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略要地与马政:从中唐时期吐蕃对原州的争夺,谈原州的重要性

 思明居士 2020-02-10

在古时候,建国、用兵最离不开的便是地形,天时不如地利,高山、河流、平原等等,都是影响国家统治长治久安的必要因素,诸如川蜀之地,因地势险要,被称为天下粮仓,天府之国,是秦朝、汉朝两个王朝发家的地区,这就是因为它与政治军事诉求相结合,具有着浓浓的地理意义,这些地理区域的自然形态,山川面貌,可以为人类提供一个适合居住,可以居住场所,但另一方面,因为受地形限制,从而人类活动的范围路径就会受到一定限制。

就好比周朝时期,分封制是造成周朝灭亡的首要因素,其实那个时期并不是创不出郡县制,而是苦于地形以及人力资源,在那个时期,很多的地方都还是原始森林,未被人开垦,根本就无人居住,另一方面那个时期,医疗、科技都不发达,人口死亡率非常高,没有过多的人去任命官员,所以只得采用这种最适合当时的分封制。

而由于祖先们生产生活技术的有限,从而不可能像当代一样,根据发展需要改善自然环境,填海造田,在那个时候绝对是痴人说梦的笑话,从而祖先们在选择居住区域交通路线的时候,都会依据当地的自然地貌来划分出一些军事重点镇经济重点地区,可以说一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地区在人类的生活中的地理形式上具有着赋予了重大的意义,就好比唐代的原州。

战略要地与马政:从中唐时期吐蕃对原州的争夺,谈原州的重要性

一、原州的地理因素

说起原州的地理位置,书上是这样概括的:“山川秀拔,中华襟带。水土杂于河西,人烟接于北地。外边羌夏,襟带西凉,咽喉灵武。”从这本书上可以看出,明朝人对元洲的地理形式评价是十分之高的,明朝时期的大敌,一般都是北方的蒙古,即便是建国之后,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也多次北上出击蒙古,并且在长城一线对抗。

十分重视有利于防御的天然地理环境,而唐代设立的九边镇中的固原镇,就源于原州,在一些,有关于明朝的小说中,里面会写到明朝的军队中,有一支叫做九边,堪称是精锐,这就是驻守原州九边的军队,“固原”称呼源于唐代原州。

因为原州曾被吐蕃占领,唐人在原州东南的临泾设立行原州(行,意指临时),而宋人去掉“行”,管临泾叫作原州,在原来唐代原州治所的地方建立镇戎军(取抵御西戎之意),所以镇戎军也叫“故原州”。后来以“故”字衍化为“固原”,行用至今。

说起原州的地理位置,是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固原市,同样,说起原州,应该追溯到贞观年间,唐太宗将天下州郡划分到相应的区域,加以监督,“命大加并省,因山川形便,分为十道:一曰关内,二曰河南,三曰河东,四曰河北,五曰山南,六曰陇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剑南,十曰岭南。”原州划分在关内道,地处关内道西部,当关内道通向陇右道的官府主要驿道上,沟通关中和关外亦是唐代原州的重要地理意义。

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此时原州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北面是灵州(朔方节度所在);东北面是庆州、盐州;东面是泾州,隔泾州与邠州、宁州相望,再远是长安所在的京畿道;南面是陇州,隔陇州同凤翔府所在的岐州相望;西南面是陇右道东南部的秦州,再远是渭州,西面是会州,跨过会州是陇右道东部的兰州,以及河西走廊的开端凉州

隋朝末年,唐太祖李渊攻取长安,建立唐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影响力十分强大的一个王朝,而因为王朝国都地理位置的原因,从而关中地区十分重要,若要保持住关中地区,则必须要掌握关中到陇右之间的通道,并且稳定的控制主观中西面的陇右。

刚好原州便处于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原州地处长安、灵武、天水这三个重镇所城的中心,这三个重镇成三角之势,互相支援,遥相呼应,同时,地势极高,易守难攻,向东北可以到达朔方、河曲,向东南可以到达渭水边,进入关中平原。

