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争夺灵州之战:大唐帝国与吐蕃王朝的世纪战争

 小记历史馆 2014-06-04

    (二)灵州“据诸路上流,纵横四出”的战略要好,屏蔽陕晋,扼控河陇。

    “以州在河诸中,随水上下,未尝陷没,故云灵州”。灵州一名因其险要而来。其“南与固原边相接,灵州者,南北之喉舌也。灵州失,则宁夏隔为外境而环固危,环固危则陕危”。因此,作为“关中之屏蔽,河陇之噤喉”的灵州,在我国中世纪史上,历来是中原王朝与西北游牧民族兵戎相见的争战之地。唐王朝为捍御北方,灵州“士马胜甲于诸镇”。贞观十九年,唐朝集原、宁庆等五州兵马于灵州,大城突厥。第二年,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坐镇灵州指挥,大败突厥,李世民在灵州建碑耀功,泼墨饮诗:“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唐天宝之乱,唐肃宗北逃平凉,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大臣杜鸿渐献策:“朔方天下劲兵,灵武用武之地,今回纥请和,吐蕃内附,天下郡邑,人皆坚守,其中虽为贼所据,亦望不日收复。殿下整理军容,长驱一举,此逆胡不足灭也”。唐肃宗绝路逢生,喜出望外,“灵武我之关中,臣乃吾肖何也”随之唐肃宗幸灵州继位,升为大都府。由此史称“唐灵武之兴,复两京而有余”。在唐朝灵州始终是朔方节度使所在地,是朔方精兵强将的大本营和军需重地,直接控制着整个西北战场的局势。这是吐蕃屡次争战灵州的直接原因,也是屡次不克灵州的原因所在。又如三足鼎立的三国时期,西夏与积贫积弱的宋王朝争夺灵州,宋朝部分主和派大臣建议放弃灵州,而部分主战派大臣坚决反对,指出:“欲弃灵州是中贼之奸计唉,且灵州民淳土沃,为西陲巨屏,所宜固守扞御……。但西夏终陷灵州,“遂成强敌,天圣以后,环庆关门不启,而东至鄜延,西至秦凤,亦皆残敝”。宋王朝却因“元昊割地,以韩范经营而不足”。因此,“灵州地方千里,表裹山河,为中外必争之地”。亦如清人所言:“故'中国'有之,足以御外夷,外夷有之,可以扰'中国'”。

    (三)历史上的灵州既是古丝绸之路的孔道,又是茶马贸易的要津。

    历史上经过宁夏灵州之地的丝绸之路有三条。第一条是开辟于先秦延用到唐朝中叶,经甘肃省平凉市至安国镇入宁夏固原县瓦亭、开城,到坚固行署所在地,沿清水河谷到固原、海原县城,再经西安州、干盐池出宁夏界到甘肃靖远渡黄河。第二条是从陕西省进入宁夏盐池县,经灵武县、吴忠市、青铜峡市过黄河,再经中卫,干塘入甘肃。这条古丝绸之路从唐朝中叶延用到北宋初年。第三条是从甘肃省华亭进入宁夏的泾原县,越六盘山,经隆德县进入静宁县,经华家岭、定西、榆中,到兰州向西。或经西吉县出宁夏境,顺祖厉河而下,从靖远渡黄河到武威。这条丝绸之路主要在元、明、清三代畅通。宁夏灵州之地的交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很发达,宁夏境内开辟六条交通要道:第一条从赫连勃勃的都城--统万城进入宁夏盐池县,再经灵武渡黄河,越过贺兰山,穿过阿拉善旗到今甘肃省继续两行;第二条从宁夏的灵武经中宁县,从甘肃靖远县渡黄河达武威继续西行;第三条由今宁夏的固原越六盘山到甘肃兰州继续西行;第四条由今宁夏盐池县经惠安堡、预旺、李旺堡到固原向西,或由盐池县经惠安堡到今吴忠市、灵武继续西行;第五条由今甘肃省环县,进入宁夏吴忠、灵武继续西行;第六条由今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市渡河入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银川市、灵武县、吴忠市渡黄河西行。显而易见,六条交通要道,其中五条必经灵州之地,其交通位置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尤其到唐朝中叶,古丝绸之路改道,灵州直接成为丝路经要,又是西北民族地区茶马贸易的“和市”中心之一。商人“赍杂缯诸货”,“贸其马牛”。商业极为发达。日本学者前田正名在其一文中指出:“灵州县有作为国际性交通城市、贸易城市而特别值得的地域性。”。三国时期,西夏陷灵州之后,不仅打开了宋王朝的西北大门,同时也截断了西北吐蕃诸部与宋茶马贸易的通道,凉州六谷部多次上书北宋,请求两家合兵收复灵州,宋王朝封凉州六谷部首领潘罗支为朔方军节度使,灵州管内观察使,灵州西面缘边都大巡检使等职,但是多次用兵均告失败,收复灵州之策最终化为泡影。凉州六谷部政权也因为“灵州卖马路”的丧失而分崩离析。因此,作为“交通城市”、“贸易城市”的灵州,是唐蕃灵州之争的又一重要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