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学前幼儿教育误区

 放歌渔者 2014-06-12


浅谈学前幼儿教育误区

 

摘要: 盲目跟风、形式主义、"导师"难寻等是当前我国学前幼儿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几个主要误区。当前我们在借鉴国外学前幼儿教育法时应该形成两个基本思路,即"以我为主,他为我用""以他为主,他我结合",其中"以我为主,他为我用"应该成为我们借鉴学前幼儿教育法的主要思路。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实现小康的高度,阐述了除充分利用幼儿园本身教育资源外,整合利用社区、家庭科教资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注重阐述了开发、利用社区、家庭科教资源的途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改革;误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蒙台梭利教育法;教育;兴趣;实际生活;科学现象;幼儿理解能力科教文化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早就说过:"想造就一个科学民族,必须培植造就科学的幼儿,由此才有科学的中国。"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世纪,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全面达到小康的宏伟目标,我们亟需早期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

当前我国幼教界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内容,以便适应"科教兴国"和新世纪的挑战,这是正确而无可非议的。同时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引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然而,我们冷静的观察和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当前幼儿科学教育存在不少误区,这势必影响科学教育的质量和幼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现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步思考:

 

一、目标不当,单纯追求知识传授

  《纲要》突出强调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强调要克服传统科学教育只重视科学知识传授的弊端。这是因为:一、《纲要》提出的教学目标是站在人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来的;二、我们现在实施的幼儿科学教育仅仅是启蒙教育,其目的主要是让幼儿具有初步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而不仅仅是让幼儿学些科学知识、方法和形成一些科学技能。因而,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否应该是:

  1.过科学教育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

  2.让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积累初步的科学知识,学习简单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形成初步的科学素质(含科学思维和独创性、批评性等个性品质)。

  其中,最主要是科学的兴趣、探究科学的欲望和培养科学精神。而上述的三点中,培养科学精神又是"重中之重"。正如教育部副部长、全国小学、幼儿园"做中学"实验负责人韦玉同志最近指出:"小学、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主要是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但是,当前有些教师受传统科学教育的影响,有的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技能的培养,有的对上述目标平均使用力量,有的把传授多少知识,培养多少技能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这样"舍本求末",的做法,花时多多,效果微微,不能达到幼儿科学素质早期培养的根本目的。

 

  二、内容欠妥,没有贴近幼儿生活

  《纲要》关于教育内容的要求中,多次提到"用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从身边小事入手"等要求,这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其目的,一是为幼儿真正理解和内化科学知识、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二是使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及与自己相关的人有用,是自己当前想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或问题。这样,他才能积极主动去探究,才能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才能保持长久的强烈的对周围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有些教师片面追求所谓的"新颖""时尚",选一些幼儿很不熟悉或不理解地科学知识,甚至科技成果作教学内容,即费时间讲解,幼儿也不感兴趣。即是有些教师煞费苦心动用很多电教手段,并辅之以深入浅出地讲解,似乎生动、形象,但是幼儿还是很难理解,仍不起兴趣。当然,不是不可以选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但是必须是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或者是"幼儿易理解、易感兴趣的最新科技成果"

 

  三、形式单一,缺乏个体操作探究

  幼儿科学教育教学过程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并获得有关周围事物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活动过程。《纲要》也对这一探究活动过程的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它就是要重视小组和个别的操作探索,以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充分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

  这些观点是符合当今世界先进科学教育理论的。例如,美国的科学教育就遵循皮亚杰、布鲁纳及加纳理论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幼儿自己的个体操作、探究。他们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宝库。""没有活动就没有学习。""给儿童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概念"。所以他们在教学中多采用"发现法""探索实验法。"在教学形式上,多采用"正规、非正规和随机"三种活动形式。具体做法是每个单元的第一阶段提供非正规的和随机的教学活动,让幼儿自己探索材料,自己去发现,老师不加任何干预和指导。第二阶段的活动始终处于老师的指导下,但是指导是"因生而异""因材施教"。即老师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与水平提供不同的内容材料,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和学习速度进行自主活动。第三阶段是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幼儿从具体的感觉发展到抽象的概念。

而我们不少教师的教法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活动往往都按"讲解有关知识,引入探究教师演示,结合教给方法或技能幼儿运用方法,模仿操作教师小结"这一单一模式进行。实际上,实施幼儿科学教育的教法和教学模式都很多。就教学模式而言,就有"做中学""玩中学""正规教学活动模式""非正规教学活动模式""随机教学活动模式"等等。如,韦副部长在电视访谈中就介绍的一种"做中学实验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简单说来,就是教师不提任何教学目标和要求,只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自己或参加自愿组合的小组去做,在做中提出或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操作、或小组内的相互探究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经验(其中包括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初步的技能,大家分享共同的发现和成功。这种模式近似于美国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这类模式一定比上述单一的模式好,实施这一模式必然会收到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和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科学素质等多重功效。

