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状若游鱼、美若精灵——穿越5000年的鱼形石刃骨刀

 梦泽赤子 2014-06-14

新发现的红山文化骨体嵌玉石刃刀

(2011-01-20 09:30:00)

●吉丁未 战江波

      近日,友人从日本归来,出示日本收藏家邀其鉴赏的红山文化之文物图片、拓片,余见之,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虽说该收藏家收藏的红山文化时期文物,未见诸如红山文化玉猪龙、C字龙、勾云形佩、马蹄形玉器等红山文化玉器,然就其所藏亦可用琳琅满目来称之了。首先,就其藏品器物的制作材质而言,含概了国内考古发掘的所有红山文化器物的制作材质而过之,其材质有玉有石、有骨有蚌、有牙有角;其次,其所藏器物有龙有人、有龟有鱼、有璧有玦、有觽有箍,尚有一枚珍贵之骨笛,让人浮想联翩。更难能可贵的是该藏家竟收藏有数十柄红山文化骨体嵌玉石刃刀,其形制有刀有剑、有镞有镖,其中有柄通体雕刻如鱼形的和一柄契刻有文字符号的,实堪补国内红山文化考古发掘之缺。

      笔者尊先师教诲,主攻红山文化骨器研究,故择其精美者以成文,以飨藏家与读者诸君。

      说起红山文化,普通人耳熟能详的、收藏家趋之若鹜的便是红山文化玉器,即使随意找一名爱好收藏的国人,甚至一个小学生也能说出几个诸如:玉猪龙、C形龙等名称的红山文化玉器,足见双重代表着华夏龙文化和华夏玉文化的红山文化玉器,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之深。包括我们走在路上随时都能看到的某一银行的标志,就是红山文化地域内出土的玉龙造型,考古界称其为华夏第一玉龙。

      由于龙凤文化在国人心中源远流长,加之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崇玉情节,所以红山文化玉龙等文物经考古发掘出土后,各大媒体大肆渲染在国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无疑给人们造成了红山文化除了玉器之外,仿佛就没有了其他文物或其他文物无关紧要的误解(其他的出土文物只能出现在少数专业人士才能看到的考古报告中)。甚至在某些专业的考古学家与鉴定专家心中也有这样的倾向:红山文化的出土文物,除了体现华夏玉文化的玉器之外,其他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其实,红山文化在近百年的发现发掘中,除了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之外,还出土了大量造型精美的陶器、纹饰精美的彩陶,还有各式各样的骨、蚌、角器,其中最著名的红山文化骨体嵌玉石刃刀,作为史前最先进、最科学、技术含量最高的复合工具,充分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红山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聪明才智

      骨体嵌玉石刃刀剑类工具,并非红山文化所独有。从1923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西北的青海省西宁市的朱家寨遗址中发掘出6件石刃骨器后;1930年,我国学者梁思永先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附近的昂昂溪遗址中发现一件两侧带有沟槽的骨刀梗。经过近百年的考古发掘,考古报告中有出土记载的已经近百枚。但其在红山文化地域内却有着最悠久的制作和使用历史,从上至8000年左右的小河西文化,到中至6000多年的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以至4000年左右的小河沿文化,皆有出土。其中最著名的“大南沟遗址”一次就发掘出土了13枚各式各样的骨体嵌玉石刃刀。其形制同西北、东北的史前文化遗址出土的一样,大体上分为单刃的刀、双刃的剑等。其骨体形状除了极少数的特殊形状,如月牙形的除外,大多如现在使用的普通刀剑形制一样。其制作方法也是根据地域和材料大小的差异大同小异,都是先经过劈料、磨料、开槽,配刃等工序,有的地区有加植物胶或动物胶固定的做法。祥见拙作,此不赘述。

      由于是实用器易损的原因吧,目前所见考古报告中记载的骨体嵌玉石刃刀骨体上,除了后钻悬挂孔的以外(西北出土有后接刀柄的,亦增钻两孔以固定接柄),尚没有发现在其骨体上,进行艺术创作的报告。到是在国内民间收藏中,看到过一枚有刻画符号的,其刻画方法和形状与日本藏家收藏的另一枚刀体上的刻画符号基本一致,只是数量不一,其意义和性质有待研究。

