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集 黄山巧遇

 锺村老人 2014-06-04

    第十集  黄山巧遇

【时间】1666——1667年,康熙五年(丙午)——康熙六年(丁未),

【地点】宣城广教寺(又名双塔寺),黄山。

石涛,25岁——26岁。

红梅,26——27

喝涛,45——46岁,

章淑琴,11——12岁,

曹鼎望,49——50岁,

【新增人物】半山和尚:俗姓徐,名悼,宣城人,。《宣城县志·隐逸篇》云:徐悼,尚书元大侄孙也。才敏达,曾以建议授四川幕职,寻弃去,隐于浮屠。更名再柯,号半山。放迹山水问。善画。

冰琳禅师:黄山桃源庵僧,石涛《黄山八胜册》的第四开,有一五言古诗,款题:游黄山桃源白龙潭上同冰琳禅师作。石涛济。

曹鼎望:号澹斋,字冠五,( 16181693.是中国古代的制墨家。曹鼎望文采飘逸,学识广博,崇文爱士,惜才重教是曹鼎望的一生之好。在徽州任知府时,建紫阳书院,修斗山亭,每日召请宿儒生员讲学其中。 曹鼎望虽以文才重于士林,却又以沉毅善谋,机敏善断,于攻伐剿袭中屡建功绩,可谓是文韬武略。出守徽州之时,骛源、祁门等地盗踵至,掠去童子张有鹏等十三人。曹鼎望机智地捕获盗贼,救护被掠童子十三人,使之与家人团聚。

曹鼎望是曹寅的远房叔父。

1】喝涛与石涛已经到宣城广教寺驻锡。离开松江后石涛心情非常舒畅,在广教寺安顿下来后,石涛就作游黄山的准备。

石涛:“师兄,我们明天去黄山吧!”

喝涛:“你看你,到广教寺来,也该与这里的住持多接触、请教,帮着寺里做些法事,你却急着要游黄山。”

石涛笑着说:“师兄,那些俗事你去做吧,我么,‘今生老秃原非我,前世襄阳却是身’。”

喝涛:“小小年纪,却自称老秃起来了?你又非襄阳人,却又何来襄阳的前身?

石涛:“师兄,四岁起我就是和尚了,我已经做了二十年的和尚,怎么还不是老秃?我说的我的前身是襄阳人,是说我是米芾转世投胎来的。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虽然祖籍太原,却迁居襄阳,被人称为米襄阳,又因他行为不随俗,有人称他为米颠。米颠作画不拘泥于前人笔法,自成一派,被称为‘米点山水’,古人中我最佩服的就是他,他‘作画不拘泥前人笔法’。他天性非常喜欢石头,因而他几经转世,最后一定转世为我这块石头。我不能辜负我的前世,我一定要成为一个有创新的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喝涛:“嘿!有道理。‘天生我才必有用’,既然时势不让你在别的方面有所作为,你就在书画方面努力吧,你有这方面天才,而且画画能结交朋友,一旦离开寺院,还是一条谋生之路。”

石涛:“总有一天,我会脱去这讨厌的僧衣,蓄起我的头发来。”

喝涛沉默一会说:“游黄山你自己去吧,我不陪你了,一则我要在庙里为主持干点事,否则我们成了只吃饭不干事的行脚僧;再则游黄山我身体也吃不消了,你自己小心点。”

石涛:“师兄放心,我已经不是小孩了,我会小心的。我已经与半山师兄约好了,他带我去游黄山。”

喝涛:“半山?就是那天与你聊得很来劲的一个三十多岁的和尚?那就是半山吗?”

石涛:“是的,半山是本地人,他出身官家之后,自己也做过一些幕僚,弃官出家,也是个沉迷山水、喜欢画画的人。他对黄山很熟,有他带着我,师兄大可放心。”

喝涛:“黄山附近,有可以方便挂单的地方吗?”

石涛:“半山师兄有一个很熟悉的朋友冰琳禅师,冰琳禅师因爱黄山风光,就在黄山脚下白龙潭边亲结一草庵,我们可以到他的草庵休息。据半山师兄说,黄山上有不少寺庙,可供游人歇脚,师兄不必担心。”

2】石涛与半山到了黄山后,半山就把石涛介绍给冰琳禅师。冰琳与石涛一见如故,带半山与石涛就在汤池(温泉)中洗了一个澡。第二天一早,半山与石涛辞别冰琳,准备上山,冰琳送出门。

冰琳:“石涛弟,这次有半山弟陪你去游,我就不奉陪了。黄山的景色是看不完的,徐霞客曾经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集‘泰山雄,华山险,恒山俊。衡山秀,嵩山幽’于一身,真是天下奇山,以后你要再来黄山,我一定做你向导,陪你慢慢领略黄山之美。”

石涛:“谢谢禅师,我一定还要来讨扰禅师,黄山肯定是一次看不够的。”

半山:“禅师请留步。”

3】石涛与半山进入黄山景区,感到如入仙境,高峰凌立,云雾缭绕,奇松怪石,目不暇接。

石涛:“师兄,怪不得徐霞客要说‘黄山归来不看岳’,我进了黄山,就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来了。”

半山:“我到黄山倒是常常想起陆游的诗:‘风吹旗脚西南开,挂帆槌鼓何快哉!转头已失望夫石,黄山孤塔迎人来。黄山劝汝一杯酒,送往迎来殊耐久。明年我作故乡归,还对黄山一搔首。 ..’他把黄山看成了朋友了,仿佛黄山是很懂的自己的心情好友。”

石涛:“陆游是个爱国诗人,他对南宋的偏安耿耿于怀,他把黄山的错综矗立的群峰看成了向异族征战的军队,把黄山上的松树与云彩看成了军队行征中的旗帜,自然而然地把黄山看成他的朋友,而且是为国出征的朋友了。”

4】两人正边欣赏黄山风光,边谈论古人写的古诗时,没有留意到旁边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年大约四旬有余,器宇不凡。他就是曹鼎望。曹鼎望号澹斋,字冠五,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是中国古代的制墨家。现任任徽州府知府,这日,他微服到黄山游览,身边只带一个书吏。他注意到石涛与半山两个和尚,一边欣赏黄山风光,一边谈论古诗。感到这两人不俗,就走近向二人打招呼。

曹鼎望:“二位师父好,在下曹冠五,敢问二位如何称呼?”

