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绿茶逛荷兰书店

 真友书屋 2014-06-08

图、文/绿茶


1

去阿姆斯特丹前,我对这座城市一无所知。关于荷兰的书店,先前只知道在荷兰南部马斯特里赫特有一家教堂改装的天堂书店,这家被列为世界十大书店的店曾列入我的此行计划。但来到阿姆斯特丹后发现,荷兰不仅只有一个天堂书店,这个城市中,有特别多不同特色的书店,每个书店在我看来都像天堂一样,让人惊叹。


在阿城,出行基本靠走,这就方便了我探访所能遇见的所有书店,由于此行安排紧凑,有些书店仅仅是路过,拍下,而没有机会进去,探访书店里的秘密。这是遗憾,也是牵挂。


我没有打听到阿市共有多少家书店,但我可以告诉你几乎每条街都有不止一家书店,这个人口不足80万的小城,这样的书店容量真是让人赞叹。很好奇地向荷兰朋友打听,怎么荷兰有这么好的阅读氛围,他们说,在荷兰,书店就像咖啡馆一样,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风景,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


在我拜访的几十家书店里,我看到人们都在安静认真地读书,买书,有些二手书店虽然顾客寥寥,但看到店家一个人也在店里静静地阅读,我都不忍心进去打扰。


但是,我还是一次次地推开书店大门,或问候两句,或自顾自地拍照和翻书。


那几天,每天奔波在不同的机构,或采访或聊天或吃饭,但小城交通基本靠走,我非常享受走在这样石头铺成的路上,一边是运河,一边是老房子,好客的人们会和我打招呼,而我,更留意的是路两边不时露面的一家家书店。


到后来,我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书店上,导致同行的几位朋友受到感染,看到书店就喊绿茶,书店,而我自然就扑上去,一通拍照,围观。


2


太多的书店,让我很难取舍,但是我还是想借此机会先推荐几家。


首先是到的当天晚上,荷兰朋友带我们去吃饭,路过一家街角书店,SINGEL CENTRUM 348号,当时是晚上,天虽然没黑,但书店已经打烊,店内柔和的灯光映照出一幅我想象中美好书店的样子,顿时让我消除了十小时飞行的疲劳,真想推门进去翻翻书,坐坐。



第二天一早,又迫不及待地去这家书店,人们还是没开门,门上贴着条,每天11点开门。后来知道,阿市所有商店,几乎早上都不开门。再后来,一次次从这家书店门前经过,每回都要拿出相机,留下一张书店影像。


这是一家绘本书店,店内摆设非常有趣,可爱,书店不大,但店内书的品种非常多,因为都是绘本,虽然看不懂,但翻翻这些可爱的绘本,已经是很美的享受。荷兰的绘本非常强,之后的几天,摆放了多位绘本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被这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深深吸引。


紧挨着这家书店,还有一家叫Antiquariaat的古本店,这家书店更是非常袖珍,但小小的橱窗吸引我一次次驻足,展示的那几叠旧报纸和旧杂志以及旧书,我来回辨认了很久,只认识两本《国家地理》杂志。


3


阿姆斯特丹之行,和我们最密切接触的是两位翻译———毕业于莱顿大学的荷兰翻译家林恪(Mark Leenhouts)和莱顿大学中国留学生孙远(Sofie)。所以,我们中间开小差去了趟莱顿大学,拜访了莱顿大学中文系和他们的东亚图书馆,图书馆里的高罗佩藏书馆,宝贝很多,负责人高柏教授毫无保留地给我们展示那些宝贝,看见这些藏书,我们几位眼睛都直了。


更让我们惊讶的是,中文系主任柯雷和图书馆负责人高柏两位的普通话,简直让我这位南方人无地自容,柯雷满口的京片子让我恍若在北京胡同里,而高柏教授居然能和我用我的家乡话对话,哦买高。那一天我爽坏了,当晚的饭局上,当了几天哑巴的我,像个话痨一样,和这些普通话比我还好的老外们一直说一直说一直说。


其实,从迈入莱顿小城开始,我就被惊了一讶。从火车站出来不远,一个波浪型书摊把我震着了,我迈开大步扑上去,腿都软了。这个由好几百个书盒码起来的书摊,呈波浪型,荡开来,我的小广角相机愣是没拍全全景。和摊主聊天知道,这个移动书摊不定期来莱顿,也到其他城市,我们来的这天,算是赶上了。



围着书墙中找寻,发现一个书架,上面有中文书,也有翻译成外文的中国书。翻译林恪指着其中一本书说,那是他翻译的书,一本谢阁兰在中国的游记。


后来,我把这个书摊的照片贴到微博上,围观者众,有两个问题最集中,一是下雨怎么办?二是什么样的书车?


