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玉器鉴赏

 红豆居士 2014-06-05

清代玉器鉴赏

2014-06-01 微淘和田玉珠宝城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玉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清代玉器的品种和数量很多,以陈设品和佩饰最多,也最为精美。陈设品有仿青铜器的仿古器皿,还有各种寓意吉祥的动物造型。新增的品种有山水、花鸟、玉山子、浮雕图画式的玉屏风等等。玉佩饰的种类更是非常的丰富。

  此外还有各种玉质的实用器皿、文房用品。清代玉器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玉器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

  清代玉器中有不少大型的观赏性“玉山”,以山水画为蓝本,就地取材,加以设计制作。其做工严谨,一丝不苟。


  清代玉器品种和数量繁多,以陈设品和玉佩饰最为发达。陈设品有按青铜器为祖型的仿古形式器皿及各种仁兽,瑞禽的造型,新增的品种有山水、花鸟玉山,浮雕图画式的玉屏等。

  玉佩的品种更为丰富,成为各阶层民俗事项和服饰广泛佩戴使用的装饰品和吉祥物。此外兼有实用功能的各种玉器皿,文房用品数量和品种也较历代多有增加。


  清代玉器在制作上以乾隆时代为分界线,前期治玉重视选料,由于开采条件改善,采集到的优质白玉、羊脂玉数量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材质的精美,为这一时期能产生许多珍宝性艺术品,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工艺加工方面,琢工精巧,光工细腻。乾隆时代的玉器皿的轮廓线都极规则,横平竖直外缘及子口转折严整挺拔。棱角多呈劲挺锋锐状。起凸的浮雕图案边缘,也处理成锋利边线,观之剔透,触之扎手。在抛光工艺上也很讲究,一般细光处看不见琢镞的痕迹,细光能达到玻璃光亮度。

  清代中期以后,玉器生产渐入衰落,不但规模减退,工艺制作上取巧偷工造成规格越益粗糙。如所琢树木花草枝梗,不再精到的琢出圆润的,符合生态的形象,仅以两面削琢的角形凸起代替。花卉图案也不再细致地琢出枝叶穿插、花叶翻卷的形态,太多取平面的浅浮雕处理。尤其是器皿轮廓线大多拖泥带水,转折含混。许多该作圆雕处理的玉陈设品、玉人、玉山,甚至小件玉佩、玉附的背面,也采取用工极少的粗处理方式。

  清代主流纹饰

  业内流传这样的说法:清玉无新纹,清玉有美纹。


  意思是说,清代玉器很少有新创的纹样,但对历代玉器纹样均做了美化和修饰。


  清代玉器主流纹饰大致有:吉祥纹饰,如万字纹、龙凤纹、螭纹、如意纹等;植物纹饰,如莲藕纹、葡萄纹、松竹梅纹、蕉叶纹、花卉纹等;动物纹饰,如兽类、禽类、鸟类、昆虫类等;几何纹饰,如弦纹、绳索纹、方折纹、回纹、水波纹等。


  特征性线条(刀工)

  清代玉器最具特征性的刀工,一是“乾隆工”,一是“痕都斯坦”玉器。


  所谓“乾隆工”,是指清代玉器加工中的“精”、“细”、“密”、“满”风格。乾隆爱玉,对玉器的要求非常高, 除了质地上的细致无瑕和纯正外,更要求镂雕务精、碾琢务细、构思务密、纹饰务满。所以乾隆时期制作出来的宫廷玉器,几乎件件是精品,它们不仅线条平直圆润,角度规整匀称,转折流畅自然,并且都是一气呵成,结合绵密,绝无断刀或续刀的接痕和毛碴。


  “乾隆工”的镂雕层次繁缛,有强烈的立体感,刀工精湛。


  “乾隆工”的“剔地阳纹”平齐划一,图案在同一平面凸起,地子非常平整。


  “乾隆工”的“浅浮雕”结构起伏跌宕,动感十足。


  “乾隆工”的“高浮雕”图案层次密达。


  “乾隆工”的圆雕技法成型。


  “乾隆工”的抛光细腻精良,器表光润洁滑,大多有蜡质光泽。


  所谓“痕都斯坦”玉器,就是印度进贡的和交流的玉器。乾隆皇帝有一首题痕都斯坦玉碗的诗:“印度良工夥,水磨佳法有。羊脂标质润,菊瓣簇英翻。半似楮为久,还无斧凿痕。”可以鉴人,由于“痕都斯坦”玉器大多为生活器皿,壁薄近乎透明,打磨精细,光照可以鉴人,由于深得乾隆喜爱,宫廷玉作开始大量仿制,产生了不少工精胎薄的玉器珍品。


  特征性器型

  清代玉器除了著名的《会昌九老图》、《大禹治水图》等玉雕和传统器型外,清代玉器最具特征性的器型就是“三多”:带钩多、扳指多、鼻烟壶多。

  清代主流纹饰——吉祥纹饰“三羊开泰”(上图)

  高85cm 宽55cm 厚16cm

  三羊开泰,富贵花开,象征财运、官运亨通。

  由河南独玉雕就的吉祥摆件“三羊开泰”,如此硕大的玉雕,在清代也较为罕见。

  清代主流纹饰——吉祥纹饰“大象平安”(上图)

  高88cm 宽51cm 厚16cm

  大象、瓶子、鲜花组成的“大象平安”。

  花团锦簇、百花盛开,一派升平盛世景象。

  清代主流纹饰——吉祥纹饰“鱼化龙”(上图)

