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醴陵的农谚和节气风俗故事(在回忆中╮死去的博文)

 昵称122638 2014-06-07
  • 农谚与节气

  • 节气算不得是节日,但是它的产生却是直接因为农耕的需要,所以对农人来说,节气又实在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节日,而且产生种种谚语至今尚对农耕生产有着指导作用。
    立春晴一日,作田不用力
    说的是立春日要晴天,这才预示一年雨水充足。所以又说: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耕田不用力。如果这一天阴雨,则预示有涝灾。如果刮风,也有讲究,刮东风则天晴,谷米便宜,人民安乐;刮西风则预示干旱,谷物一贵,盗贼四起;刮南风则六畜兴旺;刮北风则肯定被水淹。这其中更多的应该是经验的积累。
    春分有雨病人稀
    春分日若晴明无云,则预示是一个旱年,万物难以生长,人民多遭受热疾;所以,讲究有雨才好。刮风就要东风,东风从海上来,肯定带来一季好收成。如果刮西风、北风则干旱,谷米昂贵;刮南风则五月先涝后旱。而且,立杆可见,春天南风多了,肯定气候骤然变冷:“一日南风暴,三日狗窜灶”
    立夏东风少病魔,晴逢初八宜百果
    “立夏晴,蓑衣斗笠随时行”说的是立夏日晴则雨水充足。说得更加具体就是如果立夏日刮东风,则雨水随后就到,五谷丰登;如果刮南风主大旱,西风主蝗虫,北风主涝,所以有立夏东风少病魔之说。晴逢初八是说四月初八日天气晴朗则预示雨水多,百果丰收,如果下雨就预示风雨稀少,肯定大旱,果木就难得传粉座果了。又说“四月八日滴一滴,洞庭湖里开大坼”。农历四月初八大约在立夏节后一周,正好在立夏与下一个节气小满中间,所以,天气应当有了改变。
    “立夏晴,蓑衣斗笠随时行”还说明一个现象就是“春无三日晴,夏无三日雨”立夏日晴,这夏天倒是变得有点象春天了,“春天的天,孩子的脸嘛”。
    端阳有雨是丰年,夏至日雨亦如前
    夏至致长,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天。夏至日午时天空有红云如马,称作离宫正气,是五谷丰登的征兆。如果没有红云,则主旱,五谷不熟,人民容易患上眼科疾病。刮南风则有雨,年岁丰蔹;北风则山田干燥开裂。刮西风、南风则六月涨水。夏至日如果有一场雨水,实在也可以解得不少炎热暑气,所以又说“夏至无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当然也是一种经验。重阳无雨一冬晴,当然有利于正月走亲访友,但是,农民却希望下雨,因为重阳有雨却预示来年五谷丰登,这个比走亲访友重要得多。
    立秋无雨实堪忧,万物从来只半收
    立秋日刮西风、北风,则北方冷气流下来的早,此时南方暖气流尚强,自然形成拉锯,雨水就多,“二禾子不要粪,全靠秋风秋雨送”,当然丰收。如果刮南风,就有秋旱。老农看秋的法子是在立秋日的下午三点到五点,天空西南方有没有红云,有则谷物丰收,没有则万物难以生长、结实,而且主地震,伤六畜。所以,农人最希望立秋日下着小雨。不过,立秋下雨叫做“漏秋”,此时正值一季稻收割季节,雨水一多,谷物难以晒干,气温又高,极易霉坏变质。
    秋分天气白云多,处处欢歌好晚禾
    只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贵如何
    又有谚语“秋风日晴明,不宜禾稼生”,秋风正当晚稻装苞,最适宜的天气是阴天或者小雨。天晴和雷雨都不是好事。老农的说法是在秋风的酉时(下午三点到五点)有风、有白云如羊者,这就表示正气到了,适宜稻谷生长,年岁一定丰敛。
    立冬这日怕逢壬,来年高田枉费习
    立冬,在五行说法中属火,立冬无雨雪则主暖,来年大旱;立冬降大雪,来年可保春雨充足,果木茂盛。如果立冬这一天恰逢壬日,来年必定大旱。立冬这日最受麻民重视,是日西北方有白云如龙,则来年适宜麻的生长。此时当年的第三道麻已经采收完毕,麻秆也已经干透,收割完毕,单等小雪节气蕹麻兜。如果有如龙形状的白云,预示来年气候适宜黄麻生长,则上市麻皮增多,麻价就贱,倒不如早寻他路。如果天空无云,虽然气候不利,却肯定价钱咬手,实在应该多担一担牛粪,好生把麻兜蕹好了。
