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月,陪伴在母亲身边的日子

 夕阳书屋936 2014-06-11

http://user.qzone.qq.com/2673978497/blog/1402453242


        五月初的一天,大妹从新疆打来电话说, 已买好了回老家的车票,问我们多会能回去。因去年五月底我们才从老家回来,原打算今年10至11月期间再回去探望年迈老母。由于妹妹的相邀,只好改变计划,便于次日去买了两张之后第10天去徐卅的火车票。
       列车在奔驰,望着窗外迅速后退的景物,我的心却早已飞到了家乡,飞到了母亲身边。 
       母亲今年已88岁高龄。自从父亲去世后,便由小妹 接去照料生活起居,一住就是四年。其间,虽然其他五个兄妹都按月给钱,但照顾赡养老人的辛苦和担待,岂是用一个钱字可以衡量的。后因小妹夫去上海打工,小妹也要同往,母亲便由三弟接回由三弟妹照料,因老三也长年在外打工。
       我虽然自幼就远离家乡,但做为家中老大,自知肩头的责任和义务。父亲05年3月得脑溢血,09年1月辞世,直到现在,我和老伴每年都要回老家一趟,陪伴老人住上一段时间,多则两三个月,少也月余,以略尽人子之孝,也好给下边的弟妹们做个样子。去年和老伴回去,原是想把母亲接过来住上两年。可到家一看,情况远没有想象那样。一年没见,母亲又衰老了许多。腰已弯成了90度,耳朵闭得什么都
听不见了,每天夜里咳嗽不止,还常伴有呕吐,脑子虽然还算清楚,但也不时犯糊涂,药大把大把地吃,平日已很少下床动一动,根本经受不了长途车旅劳顿,况且途中还要汽车、火车倒几次。三弟妹说,前段日子因给母亲办理领取高龄补贴手续,带她到县里去照相,就差点没回来,在车上吐的一塌糊涂,可把她们吓坏了。老二、老三、老四也不同意我们把母亲接走,说老娘已经这样了,还会有多长时日,你们离的又这么远,接去了如果有个好歹怎么办。就这样,我和老伴带着母亲仍住在老三家,早晚用心伺候着衣食起居,总想以我们的尽心尽意,能让她舒怀开心些;并想借机,把对母亲赡养问题做出更周全些的安排。不然我会寝食难安的,这是我的一块心病和最痛。
       百善孝为先。父母辛劳一生,虽然没有给儿女们挣下什么财产,可在那饿死人的年代,却能让我们都上学,把我们抚养成人。为人儿女的,生养之恩大如天,不孝就是最大的恶。可经商量,硬是没有讨论出一个较为妥当的办法来。我们兄弟姊妹6个,各有各的家。我和大妹在新疆,回去一趟也实属不易,且时间長了,吃住都是问题;老三俩人在当地县城有份工作,一对儿女正上大学,家也安在了县城,住的又是顶楼;老二、老三和小妹虽然家在农村,却也长年在外打工,不挣钱拿啥养家,没钱又拿啥去赡养老人,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后来,还是三弟妹实在不忍看着我俩如此辛苦的撑着,特别是老伴因不适应,已明显l削瘦下去,就答应了母亲由她替我们继续照料着。因此,我俩在家住了50多天。
        五月,是家乡最美的季节,它在把春宣染到极至丰盈圆润的同时,也
夏的画卷徐徐展开。风和日丽,花香鸟语,林木郁葱,一望无际的麦田碧波荡漾。母亲看上去还不错,脸上身上都肉乎乎的,吃饭大小便尚能自理,好像比去年还好些,我心头一下轻松了许多。只是已不认人了,看着盯着我看的浑浊木呆的眼睛,好像在极力搜索那遥远的记忆,一会叫大哥一会叫大姐的,心中又不禁泛起阵阵酸楚,可又无法与其勾通交流,只有在心里默语:妈呀,儿子又回来看你了。也许聋对她来说也并非坏事,听不到心不烦吗。人家都说我是幸福的,快70的人了还有妈妈叫。而我只知道,妈在老家就在
       记得那
到家,已是11点多了。第二天我们便和大妹一起去了上,给母亲买了好多喜爱吃的东西,还有衣物、药品等。除此之外,不知道我们还能为母亲做些什么?老是自然规律,谁也没法逃避,谁也无法代替。只要还活着,就得坚持,就得忍耐。其实,母亲生活所需不多,主要是稀饭、豆奶粉、乳品饮料、鸡蛋、煎饼等,一天或三顿或两顿。尤其是煎饼和山楂片,是一刻也不能少的,这是她的零食,很少有停嘴的时候。人老了,不就是靠个饭量吗。
       一场不大不小的雨,驱散了 端午前两天的闷热。38度高温,让人动不动就一身汗;小麦在炽热的光照下,已经熟透,一片金灿灿的,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麦香,只等收割机到来收割了,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端午节期间,弟、弟妹、小妹妹夫及侄孙辈的,能回来的都赶了回来,
一搞就是两大桌,在一起热闹闹地吃了两顿。这是我离乡50年来,在老家过的第一个节。心情是愉快的,但也是复杂的,有太多的感慨压在心上。大家本来都有说有笑,只要一提及母亲养老的事,立马鸦雀无声,每个人脸色也凝重起来,阴睛不定,谁也不愿先开口。象我们这样的家庭尚且如此,其他成千上万的农村老人的境遇,就更可想而知了。这不能不说是做父母的悲哀,也是我们做儿女的悲哀,更是国家和社会的悲哀!后来待她们都走了,只留下我们兄妹五个,还有老三家的,小妹已提前一天回了上海。经过反复商讨,虽有争执,最终还是形成了一个方案。就是在充分考虑到各家及母亲眼前健康的实际情况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由三弟妹继续照管,等母亲真卧床不能动的那一天,大家都得回来。老三家的也没表示异议,就这样定了下来,毕竟血浓于水。
       世人谁最可怜, 如要我说,我看世上唯 有老人最可怜。当你老了,百病缠身,卧床不起时,甚至连神志都不清了,毫无自主自理能力,一切都得依赖他人。如果摊上一个好的儿女还好,如果子女不孝,还有何尊严可言,老则多辱。俗话说,痴心父母千千万万,孝顺儿女有几人?历来父母养儿如路長,儿养父母如丈。何况在这物欲横流、孝文化沦丧的现世!可人人都要老,人人都会老。老年人的今天,就是青一代的明天或后天。今天的物质丰足,也是在昨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社会不能没有老人,我们国家已提前步入老年时期,养老,更应该是我们个国家这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不要光空喊老有所养的口号,政府应该把它切实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国策上来抓,也实行责任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加紧有关政策、法规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尽快让亿万老人能不怕老,乐于老,能养老,养好老,尽享国家和社会福利成果,其善大焉。
       我也老了,自觉今年精力和体力都不如去年。人活70古来稀,已经很知足了。
至于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我没去想过,想也没用。一切都是命中注定,顺乎自然就好。但我总想,一个人如果五十还不知天命,六十还看不开名利,七十还勘不破生死,即使好死不如赖活着,那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我对往后日子的规划,还是那几句话,珍惜我爱和爱我的人,牵着老伴的手,“ 好好地活,慢慢地老,快快地去。” 让生命在没有牵挂和任何拖累的状态中,轻松愉悦地進入下一个轮回。

                                                                                                                                                                                                                                                                                                             2014.6.10日于银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