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民间流传欧阳修之佚文《郭氏族谱序》辨伪

 诸城郭氏图书馆 2014-06-12

 

 

                                       麻岡舊譜序

 
 
 
麻岡舊譜序
         余賞參諸家之譜牒,考氏族之源流,蓋自黃帝以來,子孫分國受姓,其得姓雖一,而後別為氏者則殊。有以先王之諡而為氏者,有以所居之官而為氏者,流芳繁衍,鮮有能辨其氏族之源者也。
 
         溯其流則可以知其源,尋其枝則可以知其根,余因歷覽傳記而知其概矣。按郭氏之先,本出周室王季之後,為文王卿士,功在王室,藏於盟府,封于虢,時稱為虢公。周惠王時,殺王子頹有功,遂得虎牢以東之地並酒泉焉。後為晉所滅。
 
         其族出奔京師,子孫多就城郭園池而居,因以為氏。虢,郭聲之近,故京師有東郭市,西城池,皆以此也。後有郭隗者,客于燕,燕昭王得士,實自隗始。漢興郭氏寢盛,有曰蒙,曰亭、曰忠,皆為高祖功臣,封列侯。忠生遷,遷生賞,賞生長,長生萌,世居潁川,故今有五望焉。
 
         漢室既東,郭氏鼎盛,其聲著者曰泰,字林宗,屢舉有道不就,雅尚清高,為世所慕。又有仕于晉者曰璞,洽聞博物,尤深陰陽卜筮之學,不從王氏之變,遂殞其身。至李唐,郭氏尤盛。有曰知運者多軍功,封太原郡王。最顯者曰子儀,世居華州,以武舉屢有大功,進汾陽郡王。生八子:曜、旰、晞、昢、晤、曖、曙、映,皆為顯宦,孫六人,鋒、鋼、鐇、釗、鏦、銛,尤為超擢。
 
         唐未兵亂,五季擾攘,以故子孫分適他國,所至皆以汾陽為封郡望,此汾陽郭氏之攸始也,豈非以先王之諡為氏者歟?抑豈非以所居之官為氏者歟?宋興,海宇寧一,褒功繼絕,推恩及遠,詔封其孫元亨為永興軍助,教以旌汾陽王之功德,而俾澤流於無窮。元亨之從祖父諱在徽,仕唐莊宗為鴻臚卿,以言事謫守廬陵。其子廣國公暉,遂家邑之麻岡。生三子:軒、軿、輪,軒生靖,大平興國中仕至殿中侍御史。生熙,仕至吉州觀察使,熙生三子:孟曰龍,徙居吉水杜源莊,仲曰聖,留居麻岡,季曰宣,居吉水謝屯莊。軿生子端,徙居塘東。輪生子竦,登進士,任判官。判官生子三郎,三郎生二子,長曰大郎,因就祖塋而居吉湖,次二郎居吉之吉陽門。今麻岡三派而下,子孫不啻萬餘者盡由先人德澤深厚,故其繁衍若是也!由此觀之,則後裔豈無騰達,有光祖考不絕如縷者!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詩曰:子子孫孫,勿替引之。其郭氏之謂也是為序。
 
 
 
                   宋熙甯四年辛亥秋七月之吉觀文殿大學士太子少師廬陵歐陽修拜撰


但是有這份 郭氏族谱序

                                               

      

                                                                本帖最后由 台灣郭謙賢 于 2014-6-12 08:33 编辑

                                                                                      郭氏族谱序
 
 
 
        郭氏之先,出周王季之后,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封于虢,而字之,曰仲曰叔者,谓之虢仲虢叔。故今陕地有北虢、东虢、西虢,而北虢在大阳,又曰上阳,属今河东郡。东虢在荣阳,属河南郡,卽虢亭是也。西虢属雍州,卽汉之冯翊是也,后称为虢公。周惠王时,杀王子有功,遂得虎牢以东之地,今城皋是也,并酒泉焉,后为晋所灭。今晋水东入汾阳属太原郡,旣而袭封公爵之国。后其族出奔京师,子孙多就城郭园池而居,因以为氏。虢郭声之近也,故京师有东郭市、西郭池,皆以此也。后有郭隗者,客于燕。燕昭王得士,实自隗始,汉兴郭氏,有曰蒙、曰亭、曰忠,皆高帝功臣,封列侯。忠生迁、迁生赏、赏生长、长生萌,世居颖川,故今有五望焉,太原河南颖川东郡冯翊是也。汉室旣东,郭氏鼎盛,其声著者曰泰,字林宗。屡举有道不就,雅尚清高,为世所慕。又有仕于晋者曰璞,洽闻博物,尤深于阴阳卜筮之学,不从王氏之变,遂殒其身。
 