关于下雨怎么办的问题,没有问过老板,但是,在我拍的照片中,我发现很多防雨的塑料布和包装袋,那些应该是用来防雨的。的确,荷兰是个时不时就下雨的地方,这样的措施老板应该能想到。而且,这个书摊是由一个个书盒组成的,是很容易搬到停在旁边的书车上的。


4


我想赖在书摊边不走。


从莱顿大学图书馆出来,在河边喝咖啡,聊起书店,中文系哥舒玺思老师说,她也是位书店控,作为同好,她当即表示带我逛莱顿的书店,站起来就走,没走几步就看见一家法律书店,店门紧闭,傍晚时刻,书店打烊了。趴在橱窗一通观望,拍下照片。在一千米左右范围内,哥舒玺思老师带我趴观了七八家书店,都关门了。但我很满足,也不觉得这些书店拒绝了我,我知道,她们在给我留着念想,期待我有一天再次踏入大门。




莱顿小城,只有12万左右人口,据说有十几家书店,我没能一一参观。晚餐后十点多,天蒙蒙黑,准备走出小城时,又遇见一家叫ATLEEST的书店。镜头中,同行的康师傅在给荷兰大牌作家卡德尔·阿卜杜拉(KaderAbdolah)(他的作品《天书·我父亲的笔记本》已有中文版。)拍照,他们都被我摄入镜头中。


又再路过下午书摊处,这里一片空旷,下午的书摊像是海市蜃楼,成了记忆中的美好。


补充:

抵达阿姆斯特丹当天,住在运河边,迫不及待出来溜溜,步行没多远就发现了这家书店,这是荷兰书店之旅的起点,据荷兰朋友说,这家叫selexyz&scheltema的书店是阿姆斯特丹最大的书店集团,旗下有很多书店,名字各不相同。荷兰南部那家著名的世界十大书店之一的天堂书店,也是这家书店旗下的店。



果然,后来一天在莱顿,莱顿大学哥舒玺施老师带我逛莱顿的书店,发现另一家以selexyz打头的书店,莱顿这家叫selexyz & kooyker



离头一天吃饭的五只苍蝇不远,有一家书店叫ATHENAEUM BOEKHANDEL雅典娜书店),这家书店地理位置非常好,前方是一个开阔的广场,据说每周五,这个广场会有旧书市,可惜我没赶上。这是多数阿姆斯特丹人最喜欢的书店。店内的设计非常独特,有很多反光镜,映照出书店的不同角度。因为离的近,我也是多次来这家书店,这是一次夜间拍下的书店图,柔和的书店灯光让人很温暖。



这是雅典娜书店内,一个大大反光镜照出另一个角落的书香,很喜欢这样的映照。书店内,每个角落都很独立,有自己的特色和书类型。置身其中,有点书的迷宫之感。


雅典娜书店对过,是一家The American Book Center。从外表看,这家书店并不显眼,但进去后发现,这是一家偏艺术和旅行主题的书店,店内设计独特,大拐角的书架让眼前为之一亮,书店共四层,一层为艺术书和各类杂志,同时有很多小物品,二层为旅游、生活类图书,三层为音乐、电影类书,同时有各种碟,四层为书店办公区。书店装修很整洁、大气,外表普通的这家书店,“内容”我非常喜欢。


接着说这家书店的内部,楼梯围着一颗树盘上去,书架围着楼梯形成很多这样的大圆角书架,非常壮观。书架非常结实,分类清晰有序。这是我从二楼往下拍的。



这是三楼了,这楼以旅游书和唱片为主。还有很多明信片。



门脸不大的JOOT BOOKS,店内却宽敞而整齐,这是一家偏文学和社科的书店,老板是个年轻人,很好客,知道我来自北京,特意向我推荐了橱窗里展示的一本中国典籍英文版,书名忘了,作者是陪同我们的翻译家林恪(Mark Leenhouts)在莱顿大学时的老师。

JOOT BOOKS店内,书籍摆放的非常有规律,分类也非常讲究和清晰,从这个楼梯下去,地下还有一层满满的书,坐拥这样的书城,简直是一种幸福指数很高的生活。


路过一家书店叫VROLIJK,这是一家同性恋书店,有两位男性店员在,见我们进来很热情地和我们交流。看到这样没有禁忌的书店风景,的确不得不让人惊叹荷兰的神奇。



阿姆斯特丹,自行车是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大街上随处可见高大的自行车。我的几乎每张照片中,都有自行车的身影。在这家Het Fort van Sjakoo书店前,我看到楼上楼下呼应的自行车和店内的书香,形成一道独特的书店风景。


另一张自行车和书店合影的照片,这样的场景是阿姆斯特丹街头最典型的配合,我不是经意拍的,其实是冲着书店拍的,回来后发现,自行车还是抢了镜头。


荷兰书店之旅,真像一场童话中的旅行,让我久久回味。


绿茶,专栏作者,《绿茶书情》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