    风打称、雨打斗
    说的是元月二十日这一天,如果有风,这一年称上之物贵,用称称的东西,主要代表当然是猪肉;如果有雨,用斗量的东西金贵,指的是米贵。
    农谚传播着很多农耕的知识,不要用笔墨,就是这似歌非歌的口耳相传。不过,后生子当然是开始不肯相信,到吃了亏,再听一顿“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然后想想,这些谚语却实是至理名言哪。你看,有劝种的:“勤耕苦作般般有,好吃懒做样样无”更多的是一种农耕经验:“瘦田莫种秧,荒土莫种姜”“种子要经日头晒,开胸发芽来得快”“正月十五晴则宜百果。”“三月初三有雨宜蚕。”
    观测天气,预测收成这不是一年两年可以领会得了的:“芒种雨连连,夏至火烧天。”“烟成蓬,天气晴 ”“月光生毛,大雨冲成漕”“蚯蚓出土,雨来不久”“星子希晒死鸡,星子密戴斗笠。”“清明风若从南起,定是农家有大收。”“处暑恰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春雾露晴,夏雾露雨;昼雾阴,晚雾晴”“猫晴狗雨(猫喝水会晴,狗喝水将雨)”“春南夏发西,打马送蓑衣。”--说春天发南风夏天发西风,都是很快就会下雨。“春社日雨年定丰,秋社日雨年丰淰”“十二月初一降大雪,来年必定有旱灾。尚遇此日晴明好,农家尽管放心怀。--说的是初一日要晴。”“十月十五晴,暖一冬。”“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说中秋不见月亮,来年元宵必定有雨。这就有一点占卜的意思了。最有意思的是这条:“荒不慌,七月十五看月光”说是七月十五日拂晓,登高山望月,月亮要是落得早,预示年底谷米便宜,如果直到天明月亮还没有下山,那就谷米金贵,年岁难度了。
    农业节日
    民谚:“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我国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古老国家,由于农业与气候之间的密切关系,农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积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最终产生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制定,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比较准确的反映了一年中的各种特征。二十四节气的创立是我国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成就,直至现代对农业生产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醴陵农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间,依附节气,针对重要的农事产生了许多独特的纪念、祭祀仪式,这一个个节日就成为长年辛苦劳作之中的美好记忆。
    立春
    立春是农耕上第一个节气。“立春大于年”,农耕人家家家有一本通书,哪里记载着交春的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大人预先用红纸写好“迎春接福,春至福至”,就贴在大门外侧。交节时分一到,家家放爆竹迎春。小孩子就赶紧拿出一个鸡蛋来验证:说在交节的时候,鸡蛋竖立不会倒下。理由是地气上升。不过,这时候天气仍然寒冷,烧木炭火取暖的就有了讲究。立春前生火,已经点燃的木炭放在上面就行了,立春后生火,就要把燃木炭放在下面,否则很难点燃哦。此前,还有一种客人,叫做送春牛的,用木版雕刻了主要农耕节气的具体交节时间,逐门逐户送来,主人高兴的放爆竹接了,就贴在大门上,实际上就是用来指导农耕生产的,当然也要打发来人一个红包了。
