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俭道光

 庶民临风 2014-06-06

 

龙兴辽东满清旺 - 庶民庭院 - 庶民庭院回眸临风

 

清宣宗即爱新觉罗·旻宁。

爱新觉罗·旻宁(1782916日—1850225日),即清宣宗,史称道光帝,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满语,穆麟德:min ning)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也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分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916日),在位期间清朝积贫积弱,他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道光帝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1842年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十年道光帝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措施。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十四日去世。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他是嘉庆帝嫡出的皇次子,由于长子早夭,所以他是事实上的嫡长子。正是因为嘉庆长子早夭的缘故,所以爱新觉罗·绵宁是大清朝第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

如何继承皇位的 其父亲嘉庆皇帝本来就对绵宁很赞赏,因为在镇压白莲教起义之事中绵宁的表现,更是坚定了嘉庆皇帝传位于绵宁的决心。

绵宁年幼好学,间习武艺。10岁跟随祖父乾隆皇帝打猎获鹿,乾隆帝大喜,赐黄马褂、花翎。嘉庆十八年,天理教徒攻进紫禁城,他又以鸟枪击毙两“贼”。嘉庆帝很高兴,封他为“智亲王”,其御枪也赏赐了一个封号,叫“威烈”,嘉庆帝称赞他“忠孝兼备”。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崩,绵宁继位,因为担心绵字老百姓不容易避讳,所以改名旻宁,定年号为道光。即位时正值鸦片泛滥,道光帝为挽救国家财政危机,也主张禁烟,多次下诏禁鸦片进口,禁止自种自制。之后鸦片战争爆发,由于道光帝战守无策,时和时战,清朝战败于英国,并与英人签订近代首条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及开放五口通商。

道光帝在位时因循守旧,绝少建树,重臣曹振镛奉行“多磕头,少说话”哲学。大臣所上奏章也“语多吉祥,凶灾不敢入告”。继起的穆彰阿,人称“在位二十年,亦爱才,亦不大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为务”。鸦片战争战败后,前方将帅还不断谎报战绩,掩败为功,责任重大的指挥官靖逆将军奕山竟被钦命“交部优叙”,赏白玉翎管。礼部右侍郎曾国藩批评道光时代:“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以畏葸为慎,以柔靡为恭。”,“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乃至太平天国兵起,地方官仍互相隐讳,不敢上报。

道光朝稍可称善的政绩是用陶澍改革盐法,革除了垄断商贩的束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此外,道光帝崇尚俭朴,所穿龙袍甚至是宫内旧料所制,“衣非三浣不易。宫中用款,岁不逾二十万,内务府掌司各官,皆有'臣朔饥欲死’状。颂之者谓其俭德实三代下第一人,虽汉文帝宋仁宗亦不能及。”满朝文武亦因此投其所好,所穿朝服故意打上补丁,以示清廉。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驾崩于圆明园,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葬于清西陵慕陵。

命轨迹

道光皇帝本名爱新觉罗. 绵宁,因为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所以道光皇帝把自己的"绵"字改写成"旻"字。(以下写作旻宁)
   道光皇帝爱新觉罗. 绵宁,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八月,属虎。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嘉庆皇帝崩世,皇二子旻宁继承皇位,这年旻宁39岁,次年改元道光。道光皇帝是大清王朝的第八位皇帝,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30年,活了69岁。关于道光皇帝的继位是清宫疑案之一,下面我就来说说道光皇帝的继位疑案。
  
