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昌古硕今——纪念吴昌硕先生诞辰170周年特展

 啥不是6159 2014-06-08
月19日—7月18日,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昌古硕今——纪念吴昌硕先生诞辰170周年特展”。







发信人: Jacqueline

浙江博物馆“昌古硕今——纪念吴昌硕先生诞辰170周年特展” 

开始时间:2014-06-19 
结束时间:2014-07-18 


左:鼎盛图  右:任颐蕉荫纳凉图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又名俊卿,中年以後更字昌硕,亦署仓硕、仓石、苍石、昌石,69岁後以字行,别号缶庐、苦铁、大聋等,浙江安吉人。 

吴昌硕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艺坛巨匠之一,他以“诗书画印”四绝享誉海内外,对于近百年来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的走向影响深远。 

吴昌硕以临写石鼓文称誉于世,他临写石鼓文,注重的是整体气势的强烈突出,所谓“临气不临形”,正是这种对于“金石气”的执意追求,使得他的书法在当时能与众不同,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吴昌硕的隶书多系晚年所作,传世数量不多,但成就同样不可低估。传统汉隶以横平竖直,蚕头燕尾为其基本特点,而吴昌硕的隶书恰恰不是如此,他的隶书体态是变扁横为直立,雄强宽博,气势逼人,显然,在他的隶书里面,融合了很多篆书的因素。 

如同他的隶书一样,吴昌硕的行草书也个性突出,用笔迅疾,具有连绵奔放,酣畅淋漓的动感特征。这种书法风格实际上又是受到了明未清初张瑞图、王铎等人的影响比较大。 

本次展出的书法作品,都系大师的精品佳作,而且不乏具有重要文献史料价值的艺术珍品。例如,浙江省博物馆藏石鼓文《西泠印社记》轴,书于西泠印社成立后的次年春天,作为首任社长,吴昌硕亲自撰书《西泠印社记》一文,并勒石印社石壁间,这件书法作品当是现存石刻的底本。此外,如赠沙孟海临石鼓文轴、赠余绍宋石鼓文对联、赠况周颐行书对联、致王福厂石鼓文信札轴等,为我们开启了一段段尘封已久的艺林交往雅事。 

吴昌硕可以说是继徐渭、八大山人、石涛、赵之谦之后最著名的大写意画家。吴昌硕的写意花卉题材十分广泛,本次展览中有其以梅、兰、竹、菊、牡丹、水仙、芦花、紫藤、桃、山茶、松柏、杜鹃、葫芦、荷花、白菜等为题材的作品。 

吴昌硕的花卉作品,笔力老辣雄强,可以说是和他的书法气息相通的。他自己曾经说“我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所谓书画同源,书法通画法,这在吴昌硕的作品中表现的尤其明显。 

吴昌硕的山水及人物绘画作品相对少见。浙江省博物馆藏《芜园图轴》、《谭复堂填词图轴》、《钟馗图轴》等,可以说是此类题材作品中的典范之作。 

在吴昌硕诸多艺术门类中,篆刻是成名最早的,浙江省博物馆藏有吴昌硕早年印谱《朴巢印存》二册,收录了他从二十二岁至二十五岁期间所刻印章103方,从中可一窥吴昌硕早期篆刻的风貌。 

吴昌硕对近代篆刻艺术的发展,可谓影响深远。他进一步发展了浙派“印从书出”的印学观念,把冲刀的猛利、挺劲、爽快与切刀的含蓄、浑朴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冲切结合的刀法。他还从秦汉古印中汲取灵感,辅之以敲、击、凿、磨,或借用砂石、鞋底、钉头等,追求线条残缺斑驳的金石味道,极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古朴、含蓄、浑厚、苍拙的审美特质,“自我作古空群雄”(吴昌硕《刻印》诗),正是其艺术精神的生动写照。 

本次展览共展出印章60方,其中自用名号印及闲章二十八方,其余都是为其友人所刻,包括闵泳翊、高邕、王震、商言志、张钧衡、陆恢、褚德彝等。其中,仅为韩国友人闵泳翊所刻的印章,浙江省博物馆就收藏有七方,记载了中韩文化交流史上一段佳话。 

相比书画篆刻大师的称谓,吴昌硕本人似乎更喜欢以诗人自居,他在《赠内》一诗中云:“平居数长物,夫婿是诗人。”无论是早年的《饥看天图》、《酸寒尉图》题诗,还是《刻印》等名篇,吴昌硕的诗多以语言质朴,直抒胸臆见长,与其书画风格一以贯之。展品中有浙江省博物馆藏晚年诗稿十三册、桐乡君匋艺术院藏《缶庐诗翰册》一种,可谓吴昌硕诗歌研究的第一手文献。 

今年是吴昌硕先生诞辰170周年,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桐乡君匋艺术院、安吉吴昌硕纪念馆、安吉县博物馆协办的“昌古硕今——纪念吴昌硕先生诞辰一百七十周年特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隆重开幕,展期一个月。本次展览共汇集了吴昌硕先生书法、绘画、篆刻、诗文信札等代表性作品一百七十件,是近年来国内吴昌硕艺术作品一次较大规模的集中展示,睹画思贤,谨此寄托我们对于这位前辈浙籍艺术大师深切缅怀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