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凤翔

 隐士的书屋 2014-06-10
李凤翔,字仞仟,笔名武农,1916年9月出生,山东省成武县古城街头。行医数十载,医精德高,久负盛名,颇受众人誉,系一方著名中医。   

     他出身贫寒,幼年家贫无力从师,而立志奋发自学。时常以在地为纸,柴棒为笔,久练不辍。12岁便到中和堂药铺做工,得以旧笔破纸,变废为宝,籍以习字研讨,文化渐进。后又拜中医外科名师刘汉昭门下,苦学十二载,系统学习中药炮制和炼丹术,治疡得薪传,并能诊治皮肤科疾病。   

    1940年在翟楼行驶医,自书匾额"松寿堂",悬壶应诊,求者甚众,名噪乡里。但他自愧才疏学浅,不能满足患者之需,遂又拜当地著名中医世家赵点斋(秀才)为师,再求深造。赵师授其医典,并给详尽讲解,释难答疑,且悉传秘术,使李凤翔医术大进,打开深厚之良基。   

    李凤翔随师多年,精于医术,名声大振,享誉乡里。他凭借深厚之功力,每每能攻克疑难杂症,有颇有建树。如痘、疹2例,群医断为不治之症,虽经抢救,仍无起色,遂皆辞而弃治。其患者无奈遂延他诊,请李凤翔救人命于倒悬,他验前医之方,改弦易辙,二症者得救。再如:2例再障贫血,经大院久治无效,待他诊治后,竟获新生。还有一个3位孩子的母亲,身患骨结核,身上有四、五处溃破腐烂,骨瘦如柴,危在旦夕,被医院为绝症。后由人推荐,前来找李凤翔救治。他以对患者极度负责的精神,悉心研究,对症下药,内外并治,终于治愈。后被乡里传为佳话,多方流传。还有1例卧床四年的妇女患者,手足皆无意识支配。多年经省内外中西医生诊治及针灸,均无显效。后经他精心诊治,自创新方弃杖汤30剂,竟能活动,遂加强功能锻炼,延续用药,而获重生。随访3年无复发,且能爬山泰山、骑车自如,一如常人。乡里一老妪年已花甲,患哮喘生命垂危,家境贫困,无力买药。他闻讯出方抢救,出资相济,转危为安。他数年抢救危重病人者,不计其数,被乡亲们称之为"神医妙手"。他自联云:"自幼习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济世活人。"   

    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李凤翔勤于钻研,刻苦学习,医术精湛。1956年,他在成武县医院坐诊时,对2例破伤风及时治疗,措施有力,方法妥当,竟让患者绝处逢生。至今有人提起,仍对他赞叹不已。   

    "位卑未敢忘国忧"。李凤翔识大体,顾大局,时时响应组织的号召,服从分配。1959年,他奉命支边到内蒙医学院任教,担任经典医著教学,同时兼搞科研。在那些岁月里,他潜心研习,勇于攻关,成果颇丰。先后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且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支援边疆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飞鸟恋故林,鱼游思旧渊。"李凤翔先生退休后,荣归故里。后在家乡培养200余名青年中医,如今都成为一方名医,有的还受到国家、省、市褒奖。他为家乡的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   

    坎坷攻关路,矢志在攀登。在风风雨雨的行医之途,李风翔用其百折不挠、紧忍不拔的精神,在不懈地进行追求,且取得累累硕果。其著作《疑难病治验》、《实用三字内科》、《实用三字妇科》等相继出版发行,受到同行一致赞誉。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之际,他献给大会2000本内科、妇科医书,将中国的中医之瑰宝推介到海外,此举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赞誉。为了普及、推广中医科学知识,他还出资购买医书千余本,分送给内蒙和故里的青年中医以助其自研深造,深受社会好评。1983年,在国家举办的纪念张仲景活动时,他的《对百合病的临床体会》论文,刊载于《张仲景研究》论文之专辑。在纪念华佗1900周年时,他撰写的论文《缅怀华佗》,在大会交流荣获金杯奖,并载于1997年7月《中华华佗医药》杂志上。此外,他总结多年行医经验所撰写的《实用三字医经》,瘟病、外科、针灸等著述,尚待出版。其中《疑难病治验》荣获科技一等奖;《妇科》得到了李时珍发明一等奖。   

     术精艺技高。李凤翔积数十年之医功,在治疑难大症上确有绝活。2003年9月新疆一奇症:“8岁男童骨头自溶”。当时中国医药报载:“新式医生向全国求救。”且说明此症罕见,古今未闻等。他看到消息后,凭借基深厚同功,提笔阐述了此症的来龙去脉,并写明2000年前的《内经》中有此专论(痿论),并大胆地出方抢求,令人油然而起敬意。   

   “为医者,当有仁慈之心;行医时,勿为名利所累;用药时,应存剑胆琴心。”李凤翔几十年如一日,守得清贫,志存高远,淡泊名利,两袖清风。注重操守,大节昭然。他在教学时,教育众生要遵从孙真人云:“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以方济之,德谕于此。”谆谆告诫弟子善待患者,犹胜亲人。他在教育子女时,耳提面命,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正是由于他的严教身行,其后辈承志行医,施医舍药,享誉一方。长子清廉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品学兼优。现系成武卫校校长。熟通中医、西医,诊病准确,用药适量,效果彰显。已享有中华全国医学学会会员之誉。次子清正,幼受庭训,后修经典,毕业于中国中医大学。情系中医,潜研习之。现已悬壶应诊,深受患者好评。   

    行医数十载,硕果赢殊荣。李凤翔在求学、行医、教学的道路 ,洒一路汗水,铸一路辉煌。在行医中,他屡屡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化险为夷,救人命于倒悬,令 人们赞誉不已;在教学时,言教身教,授业解惑,颇得学生好评。1983年被内蒙评为“高等学校先进工作者”,并获褒奖;同时,还被国家民委、劳动人事部、教育部联合授予“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在内蒙荣登金榜。在《江山代有人才出》宣传材料中,载有“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院李凤翔”的名录,令他感动不已,倍受鼓舞。随有感而发:“我出身农家此门,凌云志隐居杏林,群众赞医教精英,国承认技艺才人”。1983年,李凤翔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在他荣归故里时,由其医友、受医者、受教者数十人,为其赠送“医教精诚”匾额,足见人们对其诚心一片,爱戴之情溢于言表,反映了父老乡亲们的共同心声。   

     岐黄事业终身志,翰墨生辉爱好心。李凤翔先生行医之余,酷爱书法,且卓有成就。其作品载入《曹州书画家集传》等40余部典籍,且多次参展、获奖。其书作“祖国古称禹域,中原齐鲁邻居,两省各有仲师,圣名天下第一”,“典阜至圣儒数祖,南阳仲师医道尊。”装裱之后已被河南省阳医圣祠作为永久纪念。观其书作,笔法简练,遒劲有力,功底深厚,别具一格,堪存大家之风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