  一、继位疑案
  
  在清朝十二位皇帝中,关于继承皇位存在疑案的有三位皇帝,即崇德帝皇太极、雍正帝胤禛、道光帝旻宁。关于崇德帝皇太极、雍正帝胤禛的继位疑案上面已述。下面就要说说道光帝旻宁的继位疑案。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十八日,嘉庆皇帝从圆明园起銮前往承德避暑山庄。第二天(七月二十五日)晚上,嘉庆皇帝崩世。嘉庆皇帝死后,面临的是皇位继承问题。
   清朝从雍正皇帝开始,规定了秘密立储的祖制家法。把立储的诏书写好放在正大光明匾的后面,不公开立储。等到皇帝驾崩地时候,把正大光明匾的后面立储诏书拿出来,这样太子就可以继位了。乾隆皇帝是这样继位的,
  嘉庆皇帝得到皇位是乾隆皇帝主动禅让的。嘉庆皇帝在立储君的问题上应该按照祖父雍正皇帝规定的家法。可嘉庆皇帝死后,紫禁城里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压根儿就没有立储的诏书。那么嘉庆皇帝有没有写立储的诏书呢?难说。道光皇帝旻宁的继位是被推举上去的。
   管内务府大臣宗室禧恩说"有定乱勋,当继位"。(《清史稿. 禧恩传》)"定" 评定。"乱勋"指嘉庆十八年天理教起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评定嘉庆十八年天理教起义的皇子继位。这个人就是旻宁。
   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等人犹豫。就是不表示支持,也不表示反对。禧恩说服不了其他人。禧恩有什么资格让旻宁继位?这是不符合祖制家法的。
   这时嘉庆皇帝的第二位皇后,孝和睿皇后表示认同禧恩的建议,孝和睿皇后马上下懿旨让旻宁继位。此懿旨传到承德,旻宁马上下跪磕头表示感谢。孝和睿皇后让旻宁继位的理由也是因为旻宁评定天理教起义有功。大家注意,旻宁不是孝和睿皇后的儿子。孝和睿皇后能让旻宁继位,而不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可以说孝和睿皇后胸怀博大。
   皇二子旻宁刚刚继承皇位,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就在承德避暑山庄找到了一个小金盒,这个小金盒放在嘉庆皇帝生前身边一个太监那儿。但这个小金盒找不到钥匙。拖津在情急之下,把小金盒锁拧开了,里面就是嘉庆皇帝立储的诏书,诏书上就是立皇二子旻宁为太子。诏书上的时间是在嘉庆四年。这件事情在《清史稿.拖津传》和《清史稿. 戴均元传》都有记载。
   按照祖制家法,嘉庆皇帝的诏书应该在紫禁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边,怎么会带到承德避暑山庄呢?而且还是在一个太监身上?好多学者觉得这不应该是嘉庆皇帝的遗诏。那么只有一种解释,嘉庆皇帝的诏书是道光皇帝的安排。道光皇帝怕别人心不服,所以安排了这场戏。
  
  
  二、禁烟运动
  
  道光皇帝在位30年,最大的悲苦就是禁烟运动失败,鸦片战争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道光皇帝继位之初,主张严禁鸦片。但是鸦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后来道光皇帝在禁与不禁的问题上态度不明。
  当时以林则徐为首的叫严禁派,以许乃济为首的叫驰禁派。最后道光皇帝支持林则徐的严禁派。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道光皇帝调湖广总督林则徐为为两广总督兼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很坚决地表示"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公元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开始销毁鸦片,历时22天,共计销毁鸦片2 376 254斤。史称"虎门销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触犯了一些人的不法利益,触犯了英国殖民侵略者的不法利益。英国政府决定用坚船利炮扣打中国大门。
  
  三、鸦片战争
  
  道光二十年五月(公元1840年6月)鸦片战征正式打响。
  英国舰队先进攻广州,英军在穿鼻海战、官涌海战中受到了守将关天培的痛击,英军统帅见难以攻陷广州,并封锁了珠江口,主力部队又转攻厦门,又受到了提督邓廷桢的痛击,英军又转攻定海,总兵葛云飞壮烈牺牲,定海失守。英军又进犯天津,直隶总督琦善想接待客人一样接待了英军。
  英国人把照会交给了琦善,琦善又把照会交给了道光皇帝,道光皇帝从照会中读出的结论是,这一切都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所致,英军北上不是挑衅的,而是来请求"昭雪申冤"的。可见这时候的道光皇帝是多么的昏庸。英国人又在照会中提出了割地、赔款等无理要求。
  这个时候道光皇帝的态度倾向于议和,最终道光皇帝决定,罢免林则徐,以琦善代之。
  英国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再次使用武力解决。英军突袭虎门炮台,关天培应战,但是琦善立即求和,同英国签订了《穿鼻条约》。割地香港,赔款六百万元,英军随即占领香港。
   道光皇帝在知道英国应要割地赔款之后,突然又主张打仗了,下令将琦善革职抄家。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二月,英军进犯虎门炮台,关天培牺牲。炮台陷落。道光皇帝任命奕山为"靖逆将军"。四月初,奕山与英军在广州开战,清军溃败,奕山举起了白旗投降。奕山失去了抵抗信心,但是广州的老百姓没有失去抵抗的信心。在广州三元里,老百姓们组织了7000多人,抱着对侵略者的仇恨与英军血战。英军被分裂成几处,陷入了群众的包围之中,很难摆脱。第二天,奕山应英国人的要求,派广州知府出城为英军解围,劝说群众的领袖们引导群众散开。三元里血民战因此告终。后来奕山向英方交了600万元赔款,这样才"赎"回了广州城。奕山的失败,林则徐成了替罪羊,道光皇帝把林则徐遣戍伊犁。同年七月英军占领厦门。八月,英军第二次占领定海。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正月,道光皇帝派奕经率领军队反攻宁波、镇海,结果失败。三月,英军占领乍浦。五月,英军占领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为国牺牲。六月,英军占领镇江。七月,中英双方签订《江宁条约》。
  
