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苏二陈汤化裁治咳喘或外感咳嗽

 mmyyllbb 2014-06-12
                    杏苏二陈汤化裁治咳喘或外感咳嗽

    二陈汤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一首化痰蠲饮的名方,是医家临床使用率最多的处方之一。
    我习惯使用此方拓展应用,是由于受焦树德、麻瑞亭使用半夏之影响。每见咳喘痰多者,常在二陈汤基础上加味化裁。最常见的是杏苏二陈汤,也就是在半夏、茯苓、陈皮(或橘红)、甘草、生姜的基础方里加入杏仁、苏叶、葱白,解表宣肺,化痰止咳。如果表邪重,恶寒甚,则以麻黄易苏叶,名为麻杏二陈汤(焦树德经验方);如果痰多粘稠,加入莱菔子、白芥子、苏子,名为麻杏二三汤(焦树德经验方);兼见咽痒不适甚或喑哑者,加荆芥、防风,但我更习惯加入蝉蜕、僵蚕,直走肺经,特别适宜于小儿,可熄风定惊;若食欲欠佳者,加党参、白术,名为杏苏六君子汤,砂仁、焦三仙可酌情加入,尤适宜于纳差汗出,容易感冒的脾肺气虚;兼见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紫菀各30克不等,在通便的同时亦配合杏仁、苏子、莱菔子等降气化痰定喘;若见咳甚则汗出或者容易反复感冒者,可用杏苏二陈汤加百部、黄芪、防风(含有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苏叶配干姜或生姜,亦为肺寒咳嗽之对药,合入二陈既是温肺散寒、化痰定喘之主方;水饮盛者,加细辛、白前。总之,治痰须分寒热,寒痰不可用寒凉药,以免雪上加霜;痰多不可止咳,只要痰易咳出,若止之则易致哮喘顽疾,久治难愈。
    相反,热痰不可拘泥于温化一途,以免火上加油,诸如杏仁、瓜蒌仁、贝母、桑白皮、桔梗、黄芩、鱼腥草、生石膏等等皆可酌情选用。有时针对顽固胶着之夙痰,如哮喘、瘰疬、痰核流注等,亦可有目的的加入海藻(与甘草相反相成)、海蛤壳、海浮石等咸寒软坚化痰之品。另如外寒内饮的小青龙汤证,外寒里热的大青龙汤证,虽则另当别论,但也可结合二陈汤化裁。
    以上为本人临床习惯使用二陈汤的大概情况。在我写下《从两例高危哮喘病人的治疗经过说起》以后不久,又有朝阳8组一病人,典型的寒痰伏肺,以杏苏二陈汤加味获效,值得记录。
    张某风,女,58岁,2013年5月27日初诊。以咳喘15年,热天复发,冷天减轻,反复不愈就诊。
    患者反复发作咳喘,咯吐稠浊粘痰,屡经中西医治疗,终未获一效,拖之秋凉,自行缓解,至来年立夏后,天气渐热又复发加剧,如是往复,约已15年之久。体胖,食纳一般,难以平卧入睡,整夜坐靠迷糊,卧则气急胸闷,痰阻喉间,碌碌有声。舌淡白有齿印,苔白腻水滑,脉迟滑。
    以中医常规所见,哮喘遇热易发,多为热哮;遇寒易发,多为寒哮。后学今医,不重四诊,不晓舌脉,胶柱鼓瑟,治之何效?西医更甚,不分寒热虚实,激素抗菌素叠加,与中医的粟壳等收涩之剂闭门留寇,何异之有!然则人与天地之四时相适应,外界炎热之气,压制体内冰伏之邪,难随呼吸一同驱出,哮喘岂不复发;秋凉之后,外界寒凉之气与体内寒气同气相求,然则不敌体内呼出之浊气,正渐胜邪,疾病短暂向愈。患者所叙咳吐之痰“冰冷冰冷”之特征,是此例疾病的着重点。痰之所生,皆脾虚湿聚,肺脾肾运化水湿失职而起;脾为生痰之源飞,肺为储痰之器,寒痰伏肺之久,哮喘生焉。西医谓痰生之因,皆炎症然也。前叙祁老师之哮喘,用尽高档抗生素,乏效为何?
    诊断:哮喘(寒痰伏肺);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
    治疗原则:温肺化饮,化痰定喘。
    处方:杏苏二陈汤加味
     法夏20克,茯苓30克,橘红10克,杏仁20克,苏叶15克,干姜5克,生姜3片,炙甘草6克,蝉蜕10克,僵蚕15克,海藻10克,海浮石15克,艾叶1撮。三服,水煎服,忌生冷油腻。
    二诊:5月31日。云服药当夜,就比较舒服,咯痰量多但利索,次日夜里就能平卧,说“从来还没人看的效果如此明显”,要求原方继续服用三剂。
    此后数以此方加减化裁,至8月份后,再未见咳喘痰鸣发作。以前皆在秋凉后自动好转,今年在夏至后基本痊愈,是以往未有之事。尊冬病夏治之训,继续调理而愈。继续随访观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