      今所见红山文化鱼形骨体嵌玉石刃刀,乃日本收藏家收藏的众多骨体嵌玉石刃刀剑中的一件,其形制特殊,艺术造型生动,是一件集艺术品与工具相结合的完美典范,充分体现了古人的爱美之心与巧夺天工的创作灵感,其价值远远大于单独一件骨雕艺术品。

      这柄骨体嵌玉刃刀,如果把玉石刃拿掉,就是一条鱼头侧目,鱼尾上翘的史前珍贵的骨雕艺术品。

      制作者在一面骨体上顺鱼身刻横线4条,两上两下,其间钻刻30个小坑;另一面刻横线1条,与那面不同的是在这条刻画线上钻了13个小坑(这些横线与小坑,有何意义,我们就不在此探讨了)。鱼眼利用骨端神经孔天然形成,惟妙惟肖;鱼头一面巧妙利用骨端的外突状,在另一面则有意思向外突一面弯曲磨制,匠心独运,动感倍增;最后在骨体前端开一小口,一条小鱼,就活灵活现地诞生了,整体宛若一条鱼在水中游弋。

第八百三十四篇 <wbr> <wbr>新发现的红山文化骨体嵌玉石刃刀
1

第八百三十四篇 <wbr> <wbr>新发现的红山文化骨体嵌玉石刃刀

2

      该骨体嵌玉石刃刀长:21厘米、头宽1厘米、腹款1.9厘米、尾宽0.5厘米、厚0.4厘米。槽长13.3厘米、槽深0.3厘米、槽宽0.2厘米。背上有一细槽,宽、深0.1厘米,长7厘米。

      嵌四片白玛瑙质刃片,一片三角形刃片,三片长方形刃片。其规格长分别为;长1.9厘米、宽0.8厘米;长2.6厘米、宽0.85厘米;长3.9厘米、宽0.85厘米;长2.5厘米、宽0.85厘米。

      值得探讨的是,该器物在背部还刻有一道宽、深皆在0.1厘米左右,长约7厘米左右的细槽,槽的末端与鱼尾的弯曲处相接。按理说,照目前这个样子分析,这个细槽,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完全是画蛇添足的一笔。那么古人为什么要消耗精力和时间来磨这个看似细小,实则很费功夫的细槽呢?须知那可是在5000年前——而那个年代最有效的工具,也就是所谓的石刀、石斧啊!所以,在我们今天看起来非常轻微的工作,对于5000年前的古人来说,都可以说是一项艰难的工程了。尤其是这种细致的工作。对照图片和细致入微的拓片,笔者陷入了沉思而不得其解。思考之余,笔者拿出自己收藏的红山文化骨体嵌玉石刃剑(为了研究的方便,笔者称单刃为刀,双刃为剑),反复观察研究。并拿出玉石刃片安装实践,才发觉有一面槽是嵌不住刃片的,仔细观察研究才发觉:嵌不住刃片的这面槽在深度上是未完成的。由此,笔者瞬间明白了那一道细槽的由来:原来制作者是想制作一枚镶嵌双面玉石刃的剑的,可是在制作过程中不知道什么原因使制作者突然改变了初衷,抑或是来了灵感:有可能是其刚吃完了一条鱼,有可能是其看到了一条鱼,也有可能是其想起了一条鱼。抑或是其感觉到那个骨体就像一条鱼,总之一定是突来的灵感,让他放弃了那面刃槽的继续制作。并拿石头在刀尖处磨出了一个漂亮的弧形,使其成为动感十足的鱼尾,然后在骨体上进行了自己的美好创作----正是这种突来的灵感,使其完成了这件兴之所至无古人的艺术创作。为我们留下了这件珍贵的史前骨雕刻艺术品,在时光面前向我们述说5000年前的先人生活。(转自博雅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