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钟书逸事

 真友书屋 2014-06-10

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成就显著。

1.因为伯父没有儿子,按照惯例,钱钟书一生下来就过继给了伯父。他刚满周岁“抓周”,抓到一本书,因而取名为钟书。

2.钱钟书记忆力之惊人,在现代中国学者中,除了史学大师陈寅恪外,恐怕还没有第二人能和他相比。国外的学者说钱钟书具有“照相机式”的记忆力,一点也不夸张。在进入小学读书识字之前,钱钟书已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以及《七侠五义》、《说唐》等古代小说。钱钟书读书过目不忘,任人从书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连书中好汉所使兵器的斤两都背得出来。

3.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读书时养成的。因为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做笔记很费时间。

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4.钱钟书最怕被宣传,更不愿在报刊上露面。他的《围城》出版了,在国内外都引起了轰动。许多人对这位作家比较陌生,想见一见他,都被他谢绝了。一天,一位英国女士打来电话。希望钱钟书答应约个时间,她来见见这位大作家。被婉言谢绝没有结果,钱先生便以特有的幽默语言对她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5.巴黎的《世界报》上刊文力捧中国作家钱钟书,极言:中国有资格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非钱莫属。每天看外国报纸的钱钟书,迅速作出反应,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笔谈式文章历数“诺奖委”的历次误评、错评与漏评。条条款款有根有据,让人家顺着脊梁流汗,并且他一反公论断言,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危害还不如诺贝尔文学奖的危害为甚。

更早的时候,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汉学家马悦然上府拜访他。钱钟书一面以礼相等,一面尖锐地说:“你跑到这儿来神气什么?你不就是仗着我们中国混你这碗饭吗?在瑞典你是中国文学专家,到中国来你说你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的专家。你说实话,你有投票表决权吗?作为汉学家,你在外面都做了什么工作?巴金的书译成那样,欺负巴金不懂英文是不是?那种烂译本谁会给奖?中国作品就非得译成英文才能参加评奖,别的国家都可以用原文参加评奖,有这道理吗?”

  6.1932年春,杨绛从东吴大学到燕京大学准备借读,一天她和同学孙令衔一起到清华大学找人。晚上,孙令衔接杨绛同回燕大,他的表兄陪着一起过来。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孙令衔给两个人介绍了一下,杨绛对钱钟书打了招呼便走了。虽然一句对话都没有,但这次的见面让彼此难忘。

尽管孙令衔莫名其妙地告诉表兄,杨绛有男朋友,又跟杨绛说,他表兄已订婚,但钱钟书还写信给杨绛约她相会。见面后,钱钟书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说:“我也没有男朋友。”两人虽然没有互倾爱慕,但从此书信往返,以后林间漫步,荷塘小憩,开始了他们长达60余年的爱情生活。

7.有外国记者讲道:“来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此话不假,即使回到内陆的香港新闻界人士也有此愿望。1985年,当时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记者林湄小姐从香港到北京,采访了不少文坛上的名流,但就是没能见到钱钟书。林小姐便找到与钱先生熟悉的《文艺报》副总编辑吴泰昌先生,通过电话联系,钱钟书先生在电话中警觉地说:“这分明是引蛇出洞嘛!谢谢她的好意,这次免了。”但林小姐此次进京,非见钱钟书不可,她便约吴先生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直接找上门去。他们按了门铃,出来开门的正好是钱本人,一见面,钱钟书先生哈哈大笑:“泰昌,你没有能引蛇出洞,却又来瓮中捉鳖了……”林小姐终于见到了钱钟书先生,并单刀直入地对他进行了采访。事后,林湄小姐发表了一篇题为《“瓮中捉鳖”记》的人物专访。

  8.钱钟书先生在清华大学求学时,有一个很要好的同学叫许振德。当时,许振德爱慕班上一个漂亮的女同学,上课时便总爱让眼睛随其身影而转动,暗递秋波,被钱钟书发现,他便提笔在笔记本上画上了许多许振德的眼睛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图,题名曰《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即将此画递向其他同学,一时成为笑谈。

  

9.钱钟书一生爱猫。解放初期,他养了一只猫,钱钟书先生认为此猫有灵性,因而特别珍爱。平日里,猫与猫之间一旦相聚便互相抓打,钱先生便准备了长竹竿一枝,倚在门后,不管是冬天夏季,只要听见自家的猫嚎叫,他就急忙从被窝或房中出来,拿起竹竿去帮自己的爱猫打架。因之而获得个“护猫将军”的称号。

