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在扎实开展“走基层”活动,各级各部门把活动作为转变作风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和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深入实际掌握情况、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_摘自(群教网) 一言以蔽之,“走基层”就是要沉下去,到基层一线去,到群众中去,了解实情,了解困难,了解需求,了解诉求,去解决困难,去解民忧,去惠民生,清淤化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梗阻,这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已经入脑入心。但是对于这门必修课,怎么个“走法”,如何准确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和群众迫切要求,找准问题,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却是个方法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广泛摸排分类。要“进”,就是要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凡是要进的都要去,都要走;要“入”,就是要逐户逐片查访民情,询问诉求,登记问题,而不是走马观花,走走过场,装装样子;要分类,就是根据群众的经济收入、家庭负债、困难程度、人员情况等,将其分为“重点帮扶户”、“特别扶助户”、 “一般关心户”以及“放心户”等等。要建立民情数据库,把“重点帮扶户”、“特别扶助户”作为重点帮联对象,实行一对一、多对一帮扶计划。通过以上方式,着力提高联系服务群众实效,强化动态管理水平。 二是把建台账作为“走基层”工作抓手。瞄准困难群众,解决具体困难是联系服务群众主要任务,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方向必须要有切合基层实际且管用的办法。欣喜的是,各地都已经摸索并实践建台账的工作方法,把建台帐作为群众工作抓手,使“见台帐如见民情”,搭建起“干群连心桥”,其直接效果不言而喻:如可以克服重复帮扶,防止应该帮扶的没有帮扶,使扶贫帮困工作细致、周密、公开、透明、公正,提升群众满意度;可以让党员干部对群众基本情况了然于胸,及时发现跟踪困难群众的新情况、新要求,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主动为困难群众服务;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台帐、工作台账等方式,使对口帮扶部门、县、乡、村层层对应,统筹整合各方资源,有利于针对重点难点集中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当前,各地正总结探索建台账的具体运行和操作办法,并进一步深化、细化,固化成制度,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来,适合基层的、长期坚持的还需要简便易行,复杂化是没有生命力的。 三是转变观念提升精确服务水平。做群众工作,就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就要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的难事,既要做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也要做利长远打基础的事情,总之,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利益是天大的事情,认识解决了,思想观念还要跟上,才能事半功倍。应该说,绝大多数各级政府对于绝大多数群众诉求是有解决能力的,欠缺的就是思维和管用的方法。实干苦干还要巧干,方法是生命,有了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还需要科学机制的配合,“分类和建台账”就是方法论的灵魂。同时,在摸清了实情后,必须要分析研究不同群众的核心需求和诉求,才能有的放矢,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制定“精确服务”计划,联系服务群众水平自然得以大幅度提升。(作者:安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