向西南可以进入陇西,向西北可以进入河西走廊,纵观原州的地理位置,可以称得上是关中西部的交通枢纽,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唐朝以前,原州就非常重要,许多起兵之地想要称霸天下,必须要掌握原州。

战略要地与马政:从中唐时期吐蕃对原州的争夺,谈原州的重要性

二、原州有重要的马政

隋代时期,北方的突厥、西方的吐谷浑摩擦严重,为了对抗这两个游牧民族,必须要有着自己独特的骑兵,那骑兵去哪找呢?最重要的是什么呢?自然就是马匹了,从而,中原地区的统治者知道了马匹的重要性,西北地区最为适宜养马区域饲养马匹,于陇右设立陇右牧总监,并且除军事需要外,官方交通驿站送达人员、文书亦需要充足的马匹。

在战争年代,原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然而在和平年代,原州的位置也不亚于战争年代,原州境内,渭水沿岸平原相对平坦,水草丰沛,因海拔较高,早寒,气候也较中原更像北方草原,适于牧马,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这里便是义渠等游牧民族生存繁衍的区域,秦国征服义渠后,在此设立郡县,用以蓄养战马,耕牛等。

唐朝之所以军事强大,则是因为有着源源不断的马匹供应,并且数量需求极大,著名史学家马俊民先生曾经指出,唐代的边防体制是三位一体及在西北建立军、屯田来配合边疆防御体制,并且加派守军供应马匹,屯田供应粮食,三者互相配合,依靠原州得天土厚的地理条件,成为了唐代的养马重镇,并且是唐代的交通要道。

安史之乱后,原州成为了周边游牧民族争夺的对象,虎视眈眈,唐肃宗时期,吐蕃大举进攻唐朝,导致河西沦陷,唐王朝遂与之展开激战,然而原州却也陷落,唐朝所设立的国马一级马政家被废除,成为了吐蕃的硕果,在哪之后,原州以南成为唐蕃之间的重要战场,以西则成为吐蕃繁殖牲畜的优良牧场。因为原州的丢失,唐代马政兴盛的时代再也不复当初之胜景,战斗力,马匹数量都大幅度下降,即便是唐朝后期,出现了很多位中兴之主,对外战争也常有胜利,可还是无法挽回衰败之局面。

战略要地与马政:从中唐时期吐蕃对原州的争夺,谈原州的重要性

三、唐朝中期与吐蕃关于原州的争夺

之前就已经说过,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同时也是原州军事地位再次上升的转折点,到了唐朝中期,国力开始衰弱,使唐王朝的军事力量不得不重新调整边防实力开始下降,这个时期,吐蕃开始了进攻,先占领了河西以及陇右的大片土地,之后便将刀锋指向了原州,原州成为了唐朝与土拨抗衡的一个点,尔后,吐蕃占领原州以南的一部分,唐朝据守原州以北的另一部分,双方开始了关于原州的剧烈冲突。

1、吐蕃在原州的行动

天宝14年,安禄山发起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都长安被攻陷,拉开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序幕,因没有多余的兵力去平叛,只得将原本驻防于陇右道东部和关内道西北部的河西、陇右和朔方三节度的唐朝大军被迫东调,参与平定叛乱。

这个结果直接导致了唐朝西北部的兵力减弱,吐蕃看准此时,一举北进,对陇右一线进行蚕食。大将哥舒翰被唐玄宗、杨国忠强迫率领以河西、陇右二师为主的军队出潼关迎敌,被叛军将领崔乾佑在灵宝一战击溃。

潼关随之失守,玄宗随之出逃蜀中,长安旋即被叛军占领。而因为仓皇应敌,加之地形不熟悉,河西、陇右的十几万精锐在平定安史之乱初期全军覆没,此时迫于压力以及逃避的原因,唐玄宗宣布退位,由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也就是唐肃宗,面对万般危急的形势,唐肃宗将河北前线作战的军队调回,又将远在西域的安西,北庭乐军队调到国内参与平乱,而通过这一举动,最终在郭子仪等人的带领下,安史之乱平息,却导致了唐朝西北边防力量的大幅度削弱。

