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趣系列(42)——一次小意外

 随寓而安2010 2016-11-30

 

小麦自小身体孱弱,自然就爱闹病。不过,大病没有,全是头疼脑热、闹肚子之类的小病,从学龄前到上小学时,闹病的频率高一些,到了中学时代就少多了。

亏了医院离家近——医院跟家属院就隔着一道墙,去着很方便。小的时候,小麦每次不舒服了,都是妈妈带着去。在小麦的印象里,那时看病很简单,挂了号(挂号费好像是五分钱)就去门诊找大夫。

医生先简单地问一下情况,然后拿一个金属片(这个器械的名字好像叫压舌板)边往嘴里送,边说:“啊——”,小麦跟着“啊”一声;接着医生又用听诊器在胸前听听。如果心肺的声音正常,就开几样儿西药,全是小药片,用小药袋儿装着,一般都是开三天的药量。如果发高烧,就再给加几针青霉素。

每次看病花的钱都不多——几块钱。

小的时候,小麦不发憷吃药,却怵打针,尤其是青霉素,打的时候挺疼。

后来,小麦长大了一些(小学高年级以后),再看病就自己去医院了,记得当年还闹过一次小小的意外。

那一次,小麦发烧了,便自己去医院,医生又给开了青霉素针剂。这时,他已经不怕疼了,毕竟长大了嘛。可是,他却知道害臊了。小的时候打针,都是由妈妈半抱着,把裤子给他褪下去,那时倒也不觉得难为情;而现在得自己褪裤子,他却不好意思了,便往下稍微褪了一点儿。

若是遇上了老护士,她准得下命令:“再褪低点!”顺着她的话再往下褪一些就行了。而且老护士还要在臀部捏一捏,找肌肉最厚的部位扎。可是,这次偏偏赶上打针的护士也挺年轻,估计才上班不久,小麦害臊,她也害臊,没好意思让小麦往下多褪一点儿裤子,就消毒、扎上了针。

由于针扎的部位太高了,这里的肌肉薄,小麦就觉得出奇地疼,估计针尖儿都快挨到胯骨了。他咬着牙等护士拔了针以后,就发觉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了!但是他的脑子还是清醒的,就摸着墙壁一点一点地走出了注射室,在门外站了一会儿,才恢复了视力。

这次教训是挺深刻的,从此以后,小麦吸取了经验,打针时再也不敢假斯文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