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按鱼的天然食性和觅食特点选配饵

 Seven_Five 2014-06-12
1.鱼类的天然食性
  鱼类和所有的动物一样,都必须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摄取食物保证营养才能很好地生活。各种鱼类和水生动物,因为它们生活的水域环境、生态习性不同,生活条件的需要和爱吃的食物也有天壤之别。鱼类学家根据鱼的主要食料来源,把鱼的食性分为三大类:一、动物食性;二、植物食性;三、杂食性(也有按五种食性划分的:浮游生物食性、草食性、肉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杂食性)。这三大类食性的淡水鱼和海水鱼,爱吃的食物又各有偏重。
2.鱼类索饵的特点
  不同的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根据各自的食性也各有侧重。它们对含蛋白质高、营养丰富的饵食,具有自然选择的本能,对蛋白质含量低的食物也有自由选择的特殊性和偶然性。
  鱼类在不缺饵料的情况下,会暂时放弃其本身需要的主要食物而去摄取其他饵料。例如草鱼,在鲤科鱼类中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但它在长期有丰富草料供食的条件下,没有缺草的危机感,因而,也会换换口味去摄取荤食如蚯蚓、昆虫及若干虫类(如蟋蟀、蝗虫、蝼蛄等)。1988年5月,在四川乐山市举行的一次钓鱼比赛中,自贡市代表队的3位队员,分别用蚯蚓、蛆虫、玉米粑作钓饵,成为草鱼的最佳饵料,以70多千克的优异成绩夺得比赛的团体第一名,这三人也分别获得第一、二、四的个人名次。这证明,草食性鱼饵料的选择把荤饵作首选饵料实属偶然。
  鱼类在长期缺乏食物的情况下,动物食性的鱼类也会饥不择食,也会换口味去摄取植物食或杂食,它们在饥饿的情况下,只要能充饥果腹的食物都吃。例如,乌鳢纯属肉食性鱼类,在鱼、虾断绝一周后也吃植物。四川河流中的赤眼鳟(又名野草鱼)主食水草,但在饿极了的情况下,也吃蜘蛛、青虫等动物食料。
  所以,钓鱼爱好者在外出钓鱼时,按所钓鱼种选配对口饵食固然是正确的,但也不要墨守成规。笔者的经验,不论去任何水域垂钓,除了按对象鱼配饵以外,还必须多带几种对换饵食,以备鱼的口味一旦变化时而束手无策。在自然水域垂钓,要根据水域水情,按鱼的生活习性配饵,但更重要的是:任何人工配制的食物,都不如就地(河川或水库边)翻开水下石块捕捉一些水下昆虫效果好。因为,这些水下昆虫,是这片水域鱼儿日常生活吞食的天然饵料。在人工养殖的池塘等水域,应该本着池主喂什么饵就用什么饵来钓,这是上策。例如:经常投喂麸糠、蔬菜下脚料、水果皮、糟粕的池塘,就要分别用水果皮、葱段、韭菜叶垂钓草鱼、鳊鱼、鲂鱼,并可用面团钓鲤鱼、鲫鱼;如果池主投喂颗粒鱼饲料的池塘,用颗粒鱼饲料去钓效果特别好。否则,如果在从不投喂颗粒饵料的池塘用颗粒饲料钓鱼,因为那里的鱼从来没有吃过这类东西,不敢摄食,效果就极差了。
  鱼类是有名的“品尝家”,它有“尝新”的习性。饵料的来源,在当地可见的食物中,不论哪一个品种,只要当地的鱼吃过,都可选作钓饵;钓不同地方的同一种鱼,饵食以当地的比异地的好。例如,钓鲫鱼用的蚯蚓,从外地挖的不如到当地钓鱼水域岸边挖的效果好。例如钓草鱼、鲤鱼用的蟋蟀,在四川捕捉的拿到河南去钓就不一定能钓到鱼,相反,如果在河南的钓场附近捕捉,效果就好得多。例如:有一次笔者去江苏无锡市参加钓鱼比赛,在太湖之滨垂钓。四川、云南来的代表,带的是从四川、云南挖的蚯蚓参加比赛,结果,在同一片水域,远远比不上无锡市代表用的在当地挖的蚯蚓上鱼多,结果,无锡队拿走了全部名次,外地队的记分册上多数是“0”分。此次比赛,笔者带了从北京后海边摸的螺蛳想去钓太湖里的青鱼,结果一条青鱼也没有钓到,也得了个“0”分,而在笔者的钓位两侧的无锡当地代表,用在太湖边上捉的螺蛳作钓饵,钓上一条条大青鱼。我这个老钓手吃了经验之亏,满以为青鱼喜欢螺蛳,结果,太湖里的大青鱼不领情,连小青鱼也不屑一顾我从首都带去的美食。
  鲫鱼虽是杂食性鱼,它什么食物都不挑,但是生长在各地的鲫鱼,各自都爱吃本地的动植物食物,如浙江的西湖鲫,云南滇池的高背鲫,四川高原天然湖泊的野鲫,都爱吃南方的米饭,若用北方鲫鱼最喜食的玉米面饵去钓它们,就很难钓到。有一次,北京的同志去浙江杭州的西湖钓鲫鱼,用玉米面、窝窝头做成很香甜的面饵,结果,西湖的鲫鱼不领情,别的鱼也不上钩,而改用当地的米饭粒,上钩很快。所以,钓鱼一定要掌握鱼的摄取食物的特点,因鱼制宜、因地制宜配制鱼饵。否则难免落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