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屈原真的是自杀吗?(83)

 汕头能率 2014-06-02

公元前278年, 五月五日,楚郢都被秦攻破而被秦国所灭,屈原作《忆往日》,怀沙自沉汨罗江。

屈原为什么要选择农历五月初五“鬼节”投江?

也许这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学史之谜。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既作为纪念屈原,又作为恶月恶日驱避日。

五月,是个“恶月”,瘟疮灾疫蔓延,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故百姓们要在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以避邪趋毒,父母都在端阳节这天将未满周岁的儿女带往外婆家躲避,以逃脱灾祸,故称躲端午。

所以,端午节不是什么好日子,而是一个需要“躲避”的恶日子。


从司马迁的《史记》看,屈原因政治忧愤而投江自杀。

但唯一的证据,只是屈原被放逐后所写的《怀沙》。诗中称,自杀的方式已然确定,那就是向江中忿然一跃,去拥抱(“怀”)江底柔软的泥沙。

30年代,胡适先生提出质疑,认为《怀沙》一诗中的许多话语并不符合屈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后人根据他自杀的传说而炮制的一篇伪作。

那么,屈原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在海内外学者和历史学家中,“谋杀”说十分流行。

屈原写过大量的情诗,其中《湘夫人》最令人关注,从诗中推断,此女美貌惊人,而且比屈原的地位更高;所以无法与屈原公开见面,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约会。

这个女人,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湘夫人”三个字,“湘”就是楚国;“夫人”,楚王的妻妾。

屈原与郑袖的暖昧关系被楚怀王知道后,便以政治名义放逐了屈原,使他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

十几年后,楚怀王驾崩时,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王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捕杀。追杀地点就是汨罗江,兵士们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刺杀后装进袋子,捆紧了之后压上石块投入江心。

在当时的暴政下,目击了这一谋杀过程的百姓们不敢说出真相,于是导致了“端午节”的起源:

五月初五,举行哀悼屈原的祭礼,用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粽叶象征着装他的袋子,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人淹死的真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