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演义》最能忽悠人的地方

 慧读书院 2014-06-06

《三国演义》最能忽悠人的地方

《三国演义》最能忽悠人的地方

                  李史从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忠罗老先生的本意,显然是想把刘备塑造成一个仁义道德化身的人杰。纵观从古至今《三国演义》对人们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罗老先生的努力几乎成功了;他的目的也几乎实现了,因为只要一提起“桃园三结义”、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之后,刘备御驾亲征欲为关义弟复仇的种种事迹,人们莫不由衷地对刘备的仁义表现折服的五体投地。

刘备的“仁义 ”,在《三国演义》里,的确早已深入人心,家晓户喻了;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被贴上奸诈多疑枭恶标签的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里之所以臭名昭著,自然是拜他疑杀亲舅、妒杀杨修等等不得人心的劣迹所赐。但事实上如果细心找一下茬,对刘备在仁义这条道路所挥洒的汗水进行一番辨别,你就会发现其中只有水没有汗,掺了大量水份的“汗水”多了去。

如果你素读《三国演义》,当然对“劝归”这一出滚瓜烂熟了。无论戏剧的“劝归”,还是原著里的“劝归”,都让人看不到丁点儿刘备仁义的迹象。熟知“劝归”的人,即使闭上眼睛都能知道“劝归”里的刘备是怎么回事:刘备在孙尚香的温柔乡里醉生梦死,忘了约定归期,慌得赵子龙几次三番催促,赵子龙“劝归”的出发点无疑是对的好的,没承想却惹恼触犯了刘备这个所谓仁义君子的屌,竟然发狠欲怒斩子龙于阶下。姑且不论子龙是位功绩卓著的大将,就算是一介随从,只要抱着好的本意进行劝谏,也是罪不至死,但各位女士先生,请定格一下罗老先生推崇备至的“仁义君子”刘备此时的嘴脸——欲怒斩劝归的子龙于阶下!


如果平常日私下里刘备有把子龙当朋友看待,那么这个时候的刘备,完全是恋色轻友的一路货色了,平日里的所谓仁义,只不过是他随身携带的一只面具罢了;在必要时,是可以毫不犹豫撕扯掉的。

由此可见,“仁义备至”的刘备其实并不厚道并不仁义,甚至比起以奸诈多疑枭恶著称的曹操更应该被推上仁义道德的审判台;至少,曹操在对待刘备这个宿敌旗下的猛将关羽这个人,可谓仁义俱备了。曹操对关羽颇仁义这一点,有“上马一鼎金,下马一鼎银”、“三日一豪宴”、“小宴日日有”、“外加美女相赠”这一连串优待关俘虏的事迹为证。可惜的是,曹操给予一个俘虏这么优厚的待遇还吃力不讨好,被关俘虏毫不客气地用“过五关斩六将”的“德行”狠狠撞了一下腰;事后,相对已经成为关羽刀下鬼的六员大将来说,最没天理的事是——曹操竟然不念旧恶,仍然在关大将军败走麦城被陆逊擒杀后对着关羽的首级又是嚎啕大哭又是封谥又是厚葬。

曹操对待关羽的种种行为,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都称得上仁义俱到了,与“欲斩劝归的赵子龙于阶下”的刘备相比较,谁仁义谁枭恶已是分晓立判了。

“好吧,看在你拿了曹奸贼好处的份上,俺罗某罗贯忠罗老头不与你纠缠辩驳就是,但因多疑猜忌杀了亲舅和杨修,总不是好心肠吧?!”罗老先生很激动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我我我很害怕,但还是不得不说:在火烧赤壁这一出,自始至终,曹操的表现不仅毫不多疑,反之,简直就是个很轻信并缺少了一把筋的低能儿。

“你敢这么说,俺跟你急!”罗老先生吹胡子瞪眼睛攒老拳。

我我我很害怕,但还是不得不说:因为,周瑜的智勇在东吴称得上人尽皆知的,而黄盖这位元老级人物在东吴孙氏政权集团里的份量,智勇双全的周瑜不可能不清楚,怎么会因黄盖一番劝降就对黄老将军动粗,毒打一顿,周瑜有这么幼稚吗?

就算一向以多疑著称的曹操此刻更愿意坚信周郎小儿已被他的百万大军吓成了白痴,从而更愿意相信吓傻了的周瑜已经变成了低能儿,所以才会稀里糊涂地敢对黄盖下手,“多疑”的曹操基于这个充满优越感的判断,从而不屑对账下的谋士发出“元芳,你对周瑜打黄盖一事怎么看”的疑问,但至少也应该怀疑一下仅遭受一顿打就要反吴的黄盖归降的可信度;因为黄盖对孙氏政权的忠心程度可谓声名在外,日月可鉴,火烧赤壁里的曹操似乎更应该发挥一下他那“多疑”的“本性””,对黄盖归降的真实性着着实实地怀疑一把,接受谋士“大人,此事必有蹊跷”的劝谏。

但、没有,曹操对黄盖一丁点儿怀疑都没有。

该怀疑时不怀疑,这叫多疑吗?罗老先生。

该仁义时不仁义,不该仁义时才假装仁义。

罗老先生,这叫仁义吗?

都不,这只能说明罗老先生您的《三国演义》真会忽悠人和忽悠历史。


                                    刊于《华文月刊》第二期(总6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