        迨至李唐,郭氏尤盛,有曰知运者多军功,封太原郡王。又,其最显者曰子仪,世居华州,以武举异等屡有大功,进封汾阳王。生八子,曜、旴、晞、昢、晤、暧、曙、映,皆为显官胄。子曜生锜、锜生?、?生端夫、端夫生在徽,自华州徒金陵,后唐庄宗时仕至右鸿胪卿,坐言事谪守庐陵,因家邑之望云门。在徽生广国公晖,始徒于邑之麻冈,从周太祖战殁河内。晖生轩、軿、轮,轩生宋太祖朝名臣仕至殿中侍御史靖,靖生观察使熙,熙生长子龙、龙生桐、桐生彪,是为(吉水)鳌源社之派。(桐)次生豹,是为桂林石溪之派。(熙)仲子圣、圣生桂、桂生绂。绂生该,是为同江之派。(绂)生谧,是为炯村之派。桂生绶、绶生议、议生章、章生谦郊珰,是为南村后冈城冈戴源之派。(绶)生诫,是为吉水庐田之派。(绶)生训,是为徒居抚州层山之派。(绶)次生谓,是为麻冈祖族之派。(熙)季子宣,宣生棣、棣生寿,是为(吉水)谢屯之派。寿生鼎、鼎生兴之、兴之生仁、义、礼、智、信,仁为池头之派,义为谌塘之派,軿生端、端生勋、勋生龄,是为塘东之派。轮生判官竦(竦登进士,任判官)、竦生杰(三郎)、杰生一府君(大郎),是为吉湖之派。杰次生二府君(二郎),是为吉阳门之派。
 
         今麻冈三派而下,其子孙绳绳蛰蛰,不啻万余者,所徒处功业科第,与诸族相角,历代固不乏人。所传家者,德义忠孝,代有其士。呜呼!繇(同由字)此稽之,我祖汾阳王,于唐祚几尽,而能挈垂迁之鼎,以扶天柱,戡定祸乱,以安黎庶,其丰功盛烈,千载不磨矣。而我祖广国公,徙于兹土,开变世之休,以光前振后,而泽流于无穷。则凡为郭氏诸孙,思所以绳其祖武必克自振立而后为无愧。幸毋以遥冑自贬也。故谨叙之,此郭氏古谱,历代所传之序也。宝佑癸丑麻冈派十五世孙,通直郎鄂州判官加枢密院判讳弥邵字德卿,再修麻冈三派族谱,仍刊之编首,存其源委,俾郭氏子孙,知其支派之所自,而不忘其祖也。然谱序不见撰者字讳并岁月,疑亦咸平天圣两朝留居麻冈祖派下昭穆所述云。
弥邵百拜谨识
 
 
 
 
        按此序癸丑麻冈谱刊之编首,盖由上世自叙如此。所述郭氏源流,诠次特举大槪耳。
 
 
 
                                                             赐进士奉议大夫桂林派下石溪十五世孙洵直百拜谨识
.
.
.
.
.
.
 
 
                                             (繁體字)
 
 
 
                                                           郭氏古譜序
 
 
 
         郭氏之先,出周王季之後,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于盟府,封於虢,而字之,曰仲曰叔者,謂之虢仲虢叔。故今陝地有北虢、東虢、西虢,而北虢在大陽,又曰上陽,屬今河東郡。東虢在榮陽,屬河南郡,卽虢亭是也。西虢屬雍州,卽漢之馮翊是也,後稱為虢公。周惠王時,殺王子有功,遂得虎牢以東之地,今城皋是也,並酒泉焉,後為晉所滅。今晉水東入汾陽屬太原郡,旣而襲封公爵之國。後其族出奔京師,子孫多就城郭園池而居,因以為氏。虢郭聲之近也,故京師有東郭、西郭池,皆以此也。後有郭隗者,客于燕。燕昭王得士,實自隗始,漢興郭氏盛,有曰蒙、曰亭、曰忠,皆高帝功臣,封列侯。忠生遷、遷生賞、賞生長、長生萌,世居穎川,故今有五望焉,太原河南穎川東郡馮翊是也。
 
