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个专利

 昵称17800294 2014-06-01

焦作市一老中医退休后开办诊所发明九项专利

仝太云为病人把脉仝太云为病人把脉
仝太云仝太云

  □ 记者 赵举和 实习记者 白丽萍 摄影 张万兴

  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讲师团讲师,九项专利的发明人……这些光环的背后,是一位62岁的老人,仝太云,现任焦作市中医研究所所长。

  仝太云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自幼就跟在父亲身边接触各种中药材,八岁开始背汤头歌等医书,年纪稍长时跟随父亲到处行医,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仝太云对行医治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埋头钻入中医行业,来到焦作市中医院成为一名中医大夫,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1998年仝太云从焦作市中医院中医内科退休,但他对中医事业的热爱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减,经过一段时间筹备,他有了自己的一间个体诊所。凭借较扎实的专业理论、较高的技术水平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仝太云在他的诊所里使众多患者重获健康,赞誉有口皆碑。

  医者父母心 但求无愧于心

  在记者采访期间,仝太云的诊所里陆陆续续有人来看病拿药,据一位姓王的女士介绍,她的姐姐之前是在仝医生这儿看的病,效果非常好,因此在自己得了关节疼痛之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来到仝太云的诊所。

  谈及这些病人,仝太云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满足感,他说自己行医多年,和很多病人早已不是普通的医患关系,病人们对他,更多是一种朋友般的信任感。说起自己的成就感,仝太云给记者讲了他去年治疗的一个案例:

  32岁的黄女士是新乡人,在分娩时患上羊水栓塞症,略通医术的人都知道,这种病发病率并不高,产妇死亡率却高达80%以上,在所在医院久治不愈的情况下,医院放弃了对黄女士的治疗。通过朋友的介绍,黄女士的家人来到了远在焦作仝太云的诊所,此时,被病人当做救命稻草的仝太云也深知这种病的棘手,但是,医者父母心的使命感还是促使他来到了新乡。

  当仝太云看到病床上的黄女士时,自己都惊呆了:瘦骨嶙峋,面如蜡人,手脚不停抽搐……仝太云当即分析病情,并结合黄女士的身体情况为她开了七天的药,七天之后患者的丈夫给仝太云打来电话,特别激动地告诉仝太云,自己的妻子已经可以在搀扶之下下床活动了。一个月之后黄女士体重达到了80多斤,经过两个月的调理,黄女士完全恢复健康。

  医者父母心,是仝太云最常说的一句话,对于他来说,活到这个年龄,名利地位早就视如过眼云烟,但是为患者减轻痛苦、让患者重获健康却是他看的尤为重要的行医理念。目前仝太云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肿瘤、乙肝和男性性病的研究工作上,希望能寻找出更好的药物帮助患者摆脱困扰。

  刻苦钻研 九项专利见证专注

  几十年来,仝太云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早晨四点钟起床看书学习四个小时,从书中获取新鲜知识。在仝太云门诊室内的桌子上,记者也看到了五六本字典那么厚的医药书籍,上面圈圈画画,每一页都有详细的标注,还有许多书签式的纸条,仝太云从旁边的抽屉里拿出一本笔记告诉记者:“这都是我平时看书读报做的笔记,像这样的小本子差不多有一箱。”

  在仝太云的诊所里,记者还见到了多篇他在国家级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以及多项发明专利证书,据仝太云介绍,他从八几年就开始发表论文,内容涵盖儿科、妇科、肿瘤等方面。工作之余,仝太云还潜心于医药发明研究工作,他表示,研发这些药物是希望能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的痛苦,是他最大的满足。目前仝太云共有九项发明专利:1995年11月:烧外伤药及其生产方法;2002年12月:一种具有健脾胃、抗衰老和益智作用的保健制品;2009年10月:癣愈丸;2013年10月:一种多味中药支撑的治疗口腔溃疡疾病的保健牙膏等……他说,这些专利背后是自己一个个夜晚通宵达旦彻夜研究的结果,是自己最满足的成就。

  谈及将来,仝太云说自己没有什么伟大的鸿鹄大志,只是希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继续秉承一颗医者仁心的心态让更多的患者摆脱病痛的困扰。他说自己的父亲是中医,自己也是中医,他希望中国这门传统的医术能继续发展传承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