  四、南京条约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公元1842年8月29日)中英双方代表在江宁(今南京),签订了《江宁条约》(后称《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主要内容有:
  一、割让香港给英国;
  二、赔偿军费一千二百万两,鸦片费六百万两,商欠三百万两, 共计两千一百万两;
  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四、英商关税优惠;
  ………
  随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法黄埔条约》,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从此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的鸦片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兵败,是必然还是偶然?难道中国就应该失败吗?
  
  五 胜败有凭
  
  从军事上来说,清军的兵力随时可以调动,可英军只有4000人,这是清军优势之一。英军是跨越重洋,清军是以静对动,以逸对劳,这是清军优势之二。从民心上来说,清军是防御战,而英军是殖民侵略者。这是清军优势之三。英国只有一点优势,那就是武器上的优势,但是差距不是很大。中英鸦片战争时,英国还没有"日不没国"。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中国是不应该失败的。
   道光皇帝不重视这场战争,不知道战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道光皇帝和他的祖父、父亲一样,也自称"大国",这表现了道光皇帝的"夜郎自大"。在鸦片战争中,道光皇帝将林则徐罢官,这是道光皇帝自毁长城。
历史总是在重演。历史已经把道光皇帝的名字刻在了耻辱柱上,让后人们牢记这段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我们的内心深处会做何感想呢?
   鸦片战争,中国兵败,是清道光朝三十年的最大耻辱。在道光朝三十年的
历史上,也有过辉煌。请大家切忌一句话:即不要忘却历史的耻辱,也不要抹去历史的辉煌。愿以此言与爱好历史的人们共享。清道光朝的辉煌是道光皇帝评定了新疆回部张格尔叛乱。
  
  五、 评定叛乱
  
  道光皇帝刚刚继位只有10天,就收到了新疆回部张格尔叛乱的消息。当时张格尔率领300余人扰边,杀伤官兵,抢劫马匹,后被清军击溃。此次道光皇帝对张格尔的叛乱不重视,没有根除张格尔叛乱。张格尔再次积蓄力量,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又开始骚扰边境。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张格尔率军500人攻献四城,裂土称王。清政府是绝对不会允许张格尔这么嚣张的。清军将领把张格尔攻陷的四城收复。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正月,张格尔被擒。道光八年五月,道光皇帝命令将张格尔"寸磔枭示"。
  
  七、家庭生活
  
  道光帝旻宁在15岁时,首次完婚,妻子钮祜禄氏。钮祜禄氏死于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这时旻宁还没做皇帝,因此钮祜禄氏也没做过皇后。旻宁继位后,追封钮祜禄氏为孝穆成皇后。
  道光皇帝的第二位皇后为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她在钮祜禄氏死后,接替钮祜禄氏为嫡福晋。旻宁继位后,佟佳氏就做了皇后。佟佳氏一共当了13年的皇后,病死,
  道光皇帝的第三位皇后为孝全成皇后,与道光皇帝生有一子,即皇四子奕詝(后来的咸丰皇帝)时年24岁。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被册立为皇后。这位皇后因为长的不漂亮,不受道光皇帝的宠幸,心里抑郁,得了大病。于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病逝,年仅33岁。
  道光皇帝的第四位皇后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与道光皇帝生了三个儿子,即皇二子奕纲、皇三子奕继和皇六子奕。博尔济吉特氏死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年44岁。
  道光皇帝还有一位很有名的皇贵妃,是庄顺皇贵妃,乌雅氏。与道光皇帝生有三子,即皇七子奕譞、皇八子奕訁合和皇九子奕譓。他的孙子和重孙都是大清王朝的皇帝。孙子是光绪皇帝,重孙是宣统皇帝。(这两位皇帝都是奕譞的后人)庄顺皇贵妃死于统治五年(公元1866年)。
  说完道光皇帝的后宫,再说说道光皇帝的子女。
  道光皇帝共有9子10女。在道光皇帝的个儿子中,死在道光皇帝之前的有三位皇子。即皇长子奕纬24岁死。二子奕纲2岁死。三子奕继只活了一个多月。道光皇帝的皇五子过继于他人。道光皇帝59岁时,有皇七子奕譞。皇八子、皇九子出生时,道光皇帝已经年过60岁了。
  在道光皇帝10个女儿中,长成人并下嫁的有5人。在这5人中,一人年过40死去,一人年过30死去。二人年过20死去。
  