石涛:“我名石涛,他是我师兄半山。”

曹鼎望:“久仰,久仰,二位虽是佛门子弟,却都是对书画颇有造诣,书舍有二位作品流传,我早有耳闻。”

半山:“不敢不敢。雕虫小技,不堪入目,曹施主游黄山,我等同行如何?”

曹鼎望:“正有此意,刚才听二位正在谈论陆游的诗,是吗?”

石涛:“先生,陆游把黄山看做朋友,我认为应该把黄山看成师傅。”

曹鼎望:“师傅?”

石涛:“要画好山水,黄山应该是我们最好的师傅,先生您别笑话我,我要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思索了一会儿就说:“要是能长期住在黄山就好了,白天看山,晚上画山。

曹鼎望:“说得太好了,画画的最好老师就是大自然。您们认得渐江吗?”

半山:“我有一面之缘,可惜不久前园寂了。”

曹鼎望:“很可惜,年纪不大就走了。渐江,俗姓江,名韬,字六奇,歙县人。明亡后,他不愿仕清,入武夷山为僧。曾游历匡庐、雁荡,最后回归黄山,先住慈光寺。后住莲花庵。圆寂后,葬黄山支脉天马山披云峰。诸友好种梅数十本于其墓侧,称之为梅花古衲。”

半山:“渐江生前也很爱画梅,他画的梅花是很有名的。”

石涛:“我见过渐江画的梅花,确实不凡;他画黄山多以黄山松石为题材。笔墨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可惜我没缘见他本人一面,实在是千古之恨。”

曹鼎望:“今晚我们可以在莲花庵歇脚,莲花庵住持我是认得的。”回头对站在远处的书吏说:“你先去莲花庵,让准备间大房间给我们三人休息。”

5】三人到了莲花庵,住持出来迎接,

莲花庵住持:“欢迎曹太守再次光临小寺,欢迎两位新朋友。”

石涛与半山吃惊地看着曹鼎望:“曹太守?”

莲花庵住持:“原来两位是新朋友,不知道这位是鼎鼎有名的徽州知府曹大人。”

曹鼎望大笑指着住持:“你这老和尚,我的伪装被你揭穿了,什么曹大人,收起你这一套,还是叫我冠五吧!”

6】莲花庵住持笑着引三人到一件大房间休息,房间装饰朴素而清雅。

半山对曹鼎望:“曹大人,原来您是知府大人,我们对您不敬了。”

曹鼎望:“千万不要这样,我就是厌烦了周围人都把我看成一个官,成日价地‘大人、大人’没完,才偷闲来黄山散心。我希望你们俩可要把我当成普通朋友。”

石涛:“那我们就不客套了。的确,到了黄山,在峰峦交错、白云缭绕、猿呼鹤鸣中,只有良友结伴才舒畅心情,官场俗套就太煞风景了。”

曹鼎望:“人的命运常常并不由自己意志所掌握,现在佛门就有不少真才实学之士,我看二位就是。”

半山:“石涛师弟应该是,我算不上,只是进了佛门,好像也并不四大皆空,我一个朋友曾给我写了一首诗笑话我:‘一着袈裟绝万缘,只余破砚习难捐。江山本是无情物,写出荒芜亦可怜。’他说我好像披了袈裟与一切都绝缘了,但却怎么也不忍心丢掉自己的破砚台,虽然山水是无情的,却忍不住还要用自己的秃笔来涂抹出荒芜的画来。”

曹鼎望:“你的朋友写得好啊!其实我很羡慕你们的生活。我记得渐江有一首诗‘黄山影里是予栖,别后劳云固短扉。客久恐招猿鹤怪,奚囊载得雪霜归。’有时我真羡慕渐江的悠闲,他出去云游时时时还惦记着黄山故居,要烦劳白云来替他掩门,出去久了还当心他的猿鹤朋友惦记他。”

石涛:“人活着,心要有所寄托,否则无法活下去。很多僧人都喜欢画画,先生会不会笑话我们这些出家人尘缘未断吧?”

曹鼎望:“怎么会呢!我很羡慕你们这种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我有一大家子人靠我生活,无法脱身,否则我真也要像你们这样出家为僧了。”

石涛:“要是此时此地有足够的笔墨纸砚,白天欣赏黄山风光,晚上回来执笔泼墨,该有多好。”

曹鼎望:“这里还有一些渐江的遗物,但不多,我将命我书吏送一些来,特别是纸张与墨,你们可能还不知道,我们曹家可是世代制墨的家族,制的墨还颇有口碑呢。”

石涛:“那就太谢谢曹先生,不,曹大人了。”

曹鼎望:“有一事我要与你们约好了,徽州府有一个紫阳书院,不少名士都去讲过学,您们两人一定要去,不少莘莘学子都在等着你们去讲学呢!”

          (第十集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