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伤寒论》真相的不二法门

 河洛真人 2014-06-12

  《辅行诀》疑                             原创:河洛真人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辅行诀》以更加传奇的身世闪亮登场了,而且《辅行诀》里的几首方子和陶弘景的几句话,刚好就印证了皇甫谧的说法。

于是冯世纶先生采用钱超尘教授的考证,推翻了医圣原序,采信了皇甫谧和陶弘景的说法,经过一番炮制,《中国汤液经方》就出炉了。

钱超尘教授呢,再参照冯世纶先生的《中国汤液经方》加以考证,就“确证《伤寒杂病论》许多方剂来源于《汤液经法》”,“证明《伤寒杂病论》属于“经方”类著作”。

“张仲景主要依据《汤液经法》、《神农本草经》而并不是依据《内经》。《伤寒杂病论》应隶属于《汉书》所载的经方家派系。”

   “由于《汤液经法》久已失传,遂多以为张仲景独出心裁,因有方剂之祖、医中之圣等过誉无稽之推崇。其实张仲景不过是《汤液经法》的杰出传人。”

    好吧,既然如此权威论断,那就姑且信之吧,你说《汤液经法》可以有那就有吧。 真人拜读钱教授大作之后,也深感受益匪浅。“久蓄胸中积疑”,亦“顿有涣然冰释之感”。

可是好景不长,偶然间也就看到了《辅行诀》,细读之下这回倒是令真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钱教授说“冯世纶先生对《辅行诀》进行了深入研究,10余年间发表多篇论文……提出许多发人深省的重大学术问题,非常值得重视。”“本人对《辅行诀》探研有年,所以对冯世纶先生所论述的几个重要观点,不仅表示赞同,而且亦有相同见解。”

专家教授们既然在《辅行诀》上费了那么大功夫,才认定“张仲景主要依据《汤液经法》、《神农本草经》”,真人可就更加不明白了。中药的出处你扯出一个《神农本草》可以,那这些中药组方的原则呢?方药治疗的依据呢?那些条文病证,究竟又出于何处呢?

 真人对《辅行诀》探研未久,简单整理了一下,不过这次倒要烦请诸位多多帮忙,释疑解惑了。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肝虚则恐,实则怒。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则善瘛,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瘛。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灵枢—本神第八》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盳盳)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补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灵枢—五邪第二十》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

    心病者,心胸内痛,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太阳及舌下血者,其变刺郄中血者。

    邪在心,则病心中痛,善悲,是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

    经云: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

    陶云:心德在。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灵枢—本神第八》

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郗中血者。

《灵枢—五邪第二十》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灵枢—邪客第七十一》

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

 

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灵枢—本神第八》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脾病者,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灵枢—五邪第二十》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辨肺脏病证文并方

 

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

    肺病者,必咳喘逆气,肩息,背痛,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

    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第三椎旁,以手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以越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灵枢—本神第八》

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灵枢—五邪第二十》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取之膺中外喻,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辨肾脏病证文并方

 

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

肾病者,必腹大胫肿,身重,嗜寝;虚则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阴股膝挛,[]足皆痛。

邪在肾,是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项强痛,时眩仆。取之涌泉,昆仑,视有余血者尽取之。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灵枢—本神第八》

肾气虚则厥,实则胀。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

《灵枢—五邪第二十》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