   八、道光崩世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皇帝旻宁死于圆明园慎德堂,年69岁。与圣祖康熙皇帝同龄。道光三十年四月,给道光皇帝上谥号成皇帝,庙号宣宗。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二月,把道光皇帝的遗体葬于清西陵幕陵。
  道光皇帝死后,由皇四子奕詝继位,即咸丰皇帝

改刀肉与道光帝的故事

塞北古城平泉,有一种传统风味小吃——改刀肉。改刀肉以猪肉和竹笋为主料,切成丝翻炒,边炒边加入鸡鸭汤、口蘑汤、酱油、绍兴酒、香油等。待肉、笋成为金黄色后,浇上汁水,盛入盘中,成品改刀肉,外形犹如一座金字塔,笋丝柔韧,肉丝筋硬,味道鲜美,爽口而不腻人。

改刀肉与道光帝的故事
改刀肉与道光帝的故事

道光皇帝与“改刀肉”

大清朝的十三位皇帝,论吃喝玩当数乾隆皇帝,要不怎么各地的美味菜品、茶点和景致都与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留下了许多典故。但要论起“艰苦朴素”,较比之下,得说是道光帝了。但是,河北古城平泉县有名道菜,相传与这位道光皇帝有关。这菜的名字就叫“改刀肉”。

您看好了,是“改刀肉”可不是“滚刀肉”。

话说道光年间,有一天御膳房的御厨刘师傅,得了道光帝的旨。感情道光帝日理万机,再加上遇到点烦心事,胃口不佳,想换换口味。太监传旨后,刘师傅可就琢磨开了。换口味容易,但分给谁换,皇上再艰苦朴素,那也是山珍海味的吃过、见过。正在苦思苦想的当口儿,刘师傅忽然想到,如果用现成的鲜竹笋与瘦肉一起热炒,浓郁的肉香和竹笋清香合为一处,那味道定是错不了。

但是,主意是有了,但要真做起来还真没那么容易。不是刀口不对,就是肥瘦肉搭配不合理,炒出的菜没什么新意。后来。经过几番的试炒试尝,总结经验、教训,终于掌握了刀口、肥瘦肉搭配和火候的规律,做成了这道菜。入口绵软,口感筋道,其味鲜美。经道光皇帝上眼一瞧,上嘴一尝。那肉切的刀口讲究,火候得当,论色,是清秀悦目;论香。清香扑鼻;论味,是鲜美无比。这道菜吃的道光帝是相当的满意,并定为清宫的御膳。

关于这道菜的名字,说法有二。一是这菜重在刀工和火候,所以叫“改刀肉”;第二种说法是道光帝吃过后御赐菜名“改刀肉”。那么,为什么起了个“改刀肉”的名儿,这可是天机。身边的太监和刘师傅自然不敢多问。

岁月不饶人,伺候了皇帝几十年的刘师傅,年岁大了便出宫回到河北老家。和儿子凭手艺开了个饭庄,这道叫“改刀肉”的菜,也就传到了民间。后来刘师傅还收了5个徒弟,传授御膳菜的绝技。1844年,也就是道光24年,76岁的刘师傅去逝,五个徒弟在师傅死后,把店改为“五奎园”,意思是,要这无个徒弟齐心协力,传承好手艺和“改刀肉”的绝技。

风味特点

1.改刀肉是清道光年间宫廷御膳品种,经八代相传,已有 l60余年的历史。

2.相传,道光在位时,吃腻了山珍海味,一心想换花样,御膳房里七位高厨费尽心机,仍不能引起皇帝的食欲,众厨急切不安。一日主厨刘德才忽想起竹笋鲜嫩,如配以猪肉同炒一定味佳。众人反复试做,逐步完善,晋献后深受道光喜爱。

3.此菜用料寻常,重在刀功,肉丝与笋丝混然一色,入口酥软,味道鲜美,无余汁,幽香四溢,可冬存百日,夏贮一旬。此菜回锅胜于初做,制作精细,风味独特,在东北地区广为流传。


道光帝补裤子
《春明梦录》中有一个故事:道光皇帝穿的一条"湖绉御裤"破了一个洞,为示范节俭,便命内务府拿去补。后来裤补好了,看上去天衣无缝。皇帝大喜,顺口问花费了多少银两,下人回答说"三千两白银。"道光大怒:"做条新裤尚且花不了三十两白银,补个洞倒要三千两,你们如此欺骗朕该当何罪?"内务府忙作出解释:"皇上的御裤,是用有花的湖绉布料做的,我们买来这种布,剪了几百匹,才找到花头正好合适的一块,所以才会这么贵。"

