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之作用:潜移默化 12-朝花-解放日报

 王兆善 2014-06-06
沈致远

    中国历史上,元、清两个皇朝是蒙古族和满族凭其铁马金戈强弓利镞入主中原,汉族沦为被统治者。尽管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企图分化各民族,结果怎样呢?几百年后,蒙满两族已很自然地融入中华民族之大家庭中,并涌现出纳兰性德和曹雪芹这样的杰出文学家。耐人寻味的是,这种民族大融合不是靠暴力强制,而是靠中华文化大同兼爱博大精深之潜移默化。

    由此可见,文化之潜移默化作用远胜铁马金戈强弓利镞。

    我常思索一个问题:英语为什么成为全世界通用语言?经过多方接触深入了解,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我刚到美国时,在本职工作之外,利用业余时间在大学兼任教授。班上有一位印度学生,说英语带有很重的口音。我在一次课间休息时问他:印度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回答使我大吃一惊:“主要语言超过一千种。 ”我再问:印度人之间如何沟通?他说:“幸而有英语可以互相沟通。”几百年前,英国凭其船坚炮利,以武力推行殖民主义。大英帝国全盛时期,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印度是大英帝国最大的殖民地。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印度横征暴敛,并强令印度人种植鸦片,输出鸦片残害各国人民以攫取暴利。那时印度在英国殖民主义者心目中是“女皇皇冠上最耀目的钻石”。曾几何时,民族运动兴起,殖民主义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印度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成为独立国家,但英语却在印度土地上生了根,成为全印度人沟通的共同语言。其他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南非及东非诸国也有类似情形:英国殖民主义者被赶走了,英语却保留下来。如今全世界英语国家总人口共约二十亿,这就是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主要原因。英语在这些国家被保留下来不是靠强制,而是潜移默化自愿接受。

    由此可见,文化之潜移默化作用远胜船坚炮利。

    文化之潜移默化作用不是强加于人,而是心甘情愿地接受。元、清两个皇朝统治中国时,作为中华文化主体之汉族是被统治者,根本不可能强加于人。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印度时,推行英语可能靠强制;但印度独立以后,英语是作为统一的语言被保留至今,是出于需要而自愿接受。其他前英国殖民地,独立后英语被保留下来,由于以英语为载体的外来文化优于本土文化。这与印度略有不同,但出于自愿则一。若非自愿,英语不可能被保留下来。不信吗?请看中国香港,鸦片战争后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香港,强行规定英语为官方语言,但香港人照样说广东话,读写仍然用中文。殖民地时期尚且如此,遑论回归以后。菲律宾的情形颇耐人寻味:菲律宾曾沦为西班牙殖民地长达三百多年,但西班牙语并未被保留下来。 1898年美西战争后,菲律宾转为美国殖民地。 1946年,菲律宾宣告独立,英语却保留下来,菲律宾成为英语国家。以上这些事例表明,语言作为文化载体之传播靠的不是强制,而是文化本身之素质,优质文化产生潜移默化作用而被自愿接受。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三十多年持续高速成长,中国已成为在全世界举足轻重之经济大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由此发展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各有所长互济互补。当前应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发挥其潜移默化作用,为人类作出更多贡献。

    杜甫《春夜喜雨》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以描述文化之潜移默化作用非常贴切。

    及时春雨润万物,萧瑟秋风催落叶。天道如此,世事亦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