最终吐蕃在赤松德赞当政下,积极向外扩张,在两国一盛一衰的背景下,吐蕃从安西至陇山的绵长战线上逐步吞并唐朝州县,公元762年,肃宗年间,吐蕃攻陷临洮,占领秦、成、渭等州,兵锋进入陇右道,并威胁关内安全,次年,吐蕃进入大震关,并攻取兰、河、鄯、洮等州,“于是陇右地尽亡”。

吐蕃军队己然可以通过大震关,进入渭水流域,此时距离国都长安仅仅一步之遥,唐肃宗去世后,唐代宗即位,代宗广德元年十月,吐蕃军翻越陇山,进攻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并作为向导,引吐蕃深入,吐蕃至邠州时,代宗方得知吐蕃大举入侵的消息。吐蕃“帅吐谷浑、党项、氐、羌二十余万众,弥漫数十里”,走泾水沿线,至奉天、武功,渡过渭水向东进攻长安。

数日之后,长安安沦陷,迫不得已,唐代宗只得前往巴蜀避难,攻入长安之后“剽掠府库市里,焚闾舍,长安中萧然一空”,然而,吐蕃虽然成功攻陷长安,可唐朝地大物博,吐蕃没有多余的人口用以镇守,所以只得将占领土地,改为资本掠夺,他们掠夺了大量的人口,以及金银将之带回土拨,之后占领高海拔的陇右地区,然后逐级东下,大体是到陇山山脉一线。

战略要地与马政:从中唐时期吐蕃对原州的争夺,谈原州的重要性

2、吐蕃在原州的经营

占领唐朝的一部分区域后,吐蕃按照其军事体制,设立了五个德论康钦莫,即汉文史籍所记的某某道节度使或元帅,分别负责陇右地区、河西地区、剑南南诏地区、西域地区和吐谷浑地区。这些德论康钦莫的首领为“德论”,即节度使,主管所负责地区的军政事务,既可以治理辖境,也可以主持所管地区邻近方向的军事行动。

之后失陷地和居民同唐朝关系越来越薄弱,不利于唐朝收复故土,一是陷没者的血缘、情感同唐愈远,同蕃愈近,数代后反成为吐蕃顺民,二是唐朝本土之人同陷蕃唐人的血缘、情感受边境所阻,联系变淡,数代后亦容易接受领土被占现实,丧失必定收复故土的决心、信心。这会导致吐蕃长期占据如原州等唐朝故地,非吐蕃自身出现大变故,难以改变现状。

战略要地与马政:从中唐时期吐蕃对原州的争夺,谈原州的重要性

3,唐朝御边境措施和收复土地的行动

吐蕃入侵时,骑兵数量极多,往往能做到一个人掌握好几匹战马,与郭子仪带领的骑兵相比,优势不是一点半点,郭子仪不愧为当世名将,了解双方优势后,提出了城合固守,不宜为战的战略,从内陆诸镇抽调军队,用于边防,从河南、河北、山南、江阴,这些地区,每一大阵调兵数万,一小镇调兵数千,之后前往关中地区,用于国防。

战略要地与马政:从中唐时期吐蕃对原州的争夺,谈原州的重要性

然而郭子仪的这一想法虽然十分好,可此时的唐王朝已经造成了藩镇割据严重,地方拥兵自重的情况,中央虽然下了命令,让他们调出军队,可却纷纷无视,直到唐宪宗即位后,在元和13年十月,与吐蕃展开决战,唐军于定远城击破吐蕃北路军二万人,战果较多,“杀戮二千人,生擒节度副使一人、判官长行三十九人,获羊马甚众”。在这一胜利鼓舞下,平凉镇遏使郝玴配合灵武方面行动,果断从平凉向原州平高城出击,“破二万余众,收复原州城,获羊马不知其数”。之后吐蕃再次进攻唐朝,被唐朝军队击溃,以下数年,双方常有激战,互有胜负,最终,吐蕃亡于内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