         漢室旣東,郭氏鼎盛,其著者曰泰,字林宗。屢舉有道不就,雅尚清高,為世所慕。又有仕于晉者曰璞,洽聞博物,尤深于陰陽卜筮之學,不從王氏之變,遂殞其身。迨至李唐,郭氏尤盛,有曰知運者多軍功,封太原郡王。又,其最顯者曰子儀,世居華州,以武舉異等屢有大功,進封汾陽王。生八子,曜、旴、晞、昢、晤、曖、曙、映,皆為顯官胄。子曜生錡、錡生?、?生端夫、端夫生在徽,自華州徒金陵,後唐莊宗時仕至右鴻臚卿,坐言事謫守廬陵,因家邑之望雲門。在徽生廣國公暉,始徒于邑之麻岡,從周太祖戰歿河內。暉生軒、軿、輪,軒生宋太祖朝名臣仕至殿中侍御史靖,靖生觀察使熙,熙生長子龍、龍生桐、桐生彪,是為(吉水)鼇源社之派。(桐)次生豹,是為桂林石溪之派。(熙)仲子聖、聖生桂、桂生紱。紱生該,是為同江之派。(紱)生謐,是為炯村之派。桂生綬、綬生議、議生章、章生謙郊璫,是為南村後岡城岡戴源之派。(綬)生誡,是為吉水廬田之派。(綬)生訓,是為徒居撫州層山之派。(綬)次生謂,是為麻岡祖族之派。(熙)季子宣,宣生棣、棣生壽,是為(吉水)謝屯之派。壽生鼎、鼎生興之、興之生仁、義、禮、智、信,仁為池頭之派,義為諶塘之派,軿生端、端生勳、勳生齡,是為塘東之派。輪生判官竦(竦登進士,任判官)、竦生傑(三郎)、傑生一府君(大郎),是為吉湖之派。傑次生二府君(二郎),是為吉陽門之派。今麻岡三派而下,其子孫繩繩蟄蟄,不啻萬餘者,所徒處功業科第,與諸族相角,歷代固不乏人。所傳家者,德義忠孝,代有其士。嗚呼!繇(同由字)此稽之,我祖汾陽王,于唐祚幾盡,而能挈垂遷之鼎,以扶天柱,戡定禍亂,以安黎庶,其豐功盛烈,千載不磨矣。而我祖廣國公,徙於茲土,開變世之休,以光前振後,而澤流於無窮。則凡為郭氏諸孫,思所以繩其祖武必克自振立而後為無愧。幸毋以遙冑自貶也。故謹敘之,此郭氏古譜,歷代所傳之序也。寶佑癸醜麻岡派十五世孫,通直郎鄂州判官加樞密院判諱彌邵字德卿,再修麻岡三派族譜,仍刊之編首,存其源委,俾郭氏子孫,知其支派之所自,而不忘其祖也。然譜序不見撰者字諱並歲月,疑亦咸平天聖兩朝留居麻岡祖派下昭穆所述云。
彌邵百拜謹識
 
 
 
 
          按此序癸醜麻岡譜刊之編首,蓋由上世自敘如此。所述郭氏源流,詮次特舉大槪耳。





民间流传欧阳修之佚文《郭氏族谱序》辨伪
 
 
 
 
顾宝林
 
 
(井冈山大学庐陵文化研究中心,江西吉安343009)
 
 
 
        摘要: 民间流传署名欧阳修撰的《郭氏族谱序》一文, 从某些内容和撰写时间上分析似有可能是欧阳修佚文。然而通过细微环节的比较考析, 这篇署名欧阳修作的族谱序文在没有发现新的文献证据之前当是后人伪托之作。
 