全皇后暴亡之谜

道光帝生前共有过三位皇后,第一位是孝穆成皇后,还在道光为皇子时的嘉庆元年(1796)被册封为道光的嫡福晋,死于嘉庆13年正月,其皇后名份是道光即位后追封的。第二位是孝慎成皇后,当孝穆成皇后死后,被嘉庆册封为道光的继嫡福晋,道光即位后立为皇后,于道光134月去世。

孝全成皇后是道光的第三位皇后。道光初年入宫,赐号全嫔。小时候,其父颐龄任职苏州,孝全也随居苏州,其聪明、贤惠,堪称一时之冠。入宫后,曾经仿照民问的乞巧板,将木片削成若干方,排成“六合同春”四字,做为宫中新年的玩具,为皇宫的深宅大院增添了喜庆气氛,直到咸丰初年,京外还有人仿其遣制,以致被《清宫词》誉为:“惠质兰心并世无,垂鬓曾记住姑苏。谱成六合同春字,绝胜璇玑织锦图。”所以,孝全入宫后,以美貌聪慧、心灵手巧,深得道光宠爱,连连晋封。道光3年(1823)册封为全妃,5年晋为全贵妃。13年又晋为皇贵妃,14年立为皇后。按照清宫规制,女子入宫,在通向皇后的道路上,共有八个阶梯。这八阶梯是;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皇后。孝全皇后初入宫时,就跳越过了答应、常在、贵人三个等级,被册封为嫔,以后在短短的14年间,又迈上其余5个台阶,达到了一个宫中女人日思夜想的巅峰地位——皇后,其升迁速度是相当快的。孝全的晋封之快,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明,孝全在道光那里,得到了持殊的宠幸。

既然如此,正当春风得意,年仅33岁的孝全为何突然患病身亡呢?对此,正史并无明载。然而,通过其它史料,可以找到解答这一问题的某些线索。

道光20年时,道光帝已年近60岁,在这之前,就已开始考虑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当时的合适人选一是孝全皇后所生的皇四子奕詝;一是静皇贵纪所生的皇六子奕訢。这年,就奕詝和奕訢而言,奕詝10虚岁,奕訢9虚岁,年龄大致相当,身体发育均属正常。奕詝似乎以敦厚见长,奕訢则以聪颖取胜,两人各有优长,不分伯仲。就全皇后和静皇贵妃而言,前者为皇后,自然位居第一.后者为皇贵妃,地位仅在皇后之下,排名第二,两者虽有差距,但差距不大,难分优劣。

在这种情况下.奕詝和奕訢谁可能成为大清皇位的继承人,关键在于道光帝的好恶。

《清宫词》中有一首词记载了孝全皇后之死,它是这样写的:

“如意多因少小怜,蚁杯鸩毒兆当筵。温成贵宠伤盘水,无语亲褒有孝全。”

这首词的注释说:孝全皇后先由皇贵妃总管六宫事务(道光13年),不久,正位中宫(道光14年),数年后暴死,事多隐秘。当时,道光的继母孝和皇太后还活着,家法森严,道光也不敢违抗孝和皇太后的懿旨,所以,特谥之曰“全”。道光既痛悼孝全去世也,故不立其她妃嫔之子为继承人,而决定立奕詝,因为奕詝为孝全皇后所生.并且在诸皇子中年龄较大。

《清宫词》所记,孝全之死与筵席上的鸩毒有关,是孝全违背了家法,孝和皇太后执行家法的结果 。至于违背了家法中的哪条哪款,注释没有明说.只说是“事多隐秘。”

到底是什么“隐秘”呢?当然不象电视剧中所说的在宫外与别人生了孩子,而是史家的另一条史料回答了这个问题:

原来,道光帝在奕詝和奕訢这两位皇子中,究竟确定谁为继承人,一直举棋不定。因奕詝年长,其生母孝全长期受宠。大约原定立奕詝继统,后又觉奕訢天资聪颖,才智过人,又想立奕訢为储。孝全深知道光犹豫不决,为防止意外,保证奕詝将来荣登大宝,就想设筵鸩杀其它皇子。一日,孝全皇后设下筵席,请诸位皇子前来参加,暗中将鸩毒放入鱼中,并率先告戒奕詝不要吃鱼。奕詝性情敦厚,与诸位兄弟友爱情深,就偷偷告诉诸位兄弟不要吃鱼。诸弟果然均未吃鱼,遂得不死。不久,这一阴谋泄漏,为道光继母孝和皇太后所知,孝和大怒,立命将孝全皇后赐死。孝全皇后徘徊犹豫,自然不愿去死。孝和皇太后就命人将白绫悬于宫门之上,并召宫人昼夜哭丧,逼令孝全皇后自尽,孝全无奈,只好自缢身亡。后来,奕詝真的登上了皇帝宝座,但他登基却是以母后的暴死为代价的。

