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金融给银行带来深刻变化

 老刻刀 2014-06-01

互联网金融给银行带来深刻变化(1)

201354 744 来源:中国金融网      

 

  中国金融网北京专电  毫无疑问,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来临。那么,受到互联网金融直接冲击的银行业如何应对互联网风潮,成为“2013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专家年会暨第九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的主要议题。427日,由中国金融网、中国金融研究院主办的“2013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专家年会暨第九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近300名中外知名金融专家、学者、金融家、银行家、企业家、政府官员以及新闻界的精英,围绕“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变革”的主题进行了专题探讨。

  互联网改变银行的发展

  无疑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金融也在蓬勃发展。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如何迎接互联网时代,来进行我们的经营、管理的转型。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党均章表示,“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引发整个社会经济变化,它不仅影响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当然更影响我们金融行业,特别是我们的银行行业,在加入关贸总协定的时候,按照协定规定,外资银行要进入,国内有一句话,叫狼来了。那么,当狼进来这么多年以后,现在不管是大行还是小行,我们正在与狼共舞。结束了狼来了这个时代,这个时代,互联网的时代,我个人觉得可能比狼来了更可怕,在这个时代,会给银行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党均章分析指出,“互联网带来以下几个明显的变化,第一,互联网时代将改变整个银行客户的需求。互联网,大家可以深入到生活的一个具体的细节,应该讲,目前互联网可以满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求,最直接的需求,我们信息交流的成本、交流的效率高了。在大信息、大数据的时代,它会引发整个社会,包括企业和个人很多一些微需求,这些微需求引发整个银行降低服务,而你要满足微需求。

  第二个变化就是,互联网时代改变了或者即将改变银行的服务模式。互联网技术是企业对自身的客户服务模式、销售模式,包括产品开发模式,包括资金支付模式等等,这些方面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生产出的商品将呈现一个网络化、数字化、电子化甚至虚拟化的进一步趋势。这些趋势表明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三个方向,一是互联网技术,使得商品和服务的选择权更多地掌握在消费者手中,而不是掌握在你生产者的手中。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企业必须细分市场,整个生产经营方式,要更加具有一个弹性和灵活性。第二个方面,互联网技术,它是我们客户的体验感受,可能要成为银行在营销上的一个核心。传统媒体广告的影响力,将逐步减弱。第三个方面,互联网技术深化了产业分工,同时,又把精细分工后的单个企业通过它特有的一种技术,把它们连在一起。企业跟它的合作伙伴之间的这种动态的合作关系更重要。

  第三个改变就是,互联网技术改变了银行独占资金支付的格局。近几年,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从无到有有序地发展,已经不限于网上的电子商务交易,以支付宝、财富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占到市场份额的八成,已经超过银联和银行的网银支付的总量。

  第四个变化就是,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银行传统信贷单一的信贷供给的格局,网络信贷快速发展。以阿里网络贷款为代表的网络信贷迅速发展,以阿里信贷一个比较旧的信息,阿里贷款已经累计为超过十万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额度累计超过260亿。另外,以人人贷、拍拍贷的贷款平台不断涌现,互联网的直接融资模式正在形成,

  第五,互联网技术改变并动摇了银行的传统客户基础。高速发展的电子平台,积累了海量客户数据信息,互联网金融拥有了比任何一家单一银行更广泛的客户资源。

  第六,互联网技术,它改变了金融的节奏。以第三方支付和第三方支付衍生的服务管理、差旅费管理以及以现金管理服务,包括网络贷款,网络形成的技术性,将无疑促进整个金融领域脱媒的速度。

  互联网金融时代对银行的影响还有限

  对于党均章的观点,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周万阜从另一个角度得出了不一样的观点。他发言指出,“从时间维度来看,在近期就是非金融机构做的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挑战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在网络融资上基本上不会有太多的影响。但是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互联网业务越来越普及,应用程度越来越深,中长期对银行的影响,应该说是深刻和广泛的,不单对银行的业务和客户形成挑战和争夺,而且促使银行在整个经营管理模式发生转变,使整个银行业的面貌和形态发生改变。

  具体的细节影响,周万阜也提出了三大变化。一是去中间化,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它将是银行所面临的客户都脱媒,资金脱媒、信息脱媒。现在客户的交易是通过第三方的平台在发生,客户并不直接跟银行打交道,以前银行的客户的忠诚度或者关系就比较远了。第二,信息脱媒。就是因为交易等等一些数据和信息大量掌握在第三方的机构,银行这块的信息已经没有优势了。第三,资金的脱媒。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资金在第三方的支付结算里沉淀,越来越多的投资和融资通过网络的融资和网络理财在进行,并且资金在银行以外流动。还有一个是渠道的脱媒。因为这些交易都在网上进行,通过网络进行。银行传统的网点的渠道,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个对银行影响是比较大的。

