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屈原与澧水”征文(五):骚坛嗣响话屈原

 文山书院 2023-05-24 发布于湖南

图片


骚坛嗣响话屈原

易宗明

疫情肆虐,人人自危。疫情之下,不轻易出门便成了人们坚守的底线。国之殇,恸未央。中华民族自古多灾多难,可在国难面前,华夏历来就不乏铮铮铁骨。

时刻关注战疫态势,宅家含饴弄孙之余,情不自禁想起行吟澧水的屈子大夫2019年11月,筹谋多年的澧州屈原学会成立,忝列其中却汗颜对屈原进行认真梳理和细致研究。时下战疫,难得停下了奔忙的脚步,每天足不出户,有了足够的时间沉思,也有了足够的时间追溯屈骚精神。


     以身报国 铸精神硕壮骨骼


拂去历史的烟云,掸落鏖战的尘埃,一尊峨冠博带的独行者身影从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渐行渐近

屈原《九歌》中有一篇《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这是一首追悼为国捐躯将士的祭歌屈原对为国捐躯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威武不屈的崇高品质给予高度评价,骚坛嗣响!

屈骚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支柱,是影响历代仁人志士的思想楷模,也是湘楚文化的源头。屈原敢于怀疑天命,与邪恶斗争,他要求政治变革,为真理上下求索,堪称千百年来中国正直知识分子的典范。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对他的评价是:“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推此志也,虽与日月同光可也。”

国人之所以选择在孔子诞辰纪念日祭孔,亦选择以屈原忌日为节日,就是因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纪念价值的爱国精神缔造者,第一个真正具有敢于以身殉国、以身殉道、以身殉志的爱国主义战士。孔子、屈原、司马迁,及至时下战“疫”之下的钟南山等中流砥柱,各怀大志,共同铸就了中国精神的硕壮骨骼。

魄撼荆楚 铮铮铁骨以身殉道

追溯历史,楚国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才迎来爆发。公元前704年楚武王自立,惊蛮夷而动华夏,铁腕走向强盛。楚庄王时,楚国势力达到顶峰。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生活在楚威王、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代。战国中期,楚威王败越,占领吴故地。楚怀王时,楚与齐纵亲战国晚期,楚怀王却放弃了合纵联齐的正确方针,一再轻信秦国的空头许诺,与秦交好,当秦国的诺言终成画饼时,秦楚交恶便不可避免,楚从此一蹶不振。

屈原一生经历了两次流放,第一次于怀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5年)“横则秦帝,纵则楚王”,他反对秦楚黄棘之盟,最后被逐出郢都,流放汉北第二次于顷襄王四年(公元前295年)流放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破楚拔郢,屈原得闻在汨罗投江自尽,成为一个悲情英雄。屈原以死报国,企图唤醒王室及黎民,挽救楚国危亡,然而,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破楚,虏王负刍,楚国退出历史舞台。

在屈原愤然投江150年后,司马迁伫立汨罗江边凭吊先贤,“余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泪”,一样的满腹经纶,一样的家国情怀。他高声诵读屈原的诗辞歌赋,英雄相惜,涕泪长流。25年后的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而触怒汉武帝,出于同样的悲剧、同样的悲情,他发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慷慨悲歌。

或许,司马迁把屈原的死看得很重,而把自己看得很轻,他没有选择死而是选择著书立说,留住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屈原抱石怀沙与司马迁忍辱负重异曲同工。屈原以死明志虽没有挽救楚国覆灭的命运,但正如郭沫若所言:“屈原的死是为民殉国难,是一种为国捐躯精神的再现,他是为正义而死,为真理而死,死得其所。”

涔阳古道 传承屈骚精神廊道

楚族可以说是多元的,湖北和湖南是楚国的核心地区。澧县古为澧州,曾为南阳郡、南义阳郡的澧州与荆州原本一体,血脉相连,唇齿相依。

无论澧县城头山古城,还是临潼芈月墓,无论澧县彭头山文化,还是荆山屈家岭文化,从汉阳到襄阳,从大武汉到大澧州,都是江汉平原孕育出的婴儿。长江洞庭是血,荆楚湖湘文化是脉,注定血脉相连。

澧州境内的涔阳古道,是屈原第二次流放的踏足之途。屈原踏上涔阳古道,踽踽而行,一路行吟泽畔,放歌澧水。他在《九歌▪湘君》中吟诵:“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他在《九歌▪湘夫人》中喟叹:“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君子兮未敢言。”在他的辞赋中,就有数十处咏兰之作,其“兰馨”“兰籍”“椒兰”“幽兰”“兰皋”“兰房”“兰台”“滋兰”“兰汤”“兰旌”“石兰”“兰檫”“木兰”比比皆是,这些以兰喻人格精神的佳句,正与楚文化的审美意象吻合。