 
节俭”皇帝
道光帝的“节俭”,在历朝帝王中算是首屈一指的,而他的俭省作风,并没使他的大清王朝强盛起来,下面来说说他的一些节俭趣事。

先来说说吃。

道光帝有回赏赐沙场有功之臣吃顿饭,也“节俭”到家。大学士长龄,平定了回疆,把逆首张格尔槛送京师。道光帝亲御午门受俘后,便开庆功宴筵,他怕内膳房太耗费银钱,便传旨须格外节俭。当时请的客人除长龄外,还有十五个老臣。这些人挤了两桌,桌上摆着看得见的几样菜,大臣们却不敢举箸,只怕一动筷, 便要吃光,而吃光了是很不好看的。道光帝坐在上面,也不吃菜,也不喝酒,只和大臣们谈些前朝的武功,后来又谈到做诗。一班老臣硬是忍着饿听道光帝在席上长篇大论了足足两个时辰,菜不曾吃得,便散席了,只得一个个前胸贴后背地回家去吃。还好老臣们身体素质不错,没有低血糖什么的毛病,不然可能就得晕倒几个。

再来说说穿。

《清宣宗实录》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儿,道光十四年冬天,道光检阅京城的禁卫军,看到官兵都穿着朴素的衣服,高兴地说:“一洗过去的恶习,崇实务本,不失满洲旧风,将几位主管官员各提升一级”。

几天过后,官员们上朝都齐刷刷穿上打补丁的衣服。只见满朝文武个个衣衫褴褛,当时的一般中层干部也不致于这副打扮,何况他们。散朝时,大家都开始装模作样彼此之间交流节俭经验,比如哪儿可以买到便宜蔬菜,如何买到便宜衣服等等。

道光皇帝哪里知道,此时北京城里的旧衣服卖得比新的还贵呢。有些官买不起,就只好自己做旧,把新袍子弄脏弄破加上补丁。道光帝眼见满朝文武都穿旧衣破袍,认为自己勤俭节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于是节俭得更加起劲。

有一次,道光帝发现曹学士裤膝上打了个补掌,立即问道:“你打这个掌要费多少银子?”曹学士答曰:“须银三钱。”道光帝登时叹息道:“汝外间作物大便宜,吾内府乃须银千两!”

道光帝立即召来内务府大臣,痛责其补一块补丁报销了上千两银子,太甚。没想到内务府大臣理直气壮——皇上裤子上的补丁是送到苏州打的,手艺好,工费高自然高。而且,剪了几百匹布才对上花纹儿,所以最后补得是天衣无缝。此外,还有保镖押运的费用也不低……

内务府大臣从容应答,而且越说越有理,一幅言之凿凿的样子。道光皇帝不明白其中的是非曲直,竟也无言以对。以后道光再有缝缝补补的活儿,就找后宫的嫔妃干,尽管手艺差点儿,但不用花费啊。

但是,这种“节俭”的意义,其影响的范围更是有限的。满朝文武回到家里,饮食、衣服、车马之类,争奇竞巧,极端奢侈。官场生活依然故我,梨园声色,饮食精靡,变本加厉,官员们的生活豪奢,是道光想都想不到的。再者,对其后代也无甚影响,从咸丰、同治慈禧无不大兴土木,一个比一个奢侈,这可谓是一大讽刺。

最后,作为一国之君,不去大刀阔斧地开源兴利,而在一饭一衣上锱铢必较,这就不是节俭,而是吝啬了。近人蔡东藩评价道光帝,“徒齐其末,未揣其本,省衣减膳之为,治家有余,治国不足。”

光皇帝的皇后及妃子的详细介绍

清朝道光皇帝——道光帝(1782~1850),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努尔哈赤算起),1820-1850年在位,在位期间正值清朝衰落,他为挽救清朝颓势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道光帝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1842年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十年道光帝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举措。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崩于圆明园,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葬于清西陵慕陵。

  道光的四位皇后

  第一任皇后,孝穆成皇后:

  孝穆成皇后(1781—1808年),钮祜禄氏,户部尚书、一等子布颜达赉女。时宣宗道光帝为皇子,嘉庆元年,仁宗嘉庆帝册封其为嫡福晋。十三年正月戊午逝世,无子。道光帝即位后,追册谥曰孝穆皇后。

  第二任皇后,孝慎成皇后:

