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去读那片红土地——滕王阁

 溜溜达达的晖姐 2014-06-08

    到了南昌,一定要去看滕王阁的。导游小胡启发提问:滕王阁是中国三大名楼之首,其余两座是哪儿?“岳阳楼、黄鹤楼!”闫大哥响亮的回答。小胡又问:为什么滕王阁不叫楼而是叫阁呢?见没人举手,小胡说:因为滕王阁是建在水上的。只听闫大哥愤愤的说:这个滕王阁也不是原来的,我84年来的时候,这里是一片平地!小胡很认真的辩解:滕王阁经过了28次修建。听她的意思还以为现在这座滕王阁只是大修了一下,其实这座名楼之首历代屡毁屡兴,最后也没躲过1926年的兵灾,毁得只剩下一块“滕王阁”青石匾。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89年按照梁思成先生47年前绘制的《重建南昌滕王阁计划草图》,再参照宋人彩画《滕王阁》以及宋代《营造法式》一书重新拼出来的大型仿宋式古建筑。肯定不算是高仿。因为是用钢筋混凝土搭建起来的,里面与时俱进配好了电梯和空调,却没有了在婺源看到的美轮美奂的木雕。从外观看这个仿品倒也巍峨壮观;主体建筑高57.5米,丹柱碧瓦,画栋飞檐,斗拱层叠,门窗剔透,其立面似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共有明三层暗七层,下部是象征古城墙的约11米高的大台座,建筑面积有一万多平方米。正面有四块匾高悬在各层的门上,第一层是《瑰伟绝特》,二层是《江山入座》,三层是《东引瓯越》,最高层贴金的正匾系苏轼的墨迹《滕王阁》。进到阁里每层都有现代制造的陈设,无不张扬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主题。




    我在2003年到南昌出差,因久仰滕王阁的大名,前来瞻仰,那时的滕王阁远没现在气派,只有主建筑孤独的临江而立,被一堆楼房围着,显得有些突兀。现在这里已经形成了一片规模宏大的仿古建筑群落。那时进入阁里也是空空荡荡,沿楼梯一层层上来只见几个买粗制工艺品的小摊。那时我并不知道这滕王阁是几年前仿造的,以为看到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瑰宝。

     滕王阁的每一层都有大型壁画或浮雕,第一层是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再现“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风采,浮雕上是一介布衣书生,站在木船上,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在浪涛中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王勃是滕王阁的福星,要是没有1300年前的那场盛宴,要是回南昌看望老爸的王勃没有赶上在末位落座,要是这个牛犊子怕老虎,也就不会有这名扬四海的《滕王阁序》了。滕王阁能够历经28次的修复,再建,一直矗立在赣江边,是因为有了不朽的《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古往今来,有几个人的文章能够让一座建筑屡次从废墟中拔地而起?王勃算一个。



    二层的大型壁画是工笔重彩的“人杰图”,从先秦至清末80位江西籍人士,都是青史上赫赫有名的风骚人物,密密麻麻站了满墙。比较熟悉的有朱熹、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黄庭坚、汤显祖……。照理说去过了婺源的老宅,对这块红土地上辈出的人才应该是有些了解的,站在壁画前,转圈看过去,还是要叹一声:果然人杰地灵。



 

    上到三层,一幅以淡蓝色为基调的壁画撞进眼帘,画面浪漫而恬静,一位白衣秀才手握檀板,指挥着一圈乐人演奏,在他身边的地上,一位美丽的娇娘手扶香腮,侧卧浅睡。画上所有的人都是低垂眼帘,这是以汤显祖的戏剧“临川四梦”为蓝本而创作的《临川记》。因是“梦”,所以都是闭着眼的。画家用夸张,浪漫、唯美的笔法,画出了那个动人的故事。让人驻足欣赏,浮想联翩,不愿离去。



     四层楼上又有大型写意壁画突现眼前,气势十分宏大,主题为“地灵”,山峦迭起,云雾缭绕,井冈山、庐山、三清山各领风骚,鄱阳湖白浪滔天,江西的名山大泽尽收眼底。看了《人杰图》,再看《地灵图》,对江西的人文地理有了粗略的概念。也觉得江西人用了一种不俗的方式展示江西的风采呢。

     在五层的大厅里挂着一副磨漆画《百蝶图》,到了这儿才想起来盖了这座阁的那位滕王,这位唐太宗的弟弟李元婴是个会玩的,无论在朝廷怎样的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就是贬到赣江边任个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来“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毕竟是生于帝王之家,李元婴“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除了在府里,阁里盛宴歌舞,就是画蝴蝶,而且画得极好,算是蝴蝶画的鼻祖。所以这幅《百蝶图》也是纪念这位滕王阁的创建人吧。不管这位滕王政绩如何,就因为他建了这座名阁,才有了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学士登楼揽胜,吟诗作序。留下了无数华美篇章。也让江西人民以此为傲。





 

    最高的一层大厅里有个仿古戏台,每天会有几场演出,我们上去时已经有很多人在等着看演出了,我们赶紧各自找了个空档。安排好自己以后,发现有好多老外坐在最好的位置上,有些人还抱着很小的中国孩子,小孩在戏台前的空地上跑来跑去,老外眉开眼笑的看着。我们猜他(她)们是来中国领养孩子的,希望这些孩子改换门庭,过上好日子。





 

    演出开始了,一位女扮男装的演员,耍着一把大折扇,在台上旋转起舞,舞了一会儿下去了。幕布徐徐拉开,几个身着古代盛装的人吹弹中国传统的乐器:笛、箫、阮、筝。刚才舞蹈的演员又上来敲击编钟。不过二十分钟结束了这场表演。据说是在表演唐歌宋舞,让游客领略古代艺术的魅力。可就是我们这些中国造的除了热闹,啥都没看明白。那些老外肯定把刚才的表演当成大唐的霓裳羽衣舞了,真是罪过。

 


    来到了六层楼的回廊上,我们凭栏远眺,准备享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只见近处的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错落有致,远处的江水浩淼,但水流不旺,露出一块块的江心沙洲。再远望,薄雾像轻纱将远远的摩天大厦和跨江大桥与我们隔开,看到的只有山朦胧,桥朦胧,楼朦胧。





   王勃登阁看到的惊人、诗意的美景早已追随他去了。留下的只有不朽的诗句: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