房。子孙遂世居梅山。

《入梅歌》

入梅山,梅山崎岖行路难。先人妙算今已矣!令我忆之摧心肝。吴山已立他人马,西河一带蒙腥膻!慷慨文山伸大义,艰辛万状成何济。燕台久已筑诗囚,徒为天壤存正气。卖卜垒山被迫驱,只因市井尽庸愚。纷纷逐逐无知己,宇宙茫茫难定居。我闻梅山初着籍,一块赵家干净地。避秦人在桃花源,此去桃花只间壁。携妻挚子学山农,漫教嗣宗哭路穷。陇畔耕耘偕逸叟,溪边钓月访渔翁。莫言谋国耗心血,莫言希颜续道脉,莫言大厦一枝扶,仗节捐躯空激烈。滔滔不返莫知终,砥柱狂澜畴与同。社稷至今思圣后,议和久已误先公。

注:惟考公(1250-1321),字渊注,镗公靖难,元人购求其后,公遂隐梅山,更名溟,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建玉枢观铸钟和造像,至今如新,又于涧口建一小亭以为自憩之处,自号梅山处士。作梅山绝句云:

大宋文章已陆沉,入山且作避秦人。

一溪流水间亭月,较雨量晴过此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