  孝慎成皇后(1790—1833年)佟佳氏,道光帝皇后。三等承恩公舒明阿女。道光帝为皇子时,嫡福晋钮钴禄氏(即孝穆成皇后)于嘉庆十三年逝世,后嘉庆帝册封佟佳氏为继嫡福晋。嘉庆十八年(1813年)十月初二日酉时生道光帝长女端悯固伦公主,公主早夭。道光帝即位后,佟佳氏被立为皇后。道光十三年四月己巳,崩,谥曰孝慎皇后,葬清东陵龙泉峪。

  第三任皇后,孝全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1808年—1840年)钮祜禄氏,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恩公颐龄女。嘉庆十三年(1808年)二月孝全成皇后二十八生。道光帝第二任皇后。道光元年七月封为全嫔,三年十一月二十五册晋全妃,五年二月二十生皇三女端顺固伦公主。四月十三晋全贵妃。六年四月初六生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十一年六月初九生皇四子奕詝(咸丰帝),十三年八月十五晋称皇贵妃摄六宫事。十四年十一月立为皇后。二十年(1840年)正月十一崩,寿三十三。十七日宣宗赐谥孝全皇后。

 第四任皇后,孝静成皇后: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郎阿之女,大概生于嘉庆九年(也有可能是十年)。初入宫为静贵人,十四年为贵妃,二十年为静皇贵妃。文宗即位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咸丰五年七月太妃病笃,尊为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日崩,享年44岁。

  道光的妃子

  ·庄顺皇贵妃乌雅氏,赐笔帖式岭寿之女,事宣宗,为常在,道光十九年七月晋琳贵人,道光二十年生皇七子醇亲王奕譞,十二月晋琳嫔,道光二十二年皇九女寿庄固伦公主,五月晋琳妃,道光二十四年生皇八子钟瑞郡王奕詥,道光二十五年生皇九子孚敬郡王奕譓,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二月晋琳贵妃,文宗尊为皇考琳贵太妃,穆宗尊为皇祖琳皇贵太妃,同治五年(1866)卒,命王公百官持服一日,谥:庄顺皇贵妃,葬慕东陵园寝。

  ·彤贵妃舒穆鲁氏,郎中玉彰之女,事宣宗,为彤贵人,道光十二年晋彤嫔,道光十四年晋彤妃,道光十六年晋彤贵妃,道光二十年生皇七女,道光二十一年生皇八女寿禧和硕公主,道光二十四年皇十女,未久复降贵人,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咸丰帝尊其为皇考彤嫔,同治十三年同治帝尊其为皇祖彤贵妃,光绪三年(1877)卒,九月初三奉移,初八入慕动陵。



  ·佳贵妃郭佳氏,初事宣宗,为佳贵人,道光十六年(1836)十二月晋佳嫔,未久复降贵人,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晋尊皇祖佳贵妃,光绪十六年(1890)卒。

  ·成贵妃钮祜禄氏初事宣宗,为成贵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二月晋成嫔,未即复降成贵人,同治帝尊其为皇祖成妃,后晋尊皇祖成贵妃,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光绪十四年(1888)卒。

和妃纳喇氏,初以官女子,事宣宗潜邸,嘉庆十三年生皇长子隐志郡王奕纬,嘉庆帝特命赐封侧福晋,道光二年(1822)十一月封和嫔,道光三年(1823)十一月晋和妃,道光十六年(1836)四月初四卒。

  ·祥妃钮祜禄氏初事宣宗,为贵人,道光三年封嫔,道光五年生皇二女,八月初八晋祥妃,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生皇五女寿臧和硕公主,道光十一年生皇五子敦勤亲王奕誴。后降贵人,文宗尊为皇考祥妃,咸丰十一年(1861)正月初六卒,二月二十二移西陵,十一月穆宗追尊为皇祖祥妃。

  ·常妃赫舍里氏,初为贵人,历咸丰、同治二朝累晋封为常妃。咸丰十年(1860),当英法联军侵入时居圆明园,惊吓而卒。



  ·珍嫔(1804-?)赫舍里氏,满洲镶蓝旗,生于嘉庆九年十一月十五日,父容海,曾任广东按察司按察使,母伊尔根觉罗氏。道光二年(1825年)入宫,册封为珍贵人,道光四年(1827年)晋珍嫔。道光五年(1828年)八月初八奉皇太后懿旨,晋
珍妃。道光六年(1829年)降为珍嫔。金册,金印交回造办处熔化。道光九年十一月前卒,年二十四岁,不知葬于何处,待考。