 

  四、讲授过多,幼儿缺少合作交流

《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的第三条指出:"能用适当方式表现、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纲要》中关于内容要求的第四条也指出:"要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些都是对我们幼儿科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会交流与合作,不仅能让幼儿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及时将自己新发现与老师、同伴分享,而且对幼儿的自身社会性的发展、科学素质的增强和健全的人格形成乃至以后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当前我国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的主要误区

  1、盲目跟风,经济利益驱使下的"蒙台梭利教育热"

  19949月,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早的两个蒙台梭利实验班。十多年过去了,蒙台梭利幼儿园和蒙台梭利幼儿班在我国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1万个幼儿班进行过蒙台梭利教育法园本化实践。"从沿海至内陆,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企事业单位办园、私人办园到教育部门办园,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迅速发展。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进入21世纪后,幼儿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蒙台梭利教育法开始在我国广泛传播,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实践研究也成为我国幼儿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现在蒙台梭利教育法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其著作的出版及教具的制造与销售已经没有版权及专利限制,因此,蒙台梭利著作的各种编译版本、翻译版本不断上市:蒙台梭利教具供销两旺;受蒙台梭利教具销售所带来的潜在利益的驱动,很多教育公司以加盟等各种形式积极推广蒙台梭利教育法"

  2、形式主义,实践中对蒙台梭利教育精髓的忽略

  我国不少幼儿园对蒙台梭利教育法抱有极大的热情,但它们在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过程中存在着生搬硬套等现象,形式主义之风较为严重。在为数不少的幼儿园里,儿童在摆弄了一个学期或者两个学期之后就对价值不菲的蒙台梭利教具失去了兴趣,有时甚至会把教具当成武器玩游戏;儿童操作的教具有时并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而教师则常常把这些教具当作是进行教学示范时的辅助材料:教具成了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心,儿童则在教师的教导下成了教具的奴隶。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少幼儿园在开展蒙台梭利教育实践时并不重视蒙台梭利重视的儿童,重视的是蒙台梭利提供的儿童操作材料;并不重视蒙台梭利重视的所有儿童操作材料,重视的是蒙台梭利为儿童提供的部分知识探究材料;并不重视蒙台梭利重视的儿童操作材料的内涵和价值,重视的是向儿童展示这些材料吋的一招一式……

  3"导师"难寻,掌握蒙台梭利教育精髓的教师非常缺乏

  蒙台梭利教师在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扮演着环境提供者、探究支持者和发展引导者等重要角色,发挥着"导师"作用。蒙台梭利教师应该深刻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其精髓,把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真正渗透到教育实践之中,然而,当我们用蒙台梭利教师的标准来评价我国从事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师时,又有多少教师是合格的呢?得到国际认证机构专业认证的蒙台梭利教师恐怕更是屈指可数。在合格的蒙台梭利教师不到位的情况下,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一些根本性要求很难在教育实践中得到落实。比如,很多教师不会为儿童提供系列的"有准备的环境",而只是把"买来的环境"摆在活动室里,更不会引导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活动进行学习;很多教师只是把蒙台梭利教具当作自己的教学工具和辅助材料,他们只是在拿着教具进行直接的教学示范,并不把教具看作是教师为儿童提供的、让儿童与之互动的学习材料。可以说,因为不能掌握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精髓,很多教师难以做到让儿童在操作活动中进行学习,准以做到在个别教育和差异教育中促进儿童发展……教师对蒙台梭利教育法一知半解或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学习和借鉴。

但是,不少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讲的太多,没有给幼儿留足思考、提问、交流或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这些老师不是怕幼儿讲不好或"胡言乱语",耽误时间,就是浅尝辄止和"越俎代庖"。当然,更谈不上让幼儿充分与教师、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享受发现带来的欢乐,操作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更不会嘉奖这些幼儿,让全班幼儿赞赏、仿效,并鼓励幼儿在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继续探索、分享和体验欢乐和成功。

 

幼儿科学教育是引导幼儿通过探究发现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儿童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用范例或操作实验向幼儿分步讲解或示范,而是支持、引发和引导幼儿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因为就幼儿而言,探索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操作活动亲身体验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让幼儿真正地在"做中学"。卢梭对科学教育所遵循的教育观点及教育方式告诉我们: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卢梭对儿童科学教育所持有的观点与当前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然而,最新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表明,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问题一:重视现成的教材内容,忽视幼儿的实际生活.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开展教学的出发点主要是教材大纲,而不是幼儿。这种做法往往导致教育活动内容过易或过难,无法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事实上,幼儿的日常和常规生活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卢梭告诉我们:科学教育要以幼儿感兴趣的东西为内容,引导并遵从幼儿的兴趣,在幼儿的生活中捕捉科学教育的契机。如以往教学中,小班认识"",一般都是使用图片,认识脚背、脚底、脚趾头等,幼儿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而现在在小班科学教育活动"我的小脚丫"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脱去袜子光脚走路,让幼儿摸摸脚,挠挠脚心,数一数自己的脚趾头,比一比哪个脚趾头长,用脚去踩热的、冷的、软的、硬的、粗糙的、光滑的东西,说出脚的不同感觉,最后还可以用脚印出五颜六色的画。这些活动幼儿兴趣浓厚,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身体,激发了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效果非常好。