  第二个趋势是泛金融化。在互联网金融的时代,传统金融机构和银行机构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银行一个是在逐步地向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等领域在渗透。同时,也在跟电商企业、互联网运营商等机构进行合作,提供不同于传统的单纯的银行业务,另外一方面,电商企业、互联网企业和运营商等等,也在纷纷向金融领域的渗透。形成多元融合的状况。

  第三大趋势是全智能化。因为现在信息技术在银行的运用,使银行在渠道的介入、产品的研发、客户的服务、流程的运作、经营决策等各个方方面面都是智能化。

互联网金融给银行带来深刻变化(2)

201354 744 来源:中国金融网       字号:T|T

 

  而中国建设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资深专家黄广明则从银行功能的角度指出,“我们要评估互联网的发展,对于我们银行的冲击。它到底怎么影响我们银行。”

  他总结说,“作为一个银行人,怎么来判断互联网对银行构成的冲击,我们要从银行三个基本功能的角度来分析这个事,如果它影响银行三个基本功能了,如果它在三个基本功能上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了。这是评价标准。如果它对于我们三个基本功能的冲击不是那么显著,或者说只是冲击了某一个功能,我们对这个事情要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心里面要有数。但是,应该讲,这个事情充满着不确定性。我觉得比较保守的,或者比较稳妥的做法,银行也要勇敢地尝试。不是说互联网可以办金融,那我银行为什么不能办互联网呢?这有什么关系呢?不管是它有哪一种功能,尤其和金融沾一点边的功能,我们银行要勇敢地去尝试。比较浅的,就是把我们自己网上银行搞得比较好用了,甚至把我们内部的结算功能做得比较发达了。更远一点,就像现在有的银行已经开始自己办商城了,因为市场是公平竞争的关系。”

  最后黄广明从整体上指出,“现在银行受到的冲击又何则是一个互联网,作为一个银行,要把眼光放得更加开阔。现在面临非常多的冲击。比方说,除了互联网之外,我们受到金融冲击,债券的发展对银行业的发展,可能比互联网对银行的冲击大很多。比如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对于银行业的冲击,可能这个冲击并不比互联网对于银行业的冲击要小。总体一个意思,我们作为银行,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冲击,这种冲击来了,并不奇怪,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需要做的,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我们需要研究和思考这些问题。比如金融利率化,机理是什么,我们怎样应对,比如美国的银行业,利率市场化的ROE水平比利率市场化的ROE水平还要高,说明什么问题,冲击来了不见得是坏事,冲击以后,整个银行的金融管理水平和回报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要应对这些冲击,实际上要求我们银行有非常强的创新的能力,改变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基于对整个中国金融体制、利率体制以及企业体制的比较深入的分析,得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结论,因为真理一开始都在一个点上冒出来了,好企业也是一样的,它都是少数。所以,我们银行真正要做的话,是需要把企业的体制管理的水平、整个创新能力给它有效提高,我们有了这种能力,我们可以应对所有的冲击,包括互联网的冲击。”

  毫无疑问,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来临,给银行才来连续的冲击。大会主席、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指出,“互联网的发展是全民产业的发展,它是非常害怕的。我们每一个窗户里面打的灯光,你不知道每一个灯光里是不是有一个互联网的机构在诞生和运行着,所以它的产业浪潮的发展是非常大。我们对金融带来的冲击,尤其对银行业带来的冲击。

  第二,小公司的灵活性又优于我们现在的银行,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不管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在服务客户的灵活性上,还是比起来新兴出现的冲击这样的机构还弱,因为它们灵活性,战略调整,一个小时就可以变化,而我们一个小时无法变化,甚至一天、二天甚至十天也无法变化,它一个小时,一个团队就可以变化,变化了就可以立即执行,在灵活性上,可能是将来对客户的改变和服务的改变,会带来很大的冲击。

  第三,现在的机构到现在,还在慢慢的、一点一点地甚至循序渐进地进入我们银行客户的血液和体系,就是说,刚才几位讲了以后,如果将来主体资金的技术,我们的存款,如果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又用什么样的资金去做贷款,去做其他的投资服务,这是非常害怕的。因为现在在互联网没有带来大的伏击和冲击前提下,大量的资金是进入到银行的,就是存款。这种时代到来以后,我敢相信,慢慢陆陆续续大量的资金从银行的存折上会被拿出去,进入到投融资的平台上面去。第三方的平台上去,这个平台很快会到来,所以这是对我们银行的一个巨大的炸弹。”

  那么作为银行金融机构如何来应对,大会主席、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指出,“在近期范围内,对大银行的冲击,甚至对银行业的价值和信用的冲击不会很大,很长的时间,也许五年、十年,信用的基础不会改变,再多的支付机构和平台以及与银行信用的价值对等真的差得十万八千里,这是我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形成的沉淀,这是无法改变的。新的互联网支付的类似这样的公司,着实要在自身的信用体系的建设上下功夫,要打造自己和银行的信用等级的能力。甚至要超越这样的信用等级能力,才能大体进攻银行资金服务才能做冲击。”

  他重点强调,“互联网时代,我们在信用和支付体系上,支付体系上有冲击,但是银行还是主体,不会有特别大的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