幽馨兰草,俨然谦谦君子。其叶摇高雅,香压千红,绝不逊色于“众芳摇落独媗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的素梅;其容貌窈窕,风韵高雅,却可比肩“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的寒竹;其剑叶向上,指问苍穹,气势堪比“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霜菊。屈子一喟“沅有芷兮澧有兰”,使“仙洲芳草”和“兰江绣水”双双荣列“澧州外八景”之中。

作为长江以南重要驿道的涔阳古道,自秦、汉以来更为连接大江南北的官道要塞。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初唐四杰” 卢照邻、贬为朗州(今常德)司马的刘禹锡以及岑参、杜牧、白居易、李商隐、柳宗元、苏轼、范仲淹等巨宿过往游历“涔阳古道”时,诗情恰似绵绵江南雨,也都留下了咏澧的名句佳篇,真个是“诗仙诗圣诗佛朝,诗囚诗鬼诗君赞”,汇成了一条诗人的灿烂星汉。

澧州本土在晚唐诗坛上享誉“小青莲”之称的李群玉,就在涔阳古道的兰江驿仙眠洲上结庐而居,读易晓窗,谈经午案,经常放歌“沅有芷兮澧有兰”“怨公子兮怅忘归”;感喟“半浦夜歌闻荡桨,一星幽火照叉鱼。二年此处寻佳句,景物常输楚客书。”李群玉知道自己诗文才学、地位名气都要逊色于“楚客”。诗中所谓的楚客,就是指沉江汨罗的楚大夫屈原。

李群玉虽“师宗屈宋”,年过不惑却也未曾步入仕途。所幸其诗“花红玉白”,被前来澧州的杜牧奉为“兰交”。唐宣宗大中八年(公元854年),李群玉踏上涔阳驿道,负诗三百首进京呈献皇帝李忱,因“吐妍词于丽则,动清律于风骚”,被宣敕而授弘文馆校书郎。李群玉做了三年校书郎,因“讦直上书”“傲尽公卿”及“世喧喧”之故,被迫乞假辞官。两年后,他溺于江西洪井,冥冥中与“楚客”殊途同归。

一条涔阳驿道,承载了太多历史的风霜雨雪,印证着诸多澧州的烟云往事,构筑成澧阳平原上文化交流、民族迁徙、民俗濡染、宗教传播的人文廊道。在涔阳古道西侧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澧楚墓群”和申鸣城等楚文化遗存。

九里楚墓群的发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楚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而关于申鸣城,据专家研究,楚国曾在北部边地要塞建立了东不羹城和西不羹城,对楚国形成护卫屏障。近年考古发现的澧阳平原上那座占地二十平方公里的特大楚城申鸣城,会不会就是楚国的南不羹城?春秋末期楚国大夫申鸣虽家居于澧,但后来楚国郢都失陷,都城几经迁徙,要说一时选择这个南不羹城作为流都也很顺理成章。常德方言是流行于沅水、澧水的北方语系之西南官话,在整个湖南是一个独特的形象。特别是澧州方言与湖北荆州南部监利、松滋、公安、洪湖等地方言为一个支脉,同属江汉平原音。或许,这对有关学者的研究可以起到一点佐证作用。

除申鸣城外,在临澧县还有一座宋玉城。宋玉,又名子渊,相传是屈原的学生。30岁左右,宋玉被贬到云梦之田(今临澧一带),开始了他政治上最黯淡的岁月,却也开始了他文学上最辉煌的时代。在看花山,他写下了《九辩》抒发自己“失职而志不平”和“无衣裘以御冬兮”的志向和身世。成语“宋玉悲秋”,就由他的悲痛与秋思而来。

放舟湖、看花山、宋玉墓、宋玉庙和九辩书院等临澧宋玉遗迹群,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蕴藏着宋玉生前身后许多历史信息。岁月的风霜无情剥蚀了残碑断碣,连宋玉的“玉”字那一点也模糊难辨,致使有人把宋玉墓误认为宋王墓。直到晚唐时,诗人李群玉到此墓游历,写下“雨蚀玉文旁没点,至今错认宋王坟”的诗句才辨明真伪。六朝时期民歌《黄花鱼儿歌》也道过实情:“年年四月菜花黄,黄花鱼儿朝宋王。花开鱼儿来,花谢鱼儿去。只道朝宋王,谁道朝宋玉。”

