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报:中国合成天然气项目将影响水资源

 laurel.89 2014-06-10

港报:中国合成天然气项目将影响水资源

2013-11-28 15:42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 专家认为,从限制煤转气项目到鼓励它们的政策转变,实际上给试图解决中国空气污染灾难的决策者造成了两难困境。

参考消息网11月28日报道 港报称,深受雾霾困扰的北京正焦急地等待着其首批合成天然气——一种从煤转换而来、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经过300公里管道运输而来的物质。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24日报道称,这种气体将取代煤炭,为北京在严寒的数月中的集中供暖系统提供能源,从而减少有害的细微颗粒污染物的排放量。

在全国,用更清洁的天然气取代污染环境的煤炭,是减少令人窒息的雾霾的关键举措。雾霾蔓延至全国四分之一以上国土上空,被近6亿人民吸入肺部。因为中国常规天然气储量有限,而煤炭储量丰富,所以将煤转换成天然气看似是方便的选择。

报道称,北京对天然气的需求量预计将迅速攀升,在2015年达到180亿吨,在2020年达到280亿吨,在其全部的供暖系统和工业锅炉实现从煤转换成天然气之际。北京天然气集团在内蒙古投资了煤改气项目,以满足这一需求。

报道说,煤改气行业多年来一直起起伏伏,9月在国务院发布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国家行动计划之际,该行业得到提振,这项计划给予了煤改气行业公开支持。

但生态专家对煤改气工厂无意造成的环境影响表达了担忧。这一转换过程需要大量的水,水不仅用于生产,还用于冷却和排污。平均而言,1立方米的合成天然气需要6到10吨的淡水。

总部设在美国的世界资源研究所的准会员温华(音)说:“对于将煤炭转化成天然气,淡水是重要的原材料,所以要在此类项目中减少水需求是不可能的。”

报道称,让情况更糟糕的是,煤炭资源丰富的西北部地区已经经历了长期的水短缺。而天然气项目设在西北地区。拥有全国76%的煤炭资源的5个省份——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内蒙古和新疆——仅拥有全国6.14%的水资源。

世界资源研究所上月发布的研究表明,11个转换项目正在进行中,且选址在没有丰富水资源的地区,这意味着,这些项目将必须与当地市政或其他用水行业争水。而这可能破坏地区水安全。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的高级顾问桑建新估计,中国现在有40个这样的项目,其中大多数仍在等待审批。他称,因为监管松懈,有些项目在没有获批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建设了,而这样没有获批的项目可能增加生态风险。

尤其是,5家这样的工厂计划建在内蒙古新兴城市鄂尔多斯附近的毛乌素沙漠中间。据世界资源研究所,这些项目每年将需要约1.4亿吨淡水——占该地区水总供应量的约10%。

而这5家工厂不是鄂尔多斯唯一的耗水大户。该市有1500亿吨煤炭储备,占到全国总量的约六分之一。其新发现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加上其他工业项目,覆盖了该市近一半的面积。

在将煤炭转换成液体燃料的、类似的水密集型项目导致地下水剧减后,毛乌素沙漠社区与电力公司之间的夺水冲突近年来爆发。

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解焱说,水枯竭已经导致森林被毁、淡水湖面积缩小以及有些湿地消失。她说,更危险的是,该地区有些沙丘也许会扩大,令沙漠面积扩大并侵吞可居住的土地。

当西北风盛行时,毛乌素沙漠一直是春季影响中国北部地区的沙尘暴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过去数十年,中国大力投资建立绿化带,以阻止沙漠扩大,保护北部城市,尤其是北京,免遭沙尘侵扰。

解焱说:“此类水密集型项目可能让如毛乌素等沙漠中的水资源枯竭,摧毁中国植树的努力。”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温华说,这些行业尚未完全意识到水稀缺的风险。他说:“即使这些行业可以对生态问题以及潜在的社会冲突置若罔闻,它们仍必须要面对可能的经济损失,因为水供应不足也许会迫使工厂在旱季停止生产。”

他还说,从限制煤转气项目到鼓励它们的政策转变,实际上给试图解决中国空气污染灾难的决策者造成了两难困境。

他说:“要么是污染空气的煤炭,要么是清洁一些的燃料。但后者也许会对环境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编译/胡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