         关键词: 欧阳修;郭氏族谱序;真伪;辨析
 
         中图分类号: K820.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 / j.issn.1674-8107.2013.05.022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在地方族谱上[1]发现一篇署名欧阳修撰写的《郭氏族谱序》文。无独有偶,网络上也流行一篇署名欧阳修撰的《麻冈(郭氏)旧谱序》[2],内容与前者几无二异。这篇序文当今各大版本的欧阳修全集均未收录, 学界也不见有人评议。该文真实性何如? 是否欧阳修散落民间的佚文呢?笔者认为可疑,详述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从来源上看,这两篇序文(实为一篇)都是民间族谱记载或宗亲会之类网站发布的, 缺少其他文献支撑依据。比如本文开头提及的《郭氏族谱序》,是笔者目前见到的没有被收入欧集的纸本序文,刊于道光五年《梅洲郭氏重修族谱·古今谱序》首端,而网络版署名欧阳修《郭氏族谱序》(或《麻冈旧谱序》)则是出现在各地的郭氏宗亲会网站或中华姓氏网站上,估计也是转自有关郭氏族谱。莲花县存的《梅洲郭氏七修族谱》序言云其是继1949年六修之后的再修稿[3](前言),而据此谱所附有关郭氏《古今谱序》推知,梅洲郭氏族谱一修在清乾隆
五十七年(1792)[3](清郭绶光《梅轩翁派族谱序》),二修在道光四年(1824)[3](清郭汪璨《梅洲郭氏重修族谱序》),三修在咸丰六年(1856)[3](清郭铎《梅洲郭氏三修族谱序》),四修在光绪十一年(1885)[3](清郭锷《梅洲郭氏四修族谱序》),五修在民国五年(1916)[3](郭孝慈《梅洲郭氏四修族谱序》)。而署名欧阳修撰的《郭氏族谱序》文是历次修撰沿袭而下的序文,就郭氏梅洲派而言, 大概最早见于乾隆年间的一修
族谱。清咸丰年间郭铎在《三修族谱序》中曾提及欧阳修撰写谱序事。其文有云:“吉郡世家知重谱牒自宋欧阳公开其先,(按,中间似脱文)欧阳公之序吾族谱也。”[3]至少说明在清代末期其他序文中提到欧阳修撰写过郭氏族谱序事。至于网络版欧氏序文,虽出处不详,俨然欧阳修所写已成定论。
 
 
由道光年间梅洲郭氏《重修族谱》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七修族谱》可以推知梅洲历次修订的郭氏族谱的序文中,欧阳修此序一直被置于其《古今谱序》的首位,姑且不论真伪,有此虎皮大旗,对于历代的郭氏族人而言无疑是种莫大的荣誉。当然,如果的确是欧阳修所撰写,倒也合乎情理,因为在中国古代关注谱系传承,精于编写族谱的学人中,欧阳修为一大家,尤其是唐末动乱之后,各种谱牒之书几近废绝, 而欧阳修“首创私家修谱的风气”[4],与苏洵一道,不仅共同挽救了古老的谱牒学,而且使得“后世修谱之法,始终脱不出欧苏所定型式”[5](P54),更何况以欧阳修之影响与地位,古代的江西也少有人及, 是故其序文名列首端也是名至实归,可以理解。再者,作为宋代吉州庐陵一大族,郭氏在修本族谱时,完全有可能延请欧阳修这位高官大儒的同乡作序。因此,笔者认为从序谱本事及出处来源看,无法判别此文的真伪,虽然认可的文献依据亦严重不足, 然同样也无法获知确切否定的有关证据。此序真伪究竟如何,我们试从其他角度再进行质疑推析。
 
 
 
 
 
 
 
 
 
        《郭氏族谱序》篇幅不长,文字较为简练。全文八百字左右,主要阐述了三层意思。第一层简述了作者对谱系的认识和评价,尤其指出历代族谱“鲜有能辨其氏族之源者”的缺陷。第二层详细地考释了郭氏得名来由及其繁衍迁播, 指出郭氏流传庐陵吉州之大支派———麻冈派人丁繁衍。 第三层引用《易》、《诗》古语,认为郭氏为积善之家,必将繁衍昌盛。
 
        此谱序所考及的庐陵郭氏流衍历史与后世撰写郭氏谱序所介绍和考证郭氏的流衍材料和结论几近相同,如《七修族谱》所附宋嘉泰癸亥(1203)郭洵直《郭氏古谱序》、明宣德丙午(1426)大学士礼部尚书金幼孜《郭氏重修族谱序》等。序中言及郭氏人物不少, 而涉及有关人物的具体年份和活动时间却甚少, 为我们考察有关史料的真伪增加了难度。按序中言,郭氏徙居庐陵,大概始自后唐至北宋间:“元亨之从祖父讳在徽,仕唐庄宗,为鸿胪卿,以言事谪守庐陵。”唐庄宗,即后唐李存勖(845-926)。庐陵郭氏始祖即为后唐鸿胪卿郭在徽,而麻冈派则始自其子郭晖:“其子广国公晖,遂家邑之麻冈。”晖生三子:轩、軿、轮,轩之子靖“太平兴国中仕至殿中侍御史。”太平兴国,即宋太宗赵光义第一个年号,起止时间为976至984年间。谱序中论及由靖而下,终止三代。我们可根据谱序将麻冈派始祖郭晖而下的人物关系简图如下:
 
