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画-名人佳作 李毅士之《经典选萃》

 愚雅轩 2014-06-09


 
 

油画-名人佳作 李毅士之《经典选萃》

 
李毅士 

       李毅士名祖鸿,是近代画家。自幼喜爱绘画,曾赴英国十余载,在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学过西画,是我国最早去英国留学的学生之一。本习物理,善西画,喜作黑白画,用西法画中国历史画,尤喜画长恨歌,唐明皇与杨贵妃故事。1910年归国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黑白画老师,继而任北京高等师范美专教授、上海美专教务长、南京高等师范工艺科西画教授兼主任等职。抗战期间(一九三七-一九四五)卒于重庆,年约五十余。有长恨歌诗意图行世。

 

     李毅士(1886—1942),原名祖鸿,江苏武进(今属常州)人。出身书香世家,父亲李宝璋是清末画家,叔父李宝嘉是清末文学名著《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是油画家李宗津的叔父。

     1903年与其兄弟二人去日本留学。兄弟先后考入法津和士官学校。他因不好仕途而笃信科举,一年后转赴英国。

     1907年考入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在那里接受了五年严格的学院式正统训练,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1912-1916年在学完美术后,又接受了留学生公费进入格拉斯哥大学物理系。他在国外一共呆了二十年,像他这样在美术和物理两个似乎没有关系的学科里都获得学位的人,在美术界颇为鲜见。

     他1916秋回国,应蔡元培之邀,去北京大学理工学院任教。

     1918年开始担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黑白画导师并参加阿博洛学会。当时徐悲鸿刚从日本回来,尚未留欧,与 陈师曾、李毅士一同受蔡元培之邀,在研究会里任导师。“阿博洛学会”是1921年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的西画教师在校外组织的美术团体,以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之神 Apollo 为名。

 

     1919年兼任北京高等师范图画手工专修科西画教授和北京美专西画科主任。1924年应刘海粟邀请,去上海美专接替刚亡故的吴法鼎任教务长的职务,并任透视学教授。1926年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工艺科技法理论教授,来往于沪宁之间。

     1927年经蔡元培先生推荐,任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西画教授、主任。

     1929年还兼任该校工学院建筑学西画教授。抗战爆发以后,李毅士先生只身随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西迁重庆,在四川期间,因身体健康情况不佳,受到校方排挤,遂辞职以卖画为生。在兵荒马乱,郁郁不得其志的困境之中,苦熬岁月。1942年5月,孤独中的画家得到桂系白崇禧先生的赏识,热情邀请其赴桂林写生,在抗日战争期间徐悲鸿、李毅士受到桂系军政要员的鼎力支持与帮助,意想不到的是李毅士先生在广西作画不足一月时间,5月23日突发心脏病,一代学贯中西绘画的杰出艺术家因病猝然长逝于桂林,年仅56岁。

 

  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期间,国立中央大学失去了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李毅士先生,是中国现代艺术教育与绘画创作的重大损失。虽然时光已经流逝了半个多世纪,李毅士先生的作品和生平事迹留存无多,但是通过有限的文字材料与绘画作品图片,我们还是可以看见李毅士先生的学术风范与绘画作品的精美优雅。在西方绘画中国化民族化的道路上,李毅士先生是一位值得纪念的先驱者。

  李毅士先生的子侄辈中,以李宗津先生在油画方面的艺术成就最高,代表作品有《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继承了李毅士先生的未竟之志。

 

 

个人作品

     喜爱用西法画中国历史画,历时9年依据白居易长诗〈长恨歌〉——唐明皇与杨贵妃故事,创作长恨歌诗意图行世。他致力于中西结合的艺术创作,一生作品颇丰,可惜在战乱时期均遭散失。代表作除《长恨歌画意》外,还有工笔水彩画《粥少僧多》(见题图)、油画《艺术与科学》《王梦白像》《生死同栖茅草中》、水彩画〈岳飞-与牛皋》《龄官画蔷>等。

        作为近代华夏首批赴欧学画的留学生,李毅士也是我国融贯中西的绘画先驱之一,既擅长油画、水彩画和素描,亦善国画及广告画,人物、肖像和风景画俱能。他坚持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善于博采众长,毕生勤奋创作,绘画造诣不凡,所作题材大多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深受民众喜爱。李毅士还是一位富有社会良知和正义感的画家,留学归来后就开始探索用西洋画法表现中华传统文化题材。他强调艺术创作要有个性,应与社会相结合,不断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弘扬真、善、美,关注民族前途命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绘制了《岳飞与牛皋》、《文天祥》等不少力作,藉以唤起广大民众的爱国激情,积极投身到抗日运动中。

        李毅士1927年开始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除了经常带领学生外出写生,还注意研究自然现象,创作了油画《南京灵谷寺》、《夫子庙魁星阁》,水彩画《鸡鸣寺佛堂》、《鼓楼公园》等一大批风景佳作。画家长于风景描绘的写实艺术特色,因此得到了较好发挥。我们通过这幅《中央大学农场小景》(见图),可以比较直观地欣赏他的油画风格。

《僧多粥少》水彩画 李毅士 

李毅士先生的《僧多粥少》

李毅士先生在日本、英国留学期间,受到系统完备的西方学院派美术教育,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他喜爱以西洋画的方法画中国题材的历史画,以中西合璧的方法画仕女广告画,以英国水彩的方法画风景写生画。《僧多粥少》画面人物多达52人之多,僧人神态动态不一,俯仰跪坐纠缠呼应,有分有合,场面宏大,僧人的衣服有深灰、浅灰、黄色、棕色,具有中国年画的色彩的平面处理方法,人物远近大小具有西方绘画的透视结构,而人物的动态、神态种种不一,呼之欲出,表现出非凡的造型艺术功力。

《宫怨》(斜倚薰笼坐到明)(局部)李毅士 1933年 
《中央大学农场小景》李毅士

毅士的油画《中央大学农场小景》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期间,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的农场,成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研场所。李毅士通过现场选景,截取了宁静幽美的农场一角:建有木架凉棚的小桥,横跨在涓涓流淌的河溪上;伴随着清风吹拂,花草树丛青翠诱人,几间简易的农舍,静静地伫立于一旁。蓝天白云,苍穹晴朗,正是风和日丽的大好时光,一派郊野乡村的田园风光!人们分明还能感受到,弥漫着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情趣。

     李毅士在油画《中央大学农场小景》的创作中,构图布局严谨,物象造型准确,运笔遒劲爽朗,同时还比较注重色调的运用,青、绿、赭、蓝等不同色彩有机和谐,使得画面清秀而明朗。溪边鲜花生发出动人的魅力,漂浮的白云亦为宁静的画面平添了几许动感,这些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在充沛的阳光沐浴下,黛瓦、粉墙、苍树、竹丛、荷叶以及桥棚上攀附的藤蔓,显得更加层次分明,呈现出意趣别样的古典写实主义风格,其中似乎还带有某些西方印象派的技法影子。

     李毅士将个人的主观感受,尽情地倾泻于该画作中,不啻反映了画家质朴、纯真而富有率性的创作心境,而且艺术地表达了向往郊野乡村的美好生活愿望,富有比较强烈的审美情趣;妙笔之下所营造出的绘画情境,犹如一曲美妙动听的田园诗章,给人以无尽的遐思,而且让人赞叹不绝。

《农村小景》李毅士 
坚定的革新派李毅士和坚持传统绘画的陈师曾学术观点不同,但却能彼此包容,图为1920年李毅士创作的《陈师曾像》。 
 中央美美术馆库房中新发现的李毅士油画作品《李梦白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