问题二:急于下结论,忽视幼儿多角度发现。许多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过程中为了体现出重视幼儿的探究式学习,常常会选择一些科学小实验或小制作,而忽视引导幼儿对周围生活广泛科学现象的感知与观察。在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教师要以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描述操作中发现的现象及提出的困惑和需求,以多种方式鼓励幼儿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马上给予解答。而应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一份期待,鼓励和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进一步探索的动力,通过自己的操作去寻找答案。在 "有趣的泡泡"活动中当幼儿提出:比如不用材料,光用两只手能不能吹出泡泡的问题时,教师鼓励他们自己去尝试。当一个幼儿发现从他指缝及用双手搭出的各种形状中,可以吹出泡泡时,欣喜地告诉教师和同伴大家前来观赏他的表演。之后幼儿都跃跃欲试,此时没有一位幼儿是旁观者。他们展示的也不仅仅是操作结果,更主要,是他们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当幼儿看到教师在集体面前验证他们得出的结论- 吹气的轻重不同吹出的泡泡大小也不同完全正确时,他们欢呼雀跃,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在幼儿充分感知操作经验之后,教师再和幼儿共同验证操作过程和思维结果是否正确,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进一步主动探索的自信心,而且能使幼儿的感性认识得到升华。

问题三:重视科学概念的精确性,忽视幼儿的理解能力。幼儿思维发展不成熟,理解能力较弱,尚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概念及原理,但有些教师在活动中过分注重科学概念表述的精确性,使用了诸多的速度惯性重力等科学专业词汇。活动中有些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向幼儿传授科学知识而忽视培养幼儿掌握科学方法缺乏给予幼儿一把打开科学知识宝库金钥匙的意识。其实,让幼儿理解科学的要领并不是讲得精准,而是做得到位。卢梭说: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儿童知道有许多的事物是他目前不了解而将来能够了解的;有更多的事物是别人了解而他是永远也不能了解的;还有无数的事物是任何人都不能了解的。他有一个能包罗万象的心胸,之所以这样,不是由于他有知识,而是由于他有获得知识的能力;他心思开朗,头脑聪敏,能够随机应变;他虽然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但至少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问题四:重视教师的讲解演示,忽视幼儿的主动探究。即便在一些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注重的还是自己的操作演示和讲解示范,虽然也安排了幼儿动手操作,但幼儿的头脑还是在教师的指挥下运转着的这使幼儿仍停留在听老师解释,看老师操作,回答老师要求回答的问题阶段上。在幼儿科学教育操作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教师在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活动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幼儿主要是以自己动手而并非倾听现成的概念来学科学的特点。一方面,为他们创设充满科学气息的环境和提供符合教育目标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与环境充分发挥交互作合作。另一方面,应动手操作材努力激励幼儿去感知周围环境,并引导幼儿对感性经验进行整理概括,逐步建构最初级的科学概念。从而真正做到不断增强幼儿主动探索的意识,给幼儿留下一个期待继续探索的愿望,和一份期盼揭开奥秘的向往。卢梭认为:孩子应该全神贯注在他所做的事情上,而你则应该全神贯注在他的身上。他还进一步提出教师观察学生的三个要:一要预先料到他心中的想法;二要防他产生不正确的看法;三要使他专心到不会发现你在暗中注意他也就是说,教师的观察应当伴随着幼儿的整个科学操作活动,并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和引导幼儿的操作,以便让幼儿的科学知识真正来源于自己的操作和理解,而并非教师的讲解。卢梭对科学教育所遵循的教育观点及教育方式告诉了我们三个儿童科学教育理念:围绕幼儿生活的科学才能真正吸引幼儿,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幼儿生活中简单的工具或实物就是最佳的科学教育材料;幼儿自己做出来的科学比教师讲给他们的科学更容易让幼儿理解和学习。

  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出具有探索科学的强烈兴趣和愿望的、具有一定操作实践能力的、具有独特科学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而这些科技素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基本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教育幼儿。从小启迪幼儿科学意识,激发其探索欲望和主动求学的兴趣,引导幼儿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世界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好似没有一张相同的脸一样,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环境的不同,其形成的的个体差异也不同。

总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幼儿一样的探索者,尽量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尝试,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激起幼儿强烈主动的探索欲望。

 

  参考文献:

  [1] 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

  [2] 冯晓霞.如何面对莫名其妙的答案[J].学前教育,2000,3.

  [3]【日】松原达哉.幼儿提问最佳回答法[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