 
                        晖
                    
                    / ↓ \
 
                 轩     軿      轮
 
                 ↓       ↓         ↓
 
                靖      端       竦
 
                 ↓        ↓         ↓
 
                熙                 三郎
 
                 ↓                    ↓
 
 
            龙圣宣         大郎二郎
 
 
         郭靖于太平兴国年间为官, 由下至郭龙等三代,按照约三十年一代的俗例推算,其间约略历经九十年,这个时间加上太平兴国年数,那么序中所及第三代的活动时间大约在1066-1074年间。欧阳修生活于1007-1072年间,如此一来,他的有生之年与笔下所能了解到的郭氏世系基本相符合。
 
         因此,从序中提及郭氏谱系历史推测,欧阳修极有可能撰写此谱序。
 
 
 
 
 
 
 
         上述信息能有效证明该序一定为欧阳修所写吗? 笔者以为可疑之处不少,可为一辨。
 
         第一,北宋时期,族谱甚少。郭氏是否保有或再编族谱,证据不足。宋苏洵曾在《谱例》中记载:“盖自唐衰,谱牒废绝,士大夫不讲,而士人不载。
 
        于是乎,由贱而贵者,耻言其先,由贫而富者,不录其祖,而谱遂大废。”这种状况即使到了北宋时期,依然改变有限。欧苏倡导新编谱法以来,一些士大夫又开始仿效重编新修谱,如北宋后期王安石、朱长文等,然而总体而言,北宋时期族谱了了,数量极少,只待南宋时才大有改观[4]。然而梅洲族谱所附《郭氏古谱序》有一段介绍郭氏流传渊源的历史,与前述署名欧阳修所云的族系历史十分近似,被称为“郭氏古谱历代所传之序”[1](宋郭洵直《郭氏古谱序》),宋嘉泰癸亥郭洵直云此序为“(绍熙)癸丑麻冈谱刊之编首,盖由上世自叙如此,所述郭氏源流诠次特举大概耳”。[1](宋郭洵直《郭氏古谱序》)此几句话透露这样的信息:南宋时期(“绍熙”为南宋光宗年号)麻冈有谱,并且首端附有一则郭氏族谱序。对于这则序的存在,郭氏后人也认为深感困惑,因为“然不见作者字讳、岁月”,因此怀疑“亦咸平、天圣两朝留”。“咸平”(998-1003)、“天圣”(1023-1032)分别为宋真宗和宋仁宗年号,如是,则此序当在欧阳修序谱之前(欧序时间题“熙宁四年”,即1071年),那么署名欧序中所谓的郭氏渊源历史很可能来自这个无名氏撰写的古谱序, 或二者的雷同完全是巧合。这种推测时间位于欧阳修出生前或早年,似不太可能, 因为这与欧阳修始为北宋挽救私家修谱所做的努力和影响相矛盾。笔者认为,如果欧阳修此序为真, 那么另一种可能是他一定没有见过郭氏古谱序。但欧作谱序的一个前提是郭氏必须提供族谱, 很难想象欧阳修会为未曾见的郭氏族谱撰写序言,然而查阅所有郭氏族谱序言,提及最早的族谱是麻冈郭氏族谱。在北宋族谱稀见的时期,麻冈是否编有或保存郭氏族谱,除了郭氏南宋宗亲所述论及,其余不见星言片语,就连这篇署名欧阳修撰写的序言也没有提及,甚令人不由疑惑;
而其古谱笔者亦未有亲见,也无可稽查之资料。另外,即使北宋时期郭氏确实有族谱流传,也不能断定欧阳修为之写过序, 因为从序言的基本格式来看, 也不符合一般族谱序言的写法以及欧阳修撰谱序的行文和落款习惯。
 
 
         第二,此谱序言的行文多有可疑之处。首先,缺少撰写谱序的背景。本序言尽管交代了有关郭氏的发祥及流衍, 但是此序产生于何种背景之下只字不言。其次,缺少交待请托人,即本序言没有提及为谁而写, 这也不符合古代撰写他人族谱之序的一般表达习惯, 是最值得怀疑此序为伪作的证据。我们可以先结合欧阳修全集中仅存的一篇族谱序文加以对比, 以便强化这种认识。通常而言,为族谱撰写序言与其他序言类似,一般会交待有关的写作背景和受何人请托而写。如欧阳修嘉祐五年(1060)所写的《衡阳渔溪王氏谱序》有云:
 
