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碧华:屈原为何不在常德投江?(图)

 悠闲龙夫 2014-06-03

屈原为何不在常德投江?



端午节,公认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楚国自杀的诗人屈原,吃粽子是因为民众担心鱼们吃了屈原的尸体,于是争相往水中扔粽子,让鱼们去吃粽子。一个浪漫主义情怀的人为何要自杀?我们都是听司马迁说的,司马迁说,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就在汨罗江抱着一块石头自杀了。

中国的史学界将屈原的自杀动机归为忧国忧民,这已成千古定论,就没必要深究了。碧华先生感兴趣的是,一个人的自杀除了动机之外,往往十分看重自杀的方式和选取的地点。屈原选取的自杀方式是抱石沉江,那么为何要在汨罗江自沉呢?

屈原流放地域主要在今天湖南的沅水和湘水流域,又因为地理因素,他主要在今天的湖南常德一带的沅水流域活动,这是因为楚国的都城郢,就是如今的湖北荆州一带,与湖南常德是紧邻的地区,如果要到湘水流域去,则要横渡浩瀚的洞庭湖,在古代交通不发达时,屈原选择在常德一带活动是很正常的。

现在从已知的史料和传说来看,屈原在常德的流放生活是比较惬意的,他的惬意,甚至影响到了他死后一千多年的唐朝诗人刘禹锡,刘禹锡流放到常德后,也是每天吟诗作赋,快活得很。为何说屈原在常德还算惬意呢?

在如今的常德城内,有一处地名叫三闾港 ,相传三闾大夫屈原流放到常德后,在如今的东门口城墙边住下,常德城就在沅水与古洞庭湖相接处,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屈原反正无事可做,就常到这个港里垂钓。后人为了纪念他,将他垂钓的地方称为“三闾港”,现在小河上有一座桥就叫“三闾桥”。能够垂钓,证明屈原到了常德这地方,面对无限风光,心也静了许多。

在如今的常德汉寿县境内,有一处地名叫沧港,据说就因为屈原曾在此欢快地洗脚吟诗而得名。屈原断不会一个人在此洗脚,一定要香草美人相伴,不然不会有诗兴,他一边将脚伸进清清的水中,一边吟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汉寿境内沅水下游有一条由沧水和浪水汇合而成的支流,叫做沧浪水。两千多年前,屈原能够洗一次脚就能吟一首诗,可见他的心情并没有后人想像得那么糟糕!

在常德,他创作了大量的《楚辞》,包括那首著名的《涉江》,“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枉渚”就在今天常德城东南二十里的德山脚下,他乘着豪华木船,一路向西,意气风发!

所以,碧华先生认为,屈原在常德流放期间因为生活惬意,不可能萌生死的念头。司马迁杜撰了一个理由忽悠了我们几千年,司马迁说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按司马迁的说法,屈原是在汨罗江边与一个渔夫对话受到剌激后自杀的,显然有疑点,一是一个渔夫哪有那么高的认知水平?二是两人的对话,谁听到了?

要知道,湘江的支流汨罗江一带在那个时候是极其蛮荒的,远没有古代常德那么开化,楚国都城被破,在常德也许能获知信息,但在人烟稀少又隔着一个古洞庭湖的汨罗江,屈原根本不可能及时听到故国灭亡的消息。因此,碧华先生认为,屈原自杀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他对自己的国家早就不抱希望了;二是在汨罗江一带流放了无生活乐趣,联想起在常德的惬意日子,心灰意冷,一死了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