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汤的适应症(5)

 johnney908 2014-06-10

     (接上篇)为什么?因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它的适应证是肝胆有热,脾阳虚衰,津液不足。所以他抓住口喝、便溏,这不是脾阳不足吗?然后再抓个肝胆有湿热未尽:“好,柴胡桂枝干姜汤。”那么这个学生一听这话便给开方了。你看这几句对话用得了一分钟吗?

    看完一个,排在下一位的这个病人就说了:“大夫,我慢性结肠炎,大概有二十年历史了。”

    “伸出舌头来看看。”舌上很干。

    “你口干吗?”

    “口干。”

    “经常拉肚子吗?”

    “经常拉肚子。”一摸脉,沉弦。

    “那你心情好吗?”

    “大夫我心情不好,经常高兴不起来。”

    这不是有肝郁吗?“好”,“柴胡桂枝干姜汤。”第二个学生一听,也给开柴胡桂枝干姜汤,因为他有三个主症呀。

    中间这个病人看完了,排在下一位的又说了:“大夫,我糖尿病。”

    “口喝吗?”

    “喝。”

    “大便怎么样?”

    “稍吃点凉的就拉肚子。”嗯,脾阳虚,这个症状又有了。

    “心情怎么样?”

    “不高兴,说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我这一辈子就要陪着这个药进棺材了,我怎么高兴得起来啊。”

    “好”,“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三个主症全有了,口喝、便溏、肝气不舒。

    所以有时候老师就是这样对着症状,或者有时候对着病机这么用方,疗效好看病就快。所以“抓主症,对症用方”也是我们一种治疗的思路。不过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在座的如果是本科学生的话,你到医院做住院医生的时候,那你在写病历的时候,一定要辨病又要辨证,然后立法、用方,应当非常规范的用。

    但是我同时也应当告诉大家的是,在中医界确实有不太规范的用方,而对症状用方的这种现象,而这种现象越是年高的大夫就越多,有时候还能够起到思想不到的疗效,就像我们那一次在河北的东北部的那个城市,抢救那批中毒的病人,你看我们没有仔细地去辨病,什么病?毒邪内闭,你要辨出来也可以写上去,我们没有那么去作。

    辩证,什么证?你要硬写的话,少阳不和、痰热内阻也可以写,但是我们也没有写,就念了两句《伤寒论》的原文。所以我在讲学习《伤寒论》的方法的时候,曾经提到我们要读一些、背一些《伤寒论》的原文。目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能够很好地理解它的精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临到用时,信手拈来。

    我们看看哪些原文是属于我在这里说的桂枝汤的适应证。太阳病发热,是卫阳因抗邪而浮盛于外的表现;汗出呢,是风阳伤卫阳,卫外失司,加上风主疏泄,使营阴外越的表现。所以发热汗出,正提示了太阳中风证卫强营弱的病理特征,我们应当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这个“卫强”,不是指的卫阳真正的强盛,而是指的卫阳因抗邪而出现的一种病理性的亢奋。

    “欲救邪风”这个“救”字,我们教材引用了《周礼 地官》的一段话,但是它的引文我怎么找也没有找到,我翻了《周礼》有《地官》这篇文章,但是没有《地官司》这篇文章,那么《周礼 地官》前面有一段小小的序言,在这段小小的序言里有“司救”这么一个词。那么谁注的〈周礼〉呢?郑玄,汉代的郑玄。

    郑玄对“司救”作了一个注,怎么注的呢,说“救,犹禁也。”这是我查〈周礼〉原书,是这样的意思。我们讲义引用得很好,而〈说文解字〉说“止也”,“救”也是“止”的意思。所以通常说的救火,就是禁火,就是止火,就是灭火。我们通常说的救灾,就是禁灾,就是止灾,就是减灾。

    这是古汉语中的一个词汇。由于你救灾、灭火、禁灾,就可以助人,所以这个“救”字,犹禁,犹止,又可以引申为帮助。我们今天所说的治病救人,这个“救”字,就是帮助的意思,这就叫做一词具体相反的两种意思,这种现象在《伤寒论》中是很多见的(转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