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十岁的一场病 / 臧晓博

 初夏矢车菊111 2023-06-10 发布于陕西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706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五十岁的一场病


                文/臧晓博

两年前我就发现自己血糖异常,一直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加强锻炼和控制饮食就会没事。想法挺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偏爱美食的我怎么可能管住自己的嘴,今天喝小瓶饮料应该没事,明天大快朵颐,准备后天节食,后天的后天还是管不住嘴巴。不知不觉中空腹血糖到达12-13,即使锻炼和节食也不会再下降一点,看来住院在所难免。
我准备5月19日请假住院,18日的咳嗽使我喘不过来气,当天便入住县医院。我知道自己二次阳了,门诊大夫让我检测核酸,显示阴性,我松了一口气,住进治疗糖尿病的内分泌科,却不知道更严峻的考验在等着我。
房间有三张床位,我的床位15号,是靠近门口那张床,收拾完行李刚坐在床上,中间16号床位病人就和我热情地交谈起来,我积极应答,相谈甚欢时,忽然他板着脸问我:“你可能把我忘了?我给你开过车。”我仔细端详他一番,思索片刻说:“你是陈师!”给我开车的陈师身型消瘦,和他体型相仿,但我内心知道他不是陈师,我有些脸盲,只能赌一把。听后他头一撇,说:“我姓刘”,我这才想起来,他是给我开货车的最后一任司机师傅,家住在北城坡上一公里处,我曾经开车去他家接过几次,我忙装作忽然想起似的说:“你家在刘独庄?”听后他态度缓和很多说:“不是刘独庄,是王独庄。”
住在病房交谈最多的还是糖尿病,刘师有些感慨地说:“得了糖尿病,我只要能活十几年就满足了。”刘师今年66岁,十几年后80岁,这个岁数可以理解。住在最里面17床41岁的宋姓病人,是第一次发现自己血糖高升高,听王师傅说的话,沉默一会 ,态度决绝地说:“我只要活到60岁”。听后我有些恐慌,今年我50多岁,那我呢?后一想,宋美龄活了106岁,患糖尿病40多年,想那些干嘛!
住院期间血糖值断崖式下跌,很快回到平均值 ,这时我的胸部CT片子也出来了,诊断:左肺上叶见直径约5.3X3.2cm的厚壁空洞,壁厚薄不均。虽然我对医学术语不懂,当知道肺部有这么大一个洞,也是吓到了我。请教身边朋友,他们说:“在医院看病都是消炎,哪里都一样。”
住院第7天早上,起床后我一阵剧烈咳嗽,简直不能呼吸,喉部中的异味又浓浓地冒了出来,也是在这一刻,我准备转院去西安医院治疗。我在县医院主要治疗糖尿病,医生对糖尿病治疗效果不错,不过我肺上病变比糖尿病严重许多,所在科室对我进行消炎,效果有所改善,还是不尽人意。
和县城医院相比,西安的大医院门庭若市,在看完我携带的CT片后,门诊医生安排我在呼吸科住院。并询问我怎样发现自己肺部有病,我说看糖尿病时发现的。她还是详细询问,后来,我听说一位病人肺部有问题,自己只当成小病,最后半个肺都被腐蚀掉才去看医生,因为肺部没有疼痛感。
西安病房也是住着三个病人,我是中间2号床位,看下左邻右舍,都是快80多岁的老人,心情一下郁闷起来,我年纪轻轻,现在却和这些老人为伍,我怎么这么不中用!
病房有形形色色的病人,靠门1号病人80多岁,晚上咳嗽和叫喊声,经常没有把他妻子叫醒,却叫醒睡眠不好的我。病房空气是污浊的,在县医院如果病情不严重可以回家休息,这是我开始待在县医院的原因。一次给1号病人输血中,医生、护士推着轮椅来为他转床,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转床,在这种医院床位很紧张,调换床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时,他的儿子发飙说:“现在输血中,出了事谁负这个责任?”陪护他的母亲和妹妹却想尽快搬走,和他大声争吵,最终所有人都向他妥协。从他身上我看到自己曾经对待年迈父母的态度,也始终认为我没有错,在那一刻,我的心还是颤抖了一下。当2个小时输血完成后,想要转床时,对方床位上的病人已经躺在自己床位上,不和他调换,只能作罢。
过了一天,护士又让他转床,这时我们病房门口出现一个衣着时尚的女性,我心想:旁边换个美女比老头要好很多。护士说:“病人家属带上你们东西去24床。”陪护老人的老伴说:“儿子现在不在,没法把他搬走。”时尚女子好像有气似的说:“为什么让我换床,这些病人是什么情况,我可是二次阳了才好的。”听说二阳才好,我现在肺部有病,如果让这美女感染就损失惨重,听的我一愣一愣的,不敢吭气。
当天晚上老人还是转走了,搬移到靠近公共厕所旁边的一间病房中,有时打热水会和他老伴说上几句。他老伴说:“最开始换的那个床位最好,靠近窗户,空间也大,晚上陪护人可以放下折叠床,现在换的还是靠门这种床。”在我忧心忡忡中,来的病人不是那位女性,而是新入院的一位富平病人。
听说要给我做肺部穿刺,本来我就怕疼,当听说到穿刺,我头上的冷汗马上流下来。6日早上在护士办给我挂好吊瓶,我说自己可以走过去,护士说:“你坐在轮椅上我好拿吊瓶。”三楼和四楼之间有个斜坡,1.72米的妻子鼓起力气,推我上坡进两步退一步,左右摇晃,护士实在看不下去,搭把手才把我拉上斜坡。到达检查室门前人满为患,技术生疏的妻子又推我碰到一个蹲在地上的中年男子身上,我低眉垂目装作一副病重样子不吭气,妻子连连道歉,还好那位中年人没有言语。
虽然提前预约,在诊断室门前还是漫长的等待,忽然儿子出现在我身边,我询问妻子,她说:“怕一会你麻醉后,我一个人把你推不回去,就叫来儿子。”儿子刚下夜班,也好,让他看下父母渐渐老去,或许他有更多的担当。儿子把我推进诊断室,医生问我治疗情况后,用像B超一样的仪器在我胸部检查,又让旁边护士把以前的CT报告调出来进行对照,我也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概,等着肺部穿刺给孩子做榜样。医生反复对照检查后说:“你不用穿刺,这段时间消炎,以前白斑现在看不到了。”又扭头给旁边记录护士说:“建议做加强CT。”我一听忙自己拿起吊瓶向门外走,生怕医生改变主张,门外聚拢着一堆家属病人,看我病重样子坐着轮椅推进去,现在走着出来,都笑话我,我却不当一回事。
转来的富平病人肺部出现病病症,咳嗽不停,他在当地治疗十几天未愈,便前来就诊。这人70出头身体强壮,嗓音洪亮,来的时候就说:“5天后盲种,我要出院回家收割小麦。”芒种是今年6月6日,这段时间西安好像变成南方天气,每天都会下几阵雨。医院对他的检查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有天,医生查房时说:“你肺部病灶不是很严重,这么长时间消炎不能治愈,怀疑是肝或其他器官引起的,需要做别的身体检查。”天气是在6月4日转晴,两天后收割机就可以进入麦地,他更加担忧自己的几亩成熟小麦,不时拿起手机和人联系,他对我说:“孩子上大学,对农活不熟悉,平时都是自己一个人照管,现在只能让他老伴6号回家,老伴和邻里熟悉,知道怎么干农活。”在5日时,他的一个亲戚打来电话,让他们安心治病,自己找人帮忙给他家收割小麦。在我 7日出院时,他当天需要做两项检查。医院的花费很大,他却惦记着自己的几亩小麦,他说:“成熟的小麦不收割,会让旁人笑话。”
在县城和西安都是给患者注射消炎针,为这件事,我请教上海的医生朋友,邓大夫说:“哦,还是好好在西安看吧,肯定比蓝田好多了。”
在呼吸科,我看到的病人男性居多,陪护多为妻子、女儿,陪护我的也不例外,是我妻子。住院十几天我瘦了10多斤,她却胖了。妻子现场说教:“你看你,平时不注意身体,现在谁的罪谁受!”我反驳她说:“有人活60岁,有人活80岁,当到衰老死亡的那段时间,遭受的痛苦是一样的。”妻子被我怼的半天说不出话,最后狠狠地说:“那你以后就糟蹋自己身体!”接着又说:“80岁比60岁要多活20年。”
在医院接触最多的是护士,现在护士插针技术都很好,县城是直接插针,西安是留置针。以前留置针插在手背上,手腕活动很容易跑针,现在插在前臂上,病人活动方便很多。记得,我一位同学妹妹开始从医时给病人打针,那时还是玻璃针管,她给一位小伙臀部注射,可能管子不畅通,压了一下没动,她一用劲,一管子液体都注射进去了,疼的小伙子跳着骂她,吓得她不敢吭气。
医院会遇到不同的病友,相似的病情,都会说出自己得病和治疗的种种经历,掏心掏肺地说个不停,只是,出院后很可能再无相见之日。


