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学与为道,无为而无不为

 雨林修养馆 2014-06-09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从事进修学问的人学识一天比一天长进,从事修养道德的人欲望一天比一天减退。欲望不断地减退,才会达到真正不想有所施为的地步。只有真正放弃所有主观的意愿,而完全因循自然的行动,才能达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做任何事都能成功的地步。所以准备治理天下的人一定要因循自然不加造作。如果他要造作生事,他就不配来治理天下。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益”在这里的主要意思就是增加的意思,“损”在这里的主要意思就是减少的意思。除此以外,可以参见第四十二章里关于《易经》里“损卦”和“益”卦的解释。

“为学”和“为道”都是人类了解宇宙自然天地万物的有效途径,前者在一定范围内更实用、更具体、更细化,可以被实实在在地掌握;后者是全局性的,更抽象、更模糊,难以把握。前者是孤立地研究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后者是直接掌握宇宙根本法。

“为学”是一个向外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经验从而了解世界,所以才会不断地增益;“为道”是一个向内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了消除多欲和妄执从而产生明悟,所以才会不断地减损。“为学”是基于“有”的,所以是“后天”的学问;而“为道”是基于“无”的,所以是“先天”的道行。“后天”是在独立个体产生之后的,而“先天”是在独立个体产生之前的。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为道”就是一个自我主动去“损”的过程。“损”掉的是自己身上那些非“道”的东西——贪、嗔、痴,或者说是那些“有为”的要“造作生事”的东西。 内容来自

佛教最基础的修行就在于一个“戒”字,要持戒。持戒到达戒律精严的过程,就是“损之又损”的过程,就是“致虚极”的过程,最终就能到达“无为”。

持戒在一定意义上或许和修剪植物的枝叶差不多,只有主动去去除那些多余的、不必要的、甚至是错误的方向上的生长,才能集中生命中所有的能量在最必要的、最关键的、最正确的方向成长、甚至是产生根本性的突破。

当然,“损”和“持戒”的意义并不简单的只是积蓄生命的能量而已,人类和“无情”的植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意志的、有愿望的。如果这个意志和愿望沉迷于世俗的目标,只要足够专一和持久,也能做出一番“功业”,这就是意志和愿望的力量。但是如果执着的仅仅是世俗的目标,那么功名利禄就会在他努力的过程中不断地去障碍、蒙蔽他本心的清明。

个人在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有着一颗纯净无暇的心灵。这种先天的“直心正见”,就是“童心”。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到“婴儿”这个概念,“婴儿”就是一个全真浑朴的形象。尽管在人世之初,每个人都有这样一颗纯净无暇的心灵,但是随着入世渐深,被七情六欲、五蕴八苦所沾染,就会渐渐地被污染直到迷失在“无明”之中。这个“无明”——无法光明、清明,它是人在“后天”时期被沾染的。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面明镜,这个世间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面明镜里找到答案。看不清只是因为你已经很久没去擦拭它,让它被厚重、灰黑的“无明”所遮盖了。这个障蔽你和自己的清明本心接触的“无明”,才是需要去“损之又损”的。 内容来自人生智慧网

因此,“损”和“持戒”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发现本性的光明,保持本心的清明。这样,你才能真正拥有了人生的指南。你会自觉自愿自动自发地把你的一切投身于“道”,完全遵循于“道”,达到真正的“无为”——所有的思想、语言、行为完全顺应自然、顺服天道。


“无为”是一个精进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极大的意志和毅力支撑的过程,是一个百折不挠、百死不悔的过程,比任何世俗的努力、奋斗更为艰难的过程。“无为”是一个外柔内刚的过程。“无为”追求的是和“道”这个宇宙根本法的契合,比人世间的一切目标都来得高大得多,因此,达到“无为”所需要的付出也百千万倍于世间任何一种伟大的事业,所以“无为”到达“无不为”需要累世的修行。 内容来自

当你把“无为”做到了极至,才能真正的“无不为”。“无不为” 是一个随心所欲、心想事成的境界,是一个光明显耀、神通广大的境界。其实不必走到极至,只要你在“无为”的功夫上每精进一层,就会有那一层对应的“无不为”来给你受用;每跌下去一层“无为”的修行,就会失去那一层“无不为”的功德。当然真正“道”心坚固的修行者是不会沉迷于沿途的小威小德的,只会一如既往、不改初衷地向着“道”奋勇精进。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无事”就是不造作生事,不是不做任何事,而是只做应该做的事。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就是从“道”的角度上来看必须做的事。稍微具体一点,就是“浊”的时候,先要“止”,然后“静之徐清”;“安”的时候,先要“久”,然后“动之徐生”。除此以外,不能再凭着主观意愿去做那些自以为是的多余的事。


真正能到达这样“无事”的境界是不容易的,要能有审时度势的眼光,要能有拨乱反正和富国安民的手段,这也还罢了,关键还得自律自省、一以贯之,永不忘失初心,这才是真正的难处。所谓“得天下易,守天下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无事”才能“取天下”——坐稳天下。就是因为“无事”是符合“道”的,符合“道”的,才能符合最广大民众最长远的利益。只要符合了最广大民众最长远的利益,就能坐稳天下。

这是每一个处于上位的统治者应该知道的,如果他胆敢造作生事,去违反“道”,去破坏民众的根本利益,那么很显然,他就不再适合在那个位置上待下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