  长6.7cm

  此件为清康熙朝白玉“鱼化龙”佩。

  鱼化龙和鲤鱼跳龙门等吉祥纹饰在清代特别流行。

  清代主流纹饰——吉祥纹饰“双喜”(上图)

  长12.5cm

  此件为清代白玉“双喜”摆件。

  两只喜鹊,一枝红梅,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

  清代主流纹饰——植物纹饰“莲藕”(上图)

  清代主流纹饰——植物纹饰“葡萄”(上图)

  清代主流纹饰——植物纹饰“松树”

  此松树松针做伞形排序,是康熙朝常见的伞形松。

  清代主流纹饰——植物纹饰“菊”

  此菊突蕊,花苞缠杂,生机无限。

  清代主流纹饰——植物纹饰“折枝莲”(上图)

  清代主流纹饰——植物纹饰“花卉”(上图)

  清代主流纹饰——动物纹饰“螭纹”(上图)

此件白玉雕螭纹与明代螭纹有明甚区别:明螭嘴前突,此螭嘴平直;明螭多打洼耳,此螭尖耳后伸。

清代主流纹饰——动物纹饰“猴纹”(上图)

  清代主流纹饰——几何纹饰(上图)

  此件玉器阴刻网格纹,勾连云纹、弦纹,边缘饰突齿纹。

  清代主流纹饰——几何纹饰(上图)

  此件玉器“飞毛纹”显得更为灵动,集束双阴短线比起明朝同类线条更为规整。

  清代主流纹饰——几何纹饰(上图)

  此件玉器谷纹与战国玉器比较有明显区别。

  清代主流纹饰——几何纹饰(上图)

  此件玉器透雕几何形双龙耳把,高足饰八卦纹,回沿外壁饰回纹,杯体饰涡纹,涡纹与回纹间饰宽阴隔离槽,几何纹饰配位精当,粗细适宜。

  清代特征性刀工——“乾隆工”镂雕(上图)

  高22cm 宽17cm

  “乾隆工”镂雕和田籽料白玉香炉,刀工精湛,层次繁密,有强烈的立体感,是清代玉器中罕见的珍品。

  清代特征性刀工——“乾隆工”剔地阳纹(上图)

  图为清中期白玉双龙佩,剔地阳纹饰龙鳞纹,地字平整。

  清代特征性刀工——“乾隆工”剔地阳纹(上图)

  图为清代黄玉斋戒牌,剔地阳纹莲花龙纹,纹样在同一平面上凸起,地子整齐划一。

  清代特征性刀工——“乾隆工”镂雕(上图)

  高19.2cm

  “乾隆工”镂雕“一柱擎天”,升龙穿云戏球,构思奇特,立意高远,玉质纯和,刀工娴熟。极具收藏价值。

  清代特征性刀工——“乾隆工”浅浮雕(上图)

  因为清代白玉葫芦纹佩。“乾隆工”浅浮雕结构起伏跌宕,动感十足。

  清代特征性刀工——“乾隆工”浅浮雕(上图)

  图为清代白玉龙凤佩。

  清代特征性刀工——“乾隆工”高浮雕(上图)

  图为清代高浮雕黄玉龙纹璧。“乾隆工”高浮雕团密达,画面饱满。

  清代特征性刀工——“乾隆工”高浮雕(上图)

  “乾隆工”高浮雕出了图案密达、画面饱满之外,层次非常清晰,条分缕析,纲举目张,主次依从,丝毫不乱。

  清代特征性刀工——“乾隆工”(上图)

  图为清代白玉、双龙耳盖瓶,是“乾隆工”圆雕精品。无论是鼓腹、束腰、圆足还是盖沿,都是比例合适,弧线圆浑,清代的圆雕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清代特征性刀工——“乾隆工”圆雕(上图)

  图为清代白玉瑞兽盖壶,圆雕技法成型,刀工精致娴熟。

  清代特征性刀工——“痕都斯坦”玉器(上图)

  直径14cm

  所谓“痕都斯坦”玉器,是指印度传入的玉器和乾隆时期仿造的,璧薄近似透明,打磨精细的玉器。

  图为,“御铭白玉痕都斯坦式鹅首水盂”,在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22.925万英镑的高价。

  清代特征性刀工——“痕都斯坦”玉器(上图)

  高14.5cm

  图为清代“痕都斯坦”翠玉花形纽香炉,璧薄如透,光照鉴人。

  清代特征性器型——扳指(上图)

  清代特征性器型——扳指(上图)

  扳指是清代玉器“三多”中的“一多”,图为清代白玉扳指,玉质温润,造型厚重端庄,表面有柔丽蜡质光泽。

  清代特征性器型——带钩(上图)

  清代玉器“三多”中的另一“多”就是带钩,图为清代白玉螭纹钩。

  清代特征性器型——带扣(上图)

  图为清代白玉双螭玉花带扣,玉质通透,玉色犹如玻璃光泽。

  清代特征性器型——鼻烟壶(上图)

  清代玉器“三多”中的 又一“多”就是鼻烟壶,图为清代白玉铺首耳烟壶,造型典雅大方,玉质细腻i通透。

  清代特征性器型——鼻烟壶(上图)

  图为清代白玉铺首耳烟壶,造型灵透飘逸,玉质温婉柔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