         “嘉祐五年岁在辛丑,七月初吉,予坐六一堂。适长沙有文学士曰王永贤者来谒,出其谱,嘱余序之。”[6](P2580《补佚》)简短的文字中,即把这种写作背景和请托对象交待得清楚分明: 时间是嘉祐五年(1060)七月,时欧阳修五十四岁;地点六一堂;请托对象长沙学士王永贤。类似的写法再如北宋杨杰元祐五年(1090)自撰的《杨氏族谱序》亦对有关
的背景作了介绍:“熙宁元年, 同南海监郡尚书郎沆及其子上卿、客卿、列卿、于豫章院,各出世谍,若合符契,至元丰四年秋,杰以礼官准诏祀华岳,乃拜太尉祠冢,访讲堂藏书穴,酌阿对泉于龙冈,道过好阳,省五公坟画图隐碑,以归参考宗支得阌乡华阴谱,本末尤详。”[7](《杨氏族谱序》)尽管在行文上, 为他人族谱撰序与为自己族谱撰序本有区别, 然而交待写作背景或提及请托之人是序文写作的一般常识,如南宋欧阳守道撰写的《黄师董族
谱序》云:“黄君师董以其先世临桂府君所次世谱示予”[8]。再者《梅州郭氏七修族谱》所附的《古今谱序》中,除了署名欧阳修的这篇序为族外之人撰写,另有4篇序文作者署名亦非郭氏后裔,其文真伪姑且不言, 共同的一点均有交待郭氏族谱的编辑及为谁而写的说明内容。如署名明金幼孜撰写的《郭氏重修族谱序》有云:“元末麻冈祖族有曰君来,尝取旧谱重加修葺,……将成,而毁于壬午焚劫之变。今刑部郎君鼎真公实居东梅,衣冠蝉联,相续不绝, ……至是公长嗣慎徽掇拾旧谱于煨烬之余……, 公以其族不能遍告也, 来请文为序”[3];对于郭鼎真携谱求序之事,另一篇署名明杨荣撰写的《郭氏重修族谱序》也提及:“嗣孙鼎真为刑部郎中,宦游京师,公退之暇,携其家谱谒于官署,征言重述其概。”[1]颇有意味的是,署名欧阳修撰的《郭氏族谱序》中对这两方面背景均不交代一字,依欧阳修的地位和影响,不是受人请托断然不会自动为郭氏序谱, 而有所请托文中必有所交待也是谱序应有之意,所以从此点言,这篇序文的真实性颇令人置疑。
 
 
 
         第三,落款时间揭示有题序的可能,但格式颇令人质疑。梅洲版《郭氏族谱序》落款题为:“宋熙宁四年辛亥秋七月之吉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欧阳修序”。“熙宁四年辛亥”(1071),时欧阳修六十五岁,本年六月“十一日,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9](P460胡柯《欧阳修年谱》)七月,欧阳修已退居颍州,以玩弄诗文而颐养天年。这个时期不少门生故旧纷纷过淮拜访, 作为欧阳修故里吉州庐陵的郭氏族人极有可能前往拜谒并祈求欧阳修为族谱赐序。
 
 
 
        前面已论,序中对此一无所言,似不合常理,一种解释即是受人之托撰写序言之事子虚乌有,也即此序非欧阳修作,而是后人伪托。再者,从欧阳修自身身份题款而言, 将有关致仕职衔挂在大名前列,似不合欧阳修为他人题序的习惯。笔者查阅今本欧阳修全集中所有序跋记文, 文末题款具有名号者约有35篇,其中最多的格式是“庐陵欧阳修”19篇,“欧阳修”前附有官职者9篇,“六一居士欧阳修”1篇,直陈“六一居士”者3篇,“庐陵欧阳永叔”1
篇,自称“欧阳修”者1篇,略称“臣某”者1篇。官职加“欧阳修”类的9篇题序跋记中,唯有两篇是为他人题序而作:“翰林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欧阳修”(《廖氏文集序》)和“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庐陵欧阳修”(《仲氏文集序》)[6](P616-617), 其余6篇或为政事或为自我笔记题款署名。由此可见,欧阳修为他人作序而落款名字前附加一大堆官职的几率是极小的。另外翻阅同年撰写的序文,一篇《江邻几文序》,其文末落款题云:“熙宁四年三月六日,六一居士序”[6](P618);另一篇《薛简萧公文集序》题款为“熙宁四年五月日序”[6](P619),没有具名。这两篇同年作的序文均没有
添加官职, 似可推知欧阳修在题序落款时一般没有张扬自己官职的行文习惯,这也合符欧阳修撰文简而有法的文学主张。再者,在所有欧氏题跋序文中,没有发现在年号之前添“宋”或“大宋”之类的做法,这也是与本《郭氏族谱序》的落款不一致的地方, 也是可证明本谱序非欧阳修作的一个细节。
 