10.杨绛先生曾撰文描写自己的丈夫。文中讲到他们在牛津大学上学时,有一次钱钟书午睡,杨绛临帖,临着临着困乏起来,便睡着了。钱钟书醒来后,就饱蘸浓墨,要给杨绛画个花脸,笔刚落下,杨就醒来了。他根本没有想到脸皮吃墨,当杨绛洗净墨痕,脸皮快洗破了。以后钱不再恶作剧,只是为妻子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过过恶作剧的瘾。再后来有了女儿,他曾在女儿的肚子上画了一个大脸,挨了母亲一顿训斥,他才不敢再画了。

11.女儿钱瑗是两个人在牛津读书时出生的。在杨绛住院期间,钱钟书一个人在家常不经意闯些小祸,不时愁兮兮地告诉杨绛: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的桌布弄脏了;他把台灯弄坏了;门轴两头的球掉了一个,门关不上了。……杨绛总是回答说:“不要紧。”钱钟书对杨绛说的“不要紧”总是又佩服又放心,因为这句话已屡次得到验证。这回也同样:杨绛到家,果然把桌布洗得干干净净,看不出一点墨水迹印;台灯、门轴也一一修好。

12.钱钟书对杨绛也充满了爱心和责任心。杨绛回家做完最后几天的“月子”,一向不善料理生活的钱钟书,竟给她端上一碗他亲手炖的鸡汤,汤里还飘着鲜绿的嫩豆瓣。就这样,杨绛喝汤,钱钟书吃肉,女儿“吃”妈妈。

  13.钱钟书的藏书虽然不多,但其中有一本很有价值,那是他长期使用的《牛津大辞典》。这本书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他的批注,惹得牛津大学以巨款求购。钱钟书仍是那句老话:“我姓了一辈钱,还迷信钱吗?”钱先生不迷信钱,牛津大学的愿望自然便落空了。

  

14.有一次,在美国耶鲁大学为他举办的茶话会上,他应付自如,洋洋洒洒,迷倒了所有与会者。据一位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学者追叙:“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算钱钟书。钱钟书博学强识,出口成章,把许多美国人都唬着了。他在茶会中,提及某一位英语诗人,就用优美的英文背诵一段这位诗人的诗作;提及另一位德国诗人,就用标准德文背诵了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他也能用拉丁文来背诵一段。这些诗人不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作品也未必是他们的重要之作,但钱钟书都能流利背出。”

15.1929年夏,钱钟书高中毕业,报考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就在入学考试时,钱钟书拿到数学试卷,一道道数学题看起来像天书一样,他几乎都不会做,但迫不得已,就硬着头皮做了几道题,也不知对错。

发榜的时候,钱钟书看到自己的数学只考了15分。而按照清华大学的招生规定,只要有一门课程不及格,就不予录取。他的数学考得这么差,应当说是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可是他的国文和英文成绩都是满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看到钱钟书的英文、中文成绩俱佳,高出一般考生一大截,就决定打破常规,破格录取。

16.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17.1933年钱钟书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亲自告诉他要破格录取他留校,陈福田、吴宓等教授都去做他的工作,想挽留他,希望他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可他一口拒绝道: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

18.有一次黄永玉要写一个有关“凤凰涅盘”的文字根据,但一点材料也没有。《辞源》、《辞海》、《中华大辞典》、《佛学大辞典》、《人民日报》资料室,北京城的民族学院、佛教协会都请教过了,没有!

忽然想起钱钟书,连忙挂了个电话,钱钟书就在电话里说了以下的这些话:“这算什么根据?是郭沫若1921年自己编出来的一首诗的题目。三教九流之外的发明,你哪里找去?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也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中国都有点关系……这样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结果马上找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19.有同事找钱钟书借钱,他问:你要借多少?答:一千。钱钟书说:“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五百,不要来还了。”同一个人二次来借,他还是如法炮制,依旧对折送人。他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出车撞伤行人,急切中找钱钟书来借医药费。他问:“需要多少?”司机答:“三千。”他说:“这样吧,我给你一千五,不算你借,就不要还了。”

20.有一次晚饭后,他提着根当时称“司帝克”的手杖,到另一先生家闲话。那时有个有趣的风气,就是无论年长年少,学府的人外出都喜欢提根司帝克,显示时尚。大家围在一起,上下古今,娓娓而谈。钱钟书自然是主讲。他讲到激情处,就挥着司帝克,手舞足蹈,待尽兴告别时,主人发现自家挂的蚊帐被钱先生戳了好几处窟窿。无端损失了一顶蚊帐,主人心痛死了。等他找钱钟书算账索要赔偿时,钱却大笑着一溜烟跑了。

21.1966年,杨绛和钱钟书先后被打成“牛鬼蛇神”,双双接受“改造”。这对于有些人来说,简直是噩梦。但就是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钱钟书也保持着一份少有的幽默。比如被迫剃了“阴阳头”,别人会觉得受了莫大的侮辱,而钱钟书却说:“小时候老羡慕弟弟剃光头……果不其然,羡慕的事早晚会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