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末尾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澧水悠悠,涔水潺潺。在澧州大地,兰江、兰江公园、兰江桥、兰江阁、澧浦大道、屈原大道、屈原广场、三贤祠、渚天阁……到处都留存着屈宋的脉搏气息。在澧县,最大州级书院——澧阳书院,曾铁划银钩分挂一联:

故老说宋玉屈原自六经以来骚坛嗣响;

大江历岷山沱水挟九澧同去学海朝宗。

这副对联上联为澧州石门县清末著名诗人黄道让所出,意指澧水流域楚文化源远流长,屈宋遗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文人学子。下联则是澧州临澧县林伯渠的曾祖父林长槐所对,告诫世人诗礼育人、学无止境、勤于学业、正直为人。

澧州屈原学会就在澧县屈原大道渚天阁故址的屈原广场成立。关于“渚天阁”,据《澧纪》记载:“渚天阁,在州西十里,临江,俯瞰平沙。西山一带,弄姿设色其前,亦一胜也。”渚天阁之名,缘自《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以及《湘君》中“夕弭节兮北渚”等诗句。据澧州屈原学会会长史开申考证,渚天阁是古代澧州人端午节“祭神”“娱神”“降神”之所,也是七夕纪念湘夫人和湘君“渚天之约”的楼阁。

朝诵夜吟 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

屈原流放江南,从汉北出发,贯庐江、入汉水,顺流南下,经夏水、达鄂渚,过长江旱路后沿江上行,涉洞庭,改乘小船溯沅水、经枉渚、达辰溪,并在溆浦住下来。黔中郡内的溆浦地处楚国,“重罪”在身的屈原就流放在这极偏僻荒凉的地方。此经年,屈原在澧水、沅水、湘江一带过着流放辗转的生活。

屈原行吟澧水已无须再多赘言。《九歌▪涉江》中“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枉渚”就在今天常德城东南二十里的沅水边上、德山脚下;常德城里还有一个三闾大夫曾经垂钓的“三闾港”,在这座小河上有一座桥就叫“三闾桥”。此外,在如今常德汉寿县境内,有一处地名叫沧港,据说因屈原在此洗脚吟诗而得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在汉寿境内,沅水下游有一条由沧水和浪水汇合而成的支流,就叫做沧浪水。

《山海经·中山径》言湘水有云,“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在屈原的楚辞篇章中,有关“沅湘”“洞庭”“澧浦”“涔阳”“溆浦”“江湘”“枉渚”“辰阳”“江淮”“南巢”“湘流”“湘灵”“长沙”“沅”“汨”等古今地名比比皆是,无不是是屈原在流放羁旅中行吟留下的足迹。

在《离骚》《九歌》《九章》中抽绎寻索,我不断汲取精神营养——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的代表作,充满爱国激情、爱民情怀和忧愁愤懑。在《离骚》里,就有“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辞。啓《九辯》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九歌》是楚国祭祀神祇的乐歌。《湘君》描绘了湘君与湘夫人相约而不得相见的憾事。诗中有“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有“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依《湘君》体制,写湘夫人同样思念湘君的惆怅与伤怀。其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九章》,即《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九篇作品的合称。屈原写下“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等诗句。

屈原汨罗抱石沉江,可以从《怀沙》中找到动机。“怀沙”一名,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沙”即“沙石”,“怀沙”意即怀抱沙石而自沉。另种说法,指“沙”为“长沙”,即地名,“怀沙”即怀念长沙。长沙是楚国始祖熊绎始封之地,是楚先王旧居,故此标题有“鸟飞反乡、狐死首丘”的涵义,体现了屈原的宗国故土情结。“乱曰:浩浩沅湘,分流汩兮。”屈原所说的“分流汨兮”的“汨”,就是现在的汨罗江无可置疑。

公元前278年,郢都不保,屈原的政治理想最终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以死明志。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农历五月五日,屈原投汨罗江自尽。是年,屈原大约62岁。

西汉贾谊,在距屈原投汨罗江仅102年之时,赴长沙王太傅任途中,亲临汨罗凭吊,写下千古名篇《吊屈原赋》:“恭承嘉惠兮,竢罪长沙。仄闻屈原兮,自湛汨罗。选托湘流兮,敬吊先生。”继贾谊之后,司马迁也亲临汨罗凭吊,遍访屈原遗迹,为我们留下《屈原贾生列传》。汨罗是当年的楚国之境,屈原从此成为汨罗文化之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之魂。

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一位让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一个让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

图片

作者简介:易宗明,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澧县人大代表、澧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主席、《城头山视窗》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