关于作者


臧晓博:男,1970年出生,现在蓝田县公安局交警队工作,出版《秦岭野生百鸟图》书籍一本,作品岩燕斑背噪鹛收录在《中国鸟类图志》,《雀鹰》作品现在地铁2号线行政中心展出,获得西安第36届爱鸟周摄影一等奖。


往期作者精彩文章回顾


宜君龙山公园观鸟/ 臧晓博
我的驾车生涯(一) / 臧晓博
我的驾车生涯(二) / 臧晓博
我的驾车生涯(三) / 臧晓博
我的驾车生涯(四) / 臧晓博
【“晟瑞易行杯”我和我的美域蓝田征文95号作品】臧晓博:蓝田动物札记
三级瀑布到斜峪穿越之旅(上) / 臧晓博
三级瀑布到斜峪穿越之旅(中) / 臧晓博
三级瀑布到斜峪穿越之旅(下) / 臧晓博
秦岭梁 (观羚牛之旅1)/  臧晓博
秦岭梁 (观羚牛之旅2)/ 臧晓博
秦岭梁 (观羚牛之旅3)/ 臧晓博
秦岭梁 (观羚牛之旅4)/ 臧晓博
广东行(食--顺德) /   臧晓博
【滋水 · 摄影随笔】臧晓博:深圳湾拍鸟图文精华!
【滋水 · 摄影随笔】臧晓博:秦岭观鸟(一)
【滋水 · 摄影随笔】臧晓博:青岛观鸟----水鸟培训
【滋水 · 散文】臧晓博:发现朱鹮(下)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主编公众号初夏矢车菊文集


初夏矢车菊文集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