    民国前还有祭祀春牛的习俗。醴陵的做法是用竹篾扎成牛的形状,敷上纸或者布。另外一个童子扮作芒神,驱赶春牛而来。祭祀是官方活动,立春前一日,由最高长官穿戴整齐,带领部属到东郊的启春坪(大约是现在丁家访一带)祭祀芒神,然后迎接春牛归衙,安置在县政府仪门外侧。第二日,在用牲果祭祀之后,长官击鼓五响,执彩色的鞭子围着春牛击三鞭,围观的农人就各个从春牛脚下取一块土回去撒在耕种的地里。表示欢迎春天的来临。后来有人画成春牛图来代替“祭春牛”。各家各户送上门去。
    这春牛图也大有讲究。春牛旁边站立的带斗笠的人就是芒神。这芒神与牛的位置就表示立春与春节的关系。如果立春在正月初一前后五天之内,芒神和春牛并立;前五天开外,则牛在前;后五天外,则牛在后。牛口也有规定:按照传统的天干纪年,单数叫做阳年,牛口张开;双数叫做阴年,牛口闭合。同时,阳年牛尾巴摆向左边,阴年尾巴摆向右边。阳年芒神站在春牛的左边,阴年站在右边。图的大小也有规定:春牛身高四尺,表示一年四季;身长八尺,表示立春等八个主要节气;牛尾巴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十二个月;芒神身高三尺六寸五分,表示一年365天,手中的牛鞭二尺四寸,代表着二十四个节气。当然也可以成比例缩小。另外,若芒神赤脚或者带斗笠,则表示当年雨水多;带毡帽就表示干旱。民国前后还流行一种彩色的春牛图,那么牛笼头,芒神发髻的颜色都有规定,不过本地多见的还是木版水墨拓印的。比如醴陵的财神也少有北方杨柳青那样的精雕细诼,也不讲究颜色光鲜,只要意到就行了,应该是地方务实的民风使然。
    春牛图上还有九牛耕田、二龙治水的说法,那是对这一年风水以及农耕收成的预测。即每年从正月初一到十二,哪一日逢辰,便是几龙治水,说是治水的龙少预示干旱,龙多预示涝。哪一天逢丑,便是几牛耕地,用来推算一年的耕力状况;哪一日逢壬(人)及哪一日逢丙(饼),就象征着有几个人分享几个饼,用以推想年成的丰欠情况。比如2005年正月初五日逢辰,叫做五龙治水,不干不涝,风调雨顺;初二日逢丑,叫做二牛耕田,说明耕力紧张;初九日逢壬,初三日逢丙,叫做九人分三饼,当然是指粮食金贵,收成欠佳。这就与风调雨顺自相矛盾,这些说法在科学不发达和人们对自然灾害没有预报水平及抵抗能力的旧社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至少反映了先人避灾求吉的美好心愿。
    春节
    历史上以立春为春节,表示一年的开始一天。以正月初一为元旦。直到1912年改用阳历纪年,故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元旦为春节。对此,1949年9月27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通过。
    在《汉书》中,正月初一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被称为“三朝日”。醴陵俗语“三朝日冇捆得手脚”就是指春节这一天从严教育子女遵从规矩,不乱摸乱动。春节的庆祝活动有很多,在农耕上的祭祀活动却大抵与立春相混淆。
    中和节
    古人称为中和节的在民间称为“龙抬头”,时间在古历二月初二。古人的认识中,龙也是象蛇一样的冬眠。到二月初二日这一天就要用龙来称呼各种事物:吃面条叫做龙须面;剃头的叫做剃龙头;洗脚的叫做洗龙角(脚),还要到深水潭边放鞭炮。希望以此让龙苏醒过来,赶紧来到人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因为春耕已经开始,各种害虫已经苏醒。“龙抬头则龙出,龙出则百虫伏藏”。人们希望借助龙的声威制服百虫百害,使其不能危害庄稼。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