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五臟苦欲補瀉原則

 医道无涯 2014-06-10
五臟苦欲補瀉原則

五臟苦欲補瀉之說出於《素問?藏氣法時論》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補之,以酸瀉之。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以鹹補之,以甘瀉之。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以甘補之,以苦瀉之。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補之,以辛瀉之。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以苦補之,以鹹瀉之。
(辛味補肝瀉肺,甘味補脾瀉心,酸味補肺瀉肝,苦味補腎瀉脾,鹹味補心瀉腎)

苦欲者猶言好惡也,夫五臟者,違其性曰苦;遂其性曰欲。
本臟所喜,即名為補;本臟所惡,即名為瀉。
“苦”即患也,困也,也就是難以忍受之意。“欲”者喜也,即需要之意。
五臟所苦,實屬五臟之病理變化。五臟所欲,乃是五臟之生理特性。
遂本臟所欲,順其性而治者為“補”。逆本臟所喜,反其性而治者為“瀉”。

五臟苦欲補瀉… …肝
1、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急”是指急迫症狀。
甘能(1)緩肝急(2)先實脾(3)脾實則肺金得養而能治肝木。
2、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肝喜條達,木鬱達之,
辛能行氣走散。
3、以辛補之,以酸瀉之
木欲升,辛則助其氣而發之,故曰補。
木性升,酸則反其性而斂之,故曰瀉。
五臟苦欲補瀉… …心
1、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心主神明,酸收神志之渙散。
2、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
心火太旺,鹹為水味,能順心火下行,能啟腎水制之。
3、以鹹補之,以甘瀉之
火欲軟,鹹則順其氣而軟之,故曰補。
火性速,甘則反其性而緩之,故曰瀉。

五臟苦欲補瀉… …脾
1、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脾為濕土,喜燥惡濕,苦能燥濕。
2、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
緩即沖和之意,甘能入脾和中補虛。
3、以甘補之,以苦瀉之
土欲緩,甘則順其氣而緩之,故曰補。
土性濕,苦則反其性而燥之,故曰瀉。

五臟苦欲補瀉… …肺
1、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
苦能瀉能降。
2、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肺屬金,金性斂肅,肺氣宜降不宜泄,宜宣不宜散。
酸能收斂外泄之肺氣,順肺氣之所欲。
3、以酸補之,以辛瀉之
金欲收,酸則順其氣而收之,故曰補。
金性收,辛則反其性而散之,故曰瀉。
五臟苦欲補瀉… …腎
1、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腎屬水臟,蒸騰水液,化為津液,滋潤各臟腑。
腎燥多由肺郁不降,水乏化源。
辛能開腠理,致津液,通肺氣,即腎燥可潤之意。
2、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
腎主蟄,以封藏為本,其氣宜密宜堅宜固,而苦味能堅。
相火妄動,能擾亂精室,致腎氣不固,苦能瀉亢盛之相火,故謂堅陰。
3、以苦補之,以鹹瀉之
水欲堅,苦則順其氣而堅之,故曰補。
水性凝,鹹則反其性而軟之,故曰瀉。


六氣淫勝之配方原則

六氣淫勝治則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節錄整理如下:
厥陰(風氣)在泉,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辛散之。
厥陰(風氣)司天,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瀉之。
少陰(熱氣)在泉,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少陰(熱氣)司天,熱淫所勝,平以鹹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太陰(濕氣)在泉,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瀉之。
太陰(濕氣)司天,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瀉之。
少陽(火氣)在泉,火淫於內,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少陽(火氣)司天,火淫所勝,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陽明(燥氣)在泉,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陽明(燥氣)司天,燥淫所勝,平以苦溫,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太陽(寒氣)在泉,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
太陽(寒氣)司天,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甘苦,以鹹瀉之。

六氣淫勝之配方原則

厥陰(風氣)在泉,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辛散之。
厥陰(風氣)司天,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瀉之。
風為木氣,風主溫,惟金能勝,故治以辛涼。辛從金化,涼為金氣。
以苦降之(防辛太過),以甘緩之(緩肝實脾)。
以酸瀉之(酸能瀉肝)。

少陰(熱氣)在泉,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少陰(熱氣)司天,熱淫所勝,平以鹹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熱為火氣,惟水能勝,故治以鹹寒。鹹從水化,寒能勝熱。
佐苦甘者,苦能瀉熱,甘能瀉火(防鹹太過)。
熱越不斂,以酸收之;火鬱不散,以苦發之。

太陰(濕氣)在泉,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瀉之。
太陰(濕氣)司天,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瀉之。
濕為土氣,惟燥能勝,故治以苦熱。苦能燥濕,熱能化濕。酸從木化,用以制土。
辛能行氣化濕(防酸太過)。
淡能滲濕(使濕有去路)。
少陽(火氣)在泉,火淫於內,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少陽(火氣)司天,火淫所勝,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火即熱氣,惟水能勝,故治以鹹冷。鹹從水化,寒能勝熱。
佐苦甘者,苦能瀉熱,甘能瀉火(防鹹太過)。
熱越不斂,以酸收之;火鬱不散,以苦發之。

陽明(燥氣)在泉,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陽明(燥氣)司天,燥淫所勝,平以苦溫,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燥為金氣,為清為涼,惟火能勝,故治以苦溫。苦從火化,溫能勝凉。
佐酸辛者,辛補木瀉金,木補金瀉,兩得之矣,酸補金瀉木(防辛太過)。
佐甘辛者,辛補木瀉金,木補金瀉,兩得之矣,甘緩肝實脾(防辛太過)。
腸胃燥結,非下不可,急下之法,非苦不可。

太陽(寒氣)在泉,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
太陽(寒氣)司天,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甘苦,以鹹瀉之。
寒為水氣,惟熱能勝,故治以甘熱。甘從土化,土能勝水,熱能勝寒。
寒水太甚,則腎陽氣不化,故以辛潤之。又取辛甘化陽之意也。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以鹹瀉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