  ·恬嫔富察氏,道光二年(1822)十一月封恬嫔,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

  ·顺嫔失其氏,初为常在,历咸丰、同治二朝累晋封为顺嫔。同治七年(1868)卒。

  ·豫嫔尚佳氏,初为贵人,道光时期降为答应,咸丰时尊为皇考常在,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晋尊为皇祖豫嫔,光绪年间卒。

  ·恒嫔蔡佳氏,初为贵人,道光时期降为答应,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晋尊为恒嫔,光绪二年(1876)卒。

  ·平贵人赵氏,初入侍宣宗潜邸为格格,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初五封平贵人,道光三年(1823)癸未三月二十五卒,采棺暂安于静安庄殡宫,道光七年九月,奉移于清东陵宝华峪妃园寝,道光十五年七月,奉移于双峰岫妃园寝。

·定贵人孙氏,初入侍宣宗潜邸为格格,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初五封定贵人,道光二十二年(1842)壬寅十二月十四卒,道光二十五年(1845)十一月奉移于慕陵妃园寝。

  ·李贵人李氏,内务府六库郎中善保女,道光七年(1827)十月初七酉时生,道光二十年(1840)三月入宫,封意常在,十二月降为李答应,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文宗尊其为皇考常在,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穆宗晋尊其为皇祖李贵人,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十八巳正二刻卒,时年46岁,四月奉移妃园寝。

  ·那贵人那氏,正白旗托永武管领下,原蓝翎长那俊之女,道光五年(1825)六月二十一辰时生,道光二十年二月十七入宫封琭常在,十一月晋琭贵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月十八日降禄常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十一月初四降那答应,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文宗尊其为皇考常在,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穆宗晋尊其为皇祖那贵人,同治四年(1865)七月二十卒于寿安宫,六年(1867)三月初三葬妃园寝。

  ·睦答应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十月二十八生,道光二年(1822)十月封睦贵人,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二十三晋睦嫔,道光十一年(1831)九月十一降睦贵人,未久又降为睦答应,道光十五年(1835)上半年前卒,九月初八葬入妃园寝。



  ·蔓常在姓氏未知道光十一年(1831)四月前已入宫,封为蔓常在,道光十三年(1833)八月前卒,未葬入妃园寝。

  ·官女子刘氏道光十三年(1833)九月封刘答应,道光十五年(1835)降为刘官女子,道光二十二年(1842)前卒,未葬入妃园寝。

道光皇帝的儿子

  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隐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时为旻宁藩邸使女。生于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四月二十一日。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嘉庆帝封其为多罗贝勒,道光帝登基后降居皇子位。道光十一年四月卒,享年25岁,谥“隐志”。咸丰即位后,又追封多罗郡王。

  皇次子爱新觉罗·奕纲顺和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时为静嫔。生于道光六年十月二十三,次年二月即殇。

  皇三子爱新觉罗·奕继慧质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时为静妃。生于道光九年十一月初七,同年十二月即殇。

  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帝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时为全贵妃。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卒于咸丰十一年。不予赘述。

  皇五子爱新觉罗·奕誴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为惇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十五生,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过继敦恪亲王绵恺为嗣,降袭为多罗敦恪郡王,咸丰十年(1860)正月晋封和硕敦恪亲王,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十九卒,年59岁,卒后谥“勤”。


  皇六子爱新觉罗·奕恭忠亲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时为静妃。生于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文宗继位奉宣宗遗照封奕为恭亲王。光绪二十年任总理衙门大臣,并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初十薨,年66岁,谥曰“忠”。

  皇七子爱新觉罗·奕譞醇贤亲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贵人。文宗即为封醇郡王,年十岁。同治十一年晋封亲王。次子为光绪皇帝。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卒,年52,谥“贤”。

  皇八子爱新觉罗·奕詥钟端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生于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正月二十六日。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咸丰帝即位,封为多罗钟郡王。卒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十一月初四,年25岁,谥“端”。无子,以恭忠亲王奕子载滢为后,袭贝勒。坐事夺爵归宗。又以醇贤亲王奕譞子载涛为后,袭贝勒,加郡王衔。

  皇九子爱新觉罗·奕譓孚敬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生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十月十六日。文宗即位,封孚郡王。穆宗即位,命免宴见叩拜、奏事书名。同治三年,分府,仍在内廷行走,命管乐部。十一年,授内大臣,加亲王衔。德宗即位,复命免宴见叩拜、奏事书名。光绪三年二月,薨,谥曰“敬”。无子,以愉恪郡王允禑四世孙奕栋子载沛为后,袭贝勒。卒,又以奕瞻子载澍为后,袭贝勒,坐事夺爵归宗;又以贝勒载瀛子溥伒为后,封贝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