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研究心神疾病辨证论治的特点

 johnney908 2014-06-02

刘莺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形神合一的整体,历来重视心神对于人体健康及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为神是脏腑功能正常活动的表现,“神依形存,形依神立”,“形与神俱,不可分离”。张仲景继《内经》之后在《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了大量心神疾病的诊治,建立了中医心神疾病辨证论治的基础。

1内伤心神疾病的辨证

1.1首辨脏腑

心神和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在生理上情志活动以五脏精气为基础,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表现;病理上相互影响,情志活动异常必然导致脏腑功能异常,脏腑功能异常也可导致情志反映异常,故“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所不喜者病”。所得,是指心神、生理等因素的适应;所恶:指心神、生理等因素的不适应。因此张仲景在心神疾病诊治中非常注重脏腑辨证。

百合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其产生机理是心肺阴虚所致。因为心主血,肺主治节朝百脉,心肺阴虚则百脉受累而成本病。所以表现出既有心神症状“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又有躯体症状:“口苦,小便赤,……脉微数”。在心肺阴虚的基础上,根据脏腑阴阳盛衰制定了百合系列方:肺阴虚甚不能滋润肌肤者,可用百合洗方;胃阴不足“渴不瘥者,栝篓牡蛎散主之”等。奔豚气也是一种与心神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癔症,主要表现为自觉发作性的“气从少腹上冲胸腹至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张仲景认为本病是由于在情志作用下,心肾肝的功能发生了改变。其证型有肝气郁结、化热上冲而出现的“奔豚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有因心肾阳虚、水湿泛滥上冲于心的奔豚气。由此可见,张仲景是紧紧扣住脏腑气血盛衰病机加以辨证的。

1.2再分虚实

心神疾病的病理还与脏腑精气、邪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因此张仲景诊治心神疾病时,十分注意正邪的盛衰,以明辨虚实。

一般来说,邪实乃因邪气阻滞气机,扰乱清窍致心神失慧。如可由瘀血、气郁阻滞经脉引起气机逆乱,心神不安,出现“烦满不得卧”。或瘀血与热互结,热入血室,导致血热妄行,血热则神乱,故可见“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瘀血与里实相挟,可见“晡时烦躁,不食,食则谵语”。再如痰湿阻滞,蒙敝清窍,可导致心神紊乱,使人自觉“咽中如有脔肉,咯之不出,吞之不下,饮食如常人”,后人称之为“梅核气”。湿毒不化,气血蕴毒郁蒸,内熏于心,心神窘顿则可致狐惑,出现“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等精神症状。正虚则是由于脏腑精气不足,心神失养,出现神明紊乱。神以血为本,血足则神旺,血虚神昏,故使人悲恐,魂魄不安。“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肺藏魄且喜润,心主血则养神,当肺津心血不足时,神魂失却皈依而出现脏躁症,“喜悲伤欲哭,象神灵所作,数伸欠”。机体精血亏虚,不足以养神而出现精神症状和四肢百骸异常的百合病。

1.3注重病因心神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情志与致病因素或是互为因果,或是共同为病。如可由情志异常而致脏腑功能异常,例在惊恐的刺激下,肾中寒气挟气向上升腾至胸中而散的奔豚病;或可因脏腑功能异常而导致情志异常,如肝气郁结导致梅核气,实邪内结而致的谵语等。另如狐惑病,历代医家认为是虫之为病,然而张仲景在本病中明确记载了一组心神异常症状。因此陈修园、魏念庭都从是具有扰乱情识之物的“虫”来论述情志因素在本病中的作用,认为“虫有情识,故能有情识之心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外感心神疾病的辨证

张仲景注意到心神疾病不仅出现于内伤杂病中,也常常出现于外感病中。他在《伤寒论》里论述了伤寒过程中的心神疾病的诊治。辨证注重六经,立方遣药也颇有法度。如谵语,太阳病出现谵语多因误治,使外邪内陷,扰乱心神,则烦扰不宁出现谵语,并伴有“胸满烦惊”。阳明病的谵语,多因胃中有热与腑实互结,浊气上逆,扰乱神明而出现谵语。少阴病谵语,则主要是由于强发少阴亡汗引起津液耗损,心神受伤以致心神浮越。再如太阳、阳明、太阴均可出现不寐,然而它们之间的机理表现各不相同。太阳病的不寐多是由于发汗太过,使机体阳虚阴盛,“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脉沉微身不大热”;或大汗伤其津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或是内热亢盛而致心中懊,虚烦不得眠。阳明病之不寐则是误用温针所致。少阴病之不寐则是病邪从阳化热,阴虚阳亢;或是阴虚与水热相搏而致不寐。可见外感病出现的心神疾病,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和机理,因此应注意六经辨证。

3论治方法

张仲景治疗心神疾病在处方用药上有其独到之处:

3.1祛邪法

清窍是神明之处,容不得丝毫秽浊之物。对外邪侵袭,阻滞经络,上扰清窍,心神失慧者应祛其邪气,清肃清窍。张仲景常用的祛邪法有:

(1)攻下法:用于腑实内停,浊气下降,扰乱神明的谵语、发狂。方用大、小承气汤;

(2)逐瘀法:心主血,主神明,神以血为基础,《内经》就有“血在下如狂”,和“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的记载。所以当热与血互结,蓄积太阳之腑,往往导致谵妄昏狂等现象。故用祛瘀之法,使瘀去血自守。如用抵当汤和桃核承气汤,治疗热与血结的太阳发狂和阳明善忘;

(3)化痰法:痰为有形秽浊之物,痰湿内停,或蒙闭清窍,或扰乱神明,可出现感觉异常,喉中似有异物。治疗以化痰为主,痰去心窍清静,则神自明慧。此外还有利水法,如用猪苓汤治疗水气上逆致不寐。

3.2补虚法

神的活动正常离不开精微物质的基础,当人体脏腑功能异常,精微物质不足,则神失所养,而出现神明失慧,故治疗时应以补虚为主:

(1)养血法:血虚则神昏,很多心神疾病与血虚有关,如脏躁症,方用甘麦大枣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滋阴法:阴虚阳亢,浮阳上越,导致心神不宁而出现不寐,方用黄连阿胶汤,清热滋阴安神;

(3)补阳法:阳气不足,神气浮越,则可使人惊狂不止,故用补阳之法以益心阳,并镇浮越之心神,方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救逆汤。

综上所述,张仲景不仅确立了躯体疾病的临床辨证关系,也为中医心神疾病的辨证论治打下了基础。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化的今天,研究张仲景的医学心理学思想是大有益处的。

转发分享:
分享到: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