 
         欧阳修一贯强调自身为“庐陵欧阳修”,因此从乡愿角度推测, 他极有可能欣然而为自己的故土郭氏族谱写序, 然而序中为什么丝毫没有出现这种受人请托的信息?委实不合撰写谱序常理。另外, 在落款题名时也与他自己一贯的做法多不相合,由此我们质疑所谓的欧阳修撰写的《郭氏族谱序》有可能是后人伪讬而成, 因为即使序末引用《易经》的语言,也是一般族谱常见的套话,极有可能是专门的“谱匠”炮制而成。如果是伪作,那么这个伪作时间大概起于何时呢? 我们不妨进一步追问考索。
 
 
         前述清咸丰六年郭铎撰《梅洲郭氏三修族谱序》云欧阳修有谱序在前,表明这个署名欧阳修撰写的谱序早在清咸丰之前即已存在。事实上,道光年间的梅洲重修族谱已有欧氏此序并置于首端,然而有点不解的是道光年间由郭氏后人所作的《梅洲郭氏重修族谱序》及《跋》文均不见提及欧阳修此序事。位高权重影响深远的欧阳修曾为本门族谱撰写过序言应该是郭氏后人值得荣耀的一件事, 按理在每次修撰族谱序跋中多少会和三修的郭铎一样稍稍言及之, 因此重修族谱序跋中对之不置一辞的做法也令人怀疑欧阳修序文的真实性。此外,梅洲重修族谱所附的其他明清所有郭氏族谱序跋均未涉及欧阳修此序, 倒是南宋郭洵直撰的《郭氏古谱序》提及原本置于族谱首端的序文“不见作者字讳、岁月”,而非具名“欧阳修序”。换言之,如果流传下来的欧阳修谱序为真,那么同样是宋代的郭洵直见之不会不提及。一种较为可信的推测即宋代时候根本无欧阳修序文之事, 直至清代一修或重修时才开始出现欧序文在首端事, 那么这个伪讬的序文极有可能是宋嘉泰以后清乾隆之前郭氏后人所为, 至于有关内容乃根据
郭氏古谱序文等拼凑而成,并非欧氏原创。
 
 
         综合衡量, 笔者以为在没有获见清乾隆前郭氏族谱的前提下, 这篇民间族谱流传的署名欧阳修作的序文当是后人伪托之作, 尽管从写作时间与乡贤之谊及编家谱的角度推测, 欧阳修均有题序的可能,然而经过上述考证推测,伪作的成分要大。有学人曾言:“对于明清以至民国时代重修的家谱来说, 其间名人序文、所载诗文均不能轻信。”[10]考之署名欧阳修撰的这篇《郭氏族谱序》,在缺乏新的可证文献之前, 我们认为这是一篇编造得并不成功的伪作。



参考文献
 
[1] 梅洲郭氏重修族谱[C].清道光五年(1825)惇叙堂重修石印本.
 
[2] 郭周同.中华汾阳郭氏文化网[EB / OL].http: / / www.sxgswh.cn / FeedbackView.asp芽page=41 / 2012 / 8 / 12.
 
[3] 梅洲郭氏七修族谱委员会.梅洲郭氏七修族谱[C].油印本,1993.
 
[4] 刘德清.欧阳修的其他史学著作[A].欧阳修论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 刘子健.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4.
 
[6] [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7] [宋]杨杰.无为集:卷八[M].文渊阁四库全书.
 
[8] [宋]欧阳守道.巽斋文集:卷十一[M].文渊阁四库全书.
 
[9] 刘德清.欧阳修纪年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0] 纪永贵.杨万里佚文《罗塘许氏